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勇
[摘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早已成為近幾年社會輿論的焦點,公安院校學員是公安機關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公安事業發展的希望。公安院校學員作為公安機關基層警力的主力軍,不竭動力的動力之源,公安院校學員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影響著未來警察的職業能力與戰斗力。如何加強公安院校學員的心理素質,解決已招收學員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公安院校必須加以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公安院校;心理素質測試;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9-003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1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近年來,不斷有大學生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自尋短見,新一代大學生中也普遍存在著“玻璃心”的現象,心理承受能力極差,“一碰就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全然已經成為眼下社會輿論關注的中心。而公安院校作為專門向公安機關輸送應用型人才的高等學府,公安隊伍基層力量建設和民警后期的培訓都與之有著緊密聯系。因此,公安院校學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整體公安隊伍的素質和戰斗力,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公安院校學員心理健康問題概述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社會治安問題日趨復雜和隱蔽,風險高、強度大、壓力重的工作生活及激烈的社會壓力,給廣大民警尤其是基層民警心理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他們不但與各種各樣的犯罪分子斗爭,而且與社會的陰暗面,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這些常人能遇到的憂愁苦惱,警察同樣會遇到。工作的特殊性使警察必須每天處于緊張、危險的狀況中。警察院校學員是公安隊伍的預備軍,他們既是大學生又是后備警察。當前出現的心理疾病有許多是不容易表現出來的,如性格上的孤僻、抑郁、退縮、同性戀等。這就要求公安院校在招錄學員時開展心理素質測試,充分了解學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及時發現學員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便于及時進行心理治療和干預,有利于公安院校警校學員的健康全面發展。因此,他們不僅需要具有警察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等這些無形的意志和精神。才能真正成為我國公安事業的合格接班人。
二、公安院校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
(一)公安院校學員的心理素質問題關注不夠。公安院校學員是以后從事公安工作的主力軍,無論是政治素養或是警務技能,都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敢于挑戰自我,具有克服困難的毅力,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才能更好的服務人民和服務社會。依照規定“從嚴治警”,身處警務化管理中的學員每天都要進行嚴格的隊列訓練和內務評比,同時還需要兼顧學習和體能情況,一些有心理疾病但表現不明顯的學員也同樣按照警務化管理標準進行嚴格要求與訓練,若沒有正確的疏導和宣泄方式,久而久之,那些心理素質不過硬的公安院校學員會產生心理疾病,不利于公安院校學員身心的健康和學校的發展。
(二)公安院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眾所周知,我國心理素質教育起步較晚,盡管心理教育工作始終處于不斷進步當中,但仍處于世界中等水平,不能及時隨著時代的前進同步發展。而公安院校心理健康問題的教育工作在國內高校中尚屬于較為薄弱,發展較緩之列,普遍滯后于其他普通院校,存在著諸多不符合公安院校學員實際情況和特點的問題。如在心理課程設置上,照搬照抄普通高校的心理課程,其內容、理論和方法均照搬西方的模式。沒有考慮公安院校學員在公安院校的實際情況,沒有考慮課程設置符合公安工作中所需的心理特點與方法。
(三)公安院校學員面臨政策環境壓力。《關于地方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實行統一招考》由國家人事部頒布與實施后,這使公安院校學員的就業壓力也隨之加大。由于公安院校培養目標的單一性和所學專業的特定性,使得學生的就業渠道變得非常狹窄,很多公安院校學員在大二時就已經提前準備公務員考試,更有剛考入公安院校就開始不斷參加各種資格證考試和技能證書考試,防止未來在公務員考試失利。“如果不能成功考上公務員,就只能自主創業。”這就給公安院校學員的就業帶來了巨大壓力與嚴峻挑戰。
三、公安院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認識。我國不斷提出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的要求,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儼然已經成為我國指導警察隊伍建設的基本方針,全面提高警察素質使其必然趨勢,而提高警察心理素質是其重中之重。應當從戰略性、全局性的角度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對公安院校學員的心理健康工作與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相結合,注重公安院校合格人才的培養。
(二)堅持在新生招錄中開設心理素質測試項目。據了解,公安部早在2006年就規定了在新警錄用中增加心理素質測評,凡招收或錄用的警察都必須進行心理素質測試,測試不合格不予錄用。而且,在一些省市的公安院校也早已開始在招生工作中運用心理素質測試來選拔學員,警察院校學員只有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協調發展,才能真正成為我國公安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因此,作為公安機關培養后備人才的公安院校,對新招錄的學員進行心理素質測試,嚴把公安院校的“入口關”,守好公安機關的“第一道防線”。
(三)設置警察心理行為訓練課程,強化學員綜合素質。為促進學校對公安院校學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公安院校學員身心教育健康全面發展的引導工作,學校開展一些警察心理健康理論教育與心理行為訓練課程,使公安院校學員心理素質向適合警察職業的特定性方向發展,發揮教育與訓練的主觀能動性。學校設置《警察心理行為訓練》課程,既可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優秀的團隊意識、健康的體魄、良好的溝通和社交能力、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吃苦耐勞的品質等這些無形的意志和精神,又可結合公安工作的實戰特點,讓公安院校學員在培養挑戰自我、磨煉意志、挖掘潛能、熔煉團隊等方面得到體驗與訓練。《警察心理行為訓練》課程包括了攀巖、速降、“高空斷橋”、“空中單杠”、“信任背摔”、“4米墻”以及“穿越電網”等一系列訓練項目,配備了使命經驗豐富的管理教員和培訓教師。通過公安院校學員參加《警察心理行為訓練》課程,克服各種困難與心理障礙,使其學員的心理素質得到鍛煉與提升。這種訓練不但有助于公安院校學員的綜合心理素質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公安院校學員警察意識形成。
(四)開展符合公安院校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公安院校的學員有許多特殊性,與普通院校的學生不同,與已經在職在崗的公安民警也大不相同。他們是普通的在校的大學生,又是一名時刻準備著的“預備警官”。因此,公安院校在設置心理教育模式,既要充分借鑒普通高校先進的教育經驗,也要考慮到自身的特殊性,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有公安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加強對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營造一種和諧友愛、良好純凈的校園氛圍,催人向上,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學校應加強對一些特殊群體的關注。關注一些貧困、離異、結構不完整等家庭學員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些有特殊家庭關系的學員要比其他正常家庭的學員更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同時區隊干部作為最貼近這些同學生活的學生管理者,也應該多掌握了解這些學員的日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幫助他們適應警校的生活,健康成長。
四、結語
公安院校學員是公安機關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公安事業發展的希望。公安院校學員作為為公安機關基層警力的主力軍,不竭動力的動力之源,公安院校學員的心理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公安機關的整體素質及戰斗力,也與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提高警校公安院校學員的心理素質,強化心理教育和心理訓練是公安院校必須加以重視和研究的問題,也是公安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為公安院校學員加強心理素質教育,為公安隊伍的正規化建設,為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