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頂
【摘 要】文章對國庫集中支護的優點和缺點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提高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管理的建議,希望能進一步提高我國財政國庫支付改革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特點;措施
0 概述
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就是指建立國庫統一賬戶,將所有的財政資金納入到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中,來進行統一化管理,財政資金支付方面,遵照用款計劃和規范程度的基礎上,以直接支付或授權支付的方式來進行款項撥付,并以電子監控系統來對資金收付交易等進行實時動態化的監控。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受到財政國庫集中支付運行環境以及運行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在集中支付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對國庫集中支付的優缺點進行總結變得極為有意義。
1 國庫集中支付的優點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傳統支付制度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一制度的改革也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帶來較大的影響。其中優點如下:
1)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傳統支付模式下,很多事業單位設置多個賬戶來儲存財政資金,由于事業單位本身對資金賬戶的管理不善,形成了頗為復雜的資金管理結構,嚴重降低了資金管理的效率。同時,在資金使用方面,還易出現對資金使用的控制力度不足而導致資金浪費的現象。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消除了事業單位多余賬戶,制定了明確的賬戶設置規定。同時,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中支付方式也由單位自行支付轉變為財政部門統一支付,精簡了資金管理結構和資金支付環節,大大的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2)加強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
(1)預算編制方面,事業單位在編制好預算后,需要向財政部門進行報批,財政部門對事業單位上報的預算進行全面的審核,審核通過之后才可以執行預算。這種預算管理制度下,事業單位會提高對預算編制方面工作的重視,加大預算編制方面的精力投入,并不斷細化預算,使編制的預算切實滿足事業單位的經營需要,改善了傳統預算編制不合理的現象。(2)預算資金支付方面,傳統模式下,財政部門會把預算資金直接撥付給財政部門。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減去了財政部門把預算撥付給事業單位這一過程,而是在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過程中,直接由財政部門進行統一支付,或授權給預算部門進行支付。這樣一來,就加強了對預算資金的管理力度,事業單位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也完全掌握在財政部門手中,使預算資金的使用更加透明。
2 國庫集中支付的缺點
受傳統制度的影響,事業單位管理層一時之間難以適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也缺乏良好的經驗,導致這一制度的貫徹、落實,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為事業單位帶來了諸多消極影響,也讓事業單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1)加大了對事業單位資金使用監督的難度
目前還并未建立一套完善的資金使用監管制度,導致財政部門在監管事業單位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薄弱環節,這些薄弱環節造成了資金監管力度不足、資金使用不合理、事業單位相關人員挪用公款的現象。一方面,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財政部門無法準確掌握事業單位資金使用的信息,如購買的商品等;另一方面在審核、監管方面也只依靠事業單位單方面提供的憑證,這樣一來,就容易出現事業單位為了獲取利益而虛擬相關憑證的現象。
(2)加大了支付周期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如國庫支付信息系統是開展集中支付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目前來看,基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相關信息系統并沒有建設完善,其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過程中,出現信息阻塞的現象,如事業單位在請求付款時,并通過財政部門審批以后,付款資金無法立即到帳,從而加大了資金支付周期,影響了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正常開展。
(3)加大了財務人員的工作負擔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傳統支付制度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了很多財務基礎工作的改變。而目前很多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不能快速的適應這種改變,仍然存在很多傳統財務管理工作的各項習慣。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財務人員不僅需要具備相關財務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詳細了解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制度改革以后,事業單位沒有及時的對財務人員展開有效的培訓,同時也沒有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需要進行財務部門崗位結構和工作環節的調整,從而導致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無法滿足國庫集中支付的需要,并進一步加大了財務人員的負擔。
(4)現金管理存在的風險
預算單位的零余額賬戶可以轉賬,也可以提取現金,在執行中存在諸多問題:對預算單位提取現金的數額沒有上限規定,大量現金從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提取后,開戶銀行、財政部門難以監督; 零余額提現頻率較高,財政部門無法對支取行為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審定,導致財政資金存在風險。
3 提高財政國庫支付管理的建議
如上文所言,在財政國庫支付中因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問題層出不窮,無法真正推動財政國庫支付改革的有序發展,并且也無法保證資金的安全性。為進一步提高財政國庫支付改革的有序發展,改進現有缺點,則需采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1)加強預算編制改革
在新形勢下財政資金需打破傳統的模式,不再區分預算內外,簡而言之便是要將所有的財政資金都積極納入到預算體系之中,保證國庫收支能夠對所有的財政收支狀況有所了解,這樣一來,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所有的財政收入都被納入到國庫監督范圍之內。另外,還需要改變預算年度,由原先的歷年制轉變為跨年制,由于我國預算年度在1 月份,但是大多數審批預算在3 月份以后,導致1 月份的預算執行缺乏規定。鑒于此,可以采取跨年制,保證全年預算都有法律依據。
(2)加強監督與管理
要想從根本上保障財政國庫支付改革的穩定發展,那么則需要對預算執行進行控制,可以從制度設計、機制運行以及動態監控等方面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與管理。首先需要進一步深化國庫支付制度,并且要在當前實際發展情況下采取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深化與優化,以此提高支付效率。其次需要改革監管方式,比如在財政資金的整體運行基礎上,可以構建監控、預警、分析、查詢為一體的監控系統,加強對預算單位資金支付的監督與管理。
(3)加強應用電子化建設
在新時代中信息化建設水平逐漸提高,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國庫支付制度改革中,能夠實現財政、稅務、國庫之間的資源共享。另外,在國庫支付制度的整體運營下需要加強網絡的利用,可以構建國庫資金銀行支付清算系統,或實施財稅庫銀的橫向聯網,保證國庫支付制度在信息化制度的影響下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兆容.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24):52-53.
[2]胡薇.分析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財經界,2016(12):261.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