孫鵬璐
【摘 要】通過組織高職院校技能競賽,有利于引導教學內容調整,有利于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有利于促進師資水平提升,有利于培養適應行業需求的學生。在“賽教融和”的課程改革基礎上,基于各級各類工程造價技能競賽的參賽實踐,探討如何構建系統化、規范化、長效化技能競賽人才培養模式,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
【關鍵詞】工程造價;高職院校;技能競賽;訓練模式
自2008年教育部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1]以來,以工程造價專業為例,教育廳、教指委和行業協會等組織連續多次主辦了職業院校工程造價技能競賽,技能競賽已逐步走向常態化,其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緊扣崗位核心技能,契合高職教育理念,成為職業院校展示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和檢驗各校實踐技能教學質量的平臺。
“賽教融和”是以企業工程造價崗位核心技能作為競賽項目,以競賽內容和評價標準指導專業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全體學生專業技能,在競賽中檢驗優秀選手的技能水平和教學效果,再以參賽經驗繼續繼續改進專業教學,保證人才培養緊扣企業需求的同時,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然而,部分學校為追求比賽成績,在職業技能的訓練和參賽選手選拔過程中常常忽視以賽促教,以賽促改這一關鍵環節,簡化了培養過程,最終導致“為賽而學”、“應賽教育”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技能競賽的健康發展及其對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因此,結合工程造價技能競賽常態化的背景,有必要探討如何構建系統化、規范化和長效化的訓練機制,以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全體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技能高手,保證訓練效果,提高參賽成績。
1 組織管理
激發興趣,組建社團:以工程造價相關技能競賽的舉辦為契機,專業教師配合宣傳,激發學生對崗位技能的學習興趣,并擬定一系列配套的獎勵政策,強化學生提升技能的學習動力。在此基礎上,專業教師帶領并指導學生創辦工程造價競技社團,聚集對工程造價技能興趣濃厚、基礎扎實的在校生。通過社團活動,定期開展造價技能專項集中學習,建立云平臺聯系畢業在崗的往屆選手并建立共享和互動,專業教師給予總體指導并負責聯系企業提供識崗跟崗機會。
以老帶新,持續跟進:隨著工程造價技能競賽的常態化,為了確保參賽備選學生的數量和質量,有必要從大一開始,從基本技能抓起,組織學生持續跟進技能學習。在學習內容安排上,大一學習造價基礎,施工技術與工程識圖;大二作為中堅力量,以多專業的工程量手算、電算作為學習重點,掌握清單計價技能;大三作為參賽備選選手,全面理解工程招投標與項目管理。在學習活動組織中,同一年級學生自動成為專項學習小組,前期配備相應的專業教師或在崗的往屆選手,后期以高年級成員作小組學習指導,逐步推行一對多的“師徒制”,最終形成高年級指導低年級,低年級促進高年級的共同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全體成員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全員參與,綜合選拔:基于“賽教融和”的課程教學應該有效培養全體學生的職業技能,因此在學期末組織全體同學單項技能的校內技能競賽,可以有效檢驗課堂教學和社團自學的成果,營造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通過校內賽的開展,一方面激勵社團成員奮勇領先,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優秀學生加入社團,保證競技社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在賽前選拔中,全面考慮各位成員的綜合實力和突出技能,建立教師、社團成員、校內單項賽積分的綜合評價模式,合理選拔參賽選手。
2 課程教學
基于“賽教融和”的課程教學是以技能競賽內容和評價標準作為課程設計和教學模式的導向,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課程設計:以工程造價技能競賽考核的崗位核心技能(工程識圖、手工算量、軟件算量、清單計價、項目管理)結合行業發展需求(BIM應用)來制定專業核心課程,正確定位課程目標,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合理分配課時。具體如圖3所示,在課程設計時需要以施工技術為基礎,強化學生的圖紙識讀能力;以工程算量為重點,手算、電算并行,土建、安裝、裝飾分方向并行;以計價為關鍵,培養學生完整掌握造價技能;以項目管理為目的,解讀工程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以新技術、新規范、新政策為導向,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跟進行業動態。
教學模式:在專業技能教學過程中實行“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參考競賽內容和崗位需求,選擇不同難度的工程項目施工圖,實行分層次教學,為學生安排適合的項目,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考核方案,保證全體學生掌握工程造價基本技能,同時滿足部分學生考證和競賽需求。
3 師資建設
工程造價技能競賽內容緊扣企業崗位需求,新規范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更新,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2]。教師應積極進入企業生產一線,參與生產實踐,了解崗位核心技能要求,緊跟行業趨勢,持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同時,因造價技能競賽涉及到不同專業(土建、裝飾、安裝)不同技能(識圖、算量、計價、管理),因此需要各專業教師都參與到課程改革和學生培訓過程中。另外,因為高職院校造價技能競賽已成為常規,有必要建設老中青均衡發展的教師梯隊[3],積蓄和儲備后備力量。
4 結語
本文以工程造價技能競賽作為切入點,從組織管理、課程教學和師資建設三個層面探討了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的競賽培訓體系的構建,積極推進技能競賽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將技能競賽獲獎作為唯一目的,只有少數教師和學生參與,通過短時間內的集訓和突擊來應付競賽。在“賽教融和”的指導思想下,構建系統的競賽訓練體系,有利于真正實現舉辦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的根本目的,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趙云.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2]王沖.學科競賽與教學改革相融合探索與實踐——以《建筑工程定額與清單計價》課程為例[J].科技創業,2016(10):84-86.
[3]錢靚.工程造價技能競賽系統化訓練模式實踐探討[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70-72.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