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靖江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泰州 214500 )
對產后42天婦女提供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和加強母乳喂養指導的調查分析
張 潔
(靖江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泰州 214500 )
目的 給予產后42天婦女提供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加強母乳喂養指導,調查分析應用效果。方法 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參與原則在我院所接診的產后42天婦女中選取48例作為樣本人群,就診時間段是2015年1月~2016年1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對48例婦女實行均分,2組婦女分別命名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24例婦女。參照組:產后42天未提供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以及未加強母乳喂養指導,研究組:產后42天提供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以及加強母乳喂養指導。結果 通過監測2組婦女18個月后,研究組婦女純母乳喂養6個月概率、避孕率以及妊娠率均顯著性更佳,對比參照組存在統計學意義且P<0.05。結論 給予產后42天婦女提供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以及加強母乳喂養指導,可獲得理想效果,有利于延長生育間隔、減少意外妊娠、顯著提升母嬰健康水平以及提高避孕可接受性以及可能性。
產后42天;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母乳喂養指導
本組探究中共計選取48例婦女,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給予產后42天婦女提供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以及加強母乳喂養指導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參與本次探究的48例婦女均選自我院所接診的產后42天婦女中,就診時間是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組別是2組,分組方法是隨機數字表法,分別為研究組(n=24)和參照組(n=24)。研究組中婦女年齡在22歲至31歲不等,中位年齡為(25.31±5.21)歲;參照組中婦女年齡在21歲至30歲不等,中位年齡為(24.57±5.62)歲。利用統計學分析軟件給予本組探究中2組婦女各項臨床資料對比分析,分析結果為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無統計學意義存在,各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產后時間、具體產后情況等。
參照組:產后42天未提供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以及未加強母乳喂養指導,研究組:產后42天提供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以及加強母乳喂養指導,具體措施如下:給予婦女面對面避孕咨詢以及純母乳喂養指導并根據體檢結果給予婦女主動介紹適宜的避孕方法,至少3種,以幫助婦女進行合理選擇,提供選定的避孕工具以有效降低婦女妊娠率,指導婦女如何正確使用避孕工具并給予婦女分發相關性宣傳教育資料以便于顯著提升母乳喂養水平以及計劃生育了解程度[1]。在監測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以及18個月時給予婦女母乳喂養實施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對婦女避孕以及妊娠動態進行充分了解并給予咨詢指導力度進一步加強,保證婦女可以持續有效使用避孕措施。
利用調查問卷統計2組婦女的純母乳喂養6個月概率、避孕率以及妊娠率。
對本次參與探究的48例產后42天婦女所有臨床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分析軟件名稱是SPSS19.0軟件,本組探究中,計量資料:經t檢驗且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計數資料:經X2檢驗且用率的形式表示。若統計學結果為P<0.05則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
將2組婦女經過不同方法干預后的組間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研究組婦女明顯更佳,組間數據包括純母乳喂養6個月概率、避孕率以及妊娠率,對比參照組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參見表1。

表1 2組婦女調查分析結果比較
近年來,母乳喂養作為一種可以抑制排卵的措施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影響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吸吮刺激頻率以及吸吮強度,據相關性文獻報道,高強度哺乳者閉經期限明顯長于低強度哺乳者[2],哺乳方式可影響婦女產后生育功能恢復且純母乳喂養產后閉經期以及抑制排卵期均明顯更長于混合喂養者,過早停止純母乳喂養,不僅可導致婦女提前月經復潮以及生育力提早恢復,還可導致避孕率顯著降低[3]。
大量臨床數據證實,產后42天給予婦女提供產后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以及純母乳喂養指導可幫助產婦落實避孕措施,通過給予婦女細致的咨詢指導以及規范的技術服務等可以促使婦女自愿、負責、科學的選擇合理避孕措施并提升避孕效果[4]。
本組探究中,研究組婦女純母乳喂養6個月概率、避孕率以及妊娠率分別是91.66%、100.00%、8.33%,均顯著性更佳。
綜合以上理論得出,給予產后42天婦女提供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以及加強母乳喂養指導可獲得理想效果,不僅有利于延長生育間隔以及減少意外妊娠,同時有利于顯著提升母嬰健康水平以及提高避孕可接受性以及可能性。
[1] 楊海敏.淺談護理宣教在促進母乳喂養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z1):78-79.
[2] 梁承蓉.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對孕婦分娩后短期內再孕率、避孕手段及兒童健康生長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2):4823-4826.
[3] 張麗影.淺談母乳喂養對嬰兒及產婦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29):218.
[4] 曾夢歆,張 波,陳 娟,等.產婦0~6個月母乳喂養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6,27(5):412-416.
本文編輯:王 琦
R174
B
ISSN.2096-2479.2017.37.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