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黃瑾
摘 要:裝置藝術是指在某一個場所和空間內由藝術家設計或制造的一種表現空間、存在、感知、體驗的人為合成的藝術作品,它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被廣大藝術愛好者所追捧。本文通過“形意場”的概念,著重闡述裝置藝術設計在空間中創新表達的張力性、多義性、包容性等特點。
關鍵詞:形意場;裝置藝術設計;空間創新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空間語境下家具形態的創新研究”(14B120)的階段性成果]
一、裝置藝術設計與“形意場”的概念分析
設計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的預先計劃,也是情感傳遞的一種重要方式,隨著觀念信息表達的多樣性,裝置藝術成為人們理解空間、表達情感的重要媒介之一。通過在某一特定環境中,將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能傳遞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簡而言之,裝置藝術即為"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型展示藝術。這是實體形態與場所綜合表達意義的設計活動,也可以用“形意場”的概念來描述,即是在某一空間內加入了某個實體物質的“形”從而產生了非物質形態的“意”,并構成了一個由眾多形態構成的“場”。它使裝置藝術具有張力性、多義性和包容性的外在特征,對觀者產生了客觀物體與人的主觀情感結合后綜合空間的影響。
二、 “形意場”下的裝置藝術設計
“形意場”強調了空間是由有意義的形態組構而成,人在空間環境中通過與具體物質交互彼此的信息,就為空間語境產生創造條件,空間語境也隨著人的感觸范圍變化而呈多樣化。這正與日本當代著名建筑師蘆原義信在《外部空間設計》一書中闡述對空間的要求契合,即空間是由一個物體同感覺它的人之間產生的相互關系所形成。而裝置藝術設計這種迫切需要與人交互的設計形式滿足了空間形成的基本要求,更是豐富了空間語境,這加快了裝置藝術設計融入人們生活的步伐。
裝置藝術設計本身含有多元特征,它對于空間產生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裝置藝術是富有張力性的。它所處的基本空間必須是一個使觀眾能置身其中的三維立體的“環境”,藝術家們用以展覽的室內外空間或者是以空間特點為基礎設計和創作的藝術整體就是“形意場”中最初的“場”,不同規模形式的裝置藝術作品加入同一或是不同的“場”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視覺效果;其次,裝置藝術是具有包容性的。科技的發展、技術手段的更新,極大地豐富了裝置藝術“形”的表現形式,由最初的單一材料轉變為多樣化的材質使用,由最初簡單的復制、組合和拼接轉變為與高科技技術結合的展現形式,由最初的空間規模限制轉變為跨越空間局限來傳遞觀點,產生強烈視覺沖擊力,這些都是裝置藝術“形”的突破。最后,裝置藝術還具有多義性特征。不同裝置材質放入不同空間環境里,不同的文化意義解讀,對觀者產生的空間語境也具多義性。人的主觀情感“意”的主體作用使裝置藝術設計賦予空間新的意義。
三、 裝置藝術設計的空間創新表達方式
人類所創造的文化,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的,都有其特殊的價值,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功能性特征。裝置藝術設計也不例外,它可以有多種方式產生多種功能促使空間“場”精神的提升。人與生俱來的特性之一是對空白存在恐懼感,當人們注視一個空間場所時,總想尋求一個關注點,希望有一個美的載體滿足視覺本能的需求,裝置藝術設計正是通過將實體物質的“形”和讓人參與其中所產生的非物質形態的“意”融入空間之中,形成了新的空間視覺中心,化解了人與環境的距離感,這樣才使空間在原本的基礎之上與人之間有了情感共鳴,創造了一個心理的情感空間。裝置藝術通過形式要素(材料、造型等)的介入,使空間合理化、情感化,讓人產生思維上的精神情感活動,并造成環境空間的延伸,使空間更具張力性、包容性、多義性。
(一)張力性的空間創新
裝置藝術所包含的設計形式多樣,藝術家會根據所表達的主題來采取不同的表現形式。大部分的產生和表現是在室內環境。如果是在室外環境空間,也會與公共藝術、與大地藝術相互交融與重疊。例如位于埃及沙漠荒無人煙的偏遠地區的一個名為“沙漠的呼吸”的大型裝置藝術(如圖1),它建于1997年3月,在開羅以南400公里的紅海的海岸城市埃爾-戈納附近。它們看上去是由奇怪卻又具有規律造型的圓錐和圓洞構建而成,整個造型中央還有一個大型水池,水池的直徑超過100英尺。設計團隊說之所以設計和建造一件100萬平方英尺的藝術品,既是為了闡釋自然的山水景觀和銀河的呼應,也是為了贊美沙漠不僅是一種思想狀態,也是一種思想景觀,它使這片沙漠具備了新的精神傳遞使命;還例如格魯吉亞藝術家Tezi Gabunia所做的微型裝置藝術作品“把你的頭放進畫廊”(如圖2),通過小型模型裝置呈現了四家真實畫廊中的場景,同時這些微縮畫廊中的畫作來自四位不同藝術家的真實創作。裝置的可移動性讓每一個參觀者都能伸頭“看”進畫廊,拍下照片,讓自己也成為整個作品的一部分。這兩種展現形式都屬于裝置藝術設計,但呈現的視覺效果卻天壤之別,人們參與的形式也迥然不同,均是裝置藝術設計的張力性特征給空間創造了不同的空間語境。
(二)包容性的空間創新
科技的發展、技術手段的更新,裝置藝術材質使用方式愈加多樣化,與高科技技術結合的更加緊密,給人在單一的視覺感受上也增加其他了其它感官體驗。這些都是裝置藝術創作方式的包容性對空間產生的效應。例如著名的日本聲音藝術家Ryoji Ikeda2012年在紐約軍械庫所展出的作品“The Transfinite”(如圖3),人們都用“腦袋爆漿”來形容這個作品。參觀者需要脫掉鞋子走進作品,巨大的屏幕就會不斷閃現黑白色的線條并伴隨巨大的電子聲音,這種聲音不是單純的音樂,而是編碼后每個人速度、粗細、長短不一的黑白電子條對應的“電子”聲音,每一個視覺和聲音是由參觀者所創作并直接感受到的。這個裝置藝術作品可以承接觀者隨意“創作”,使之產生不同的視聽效果,整個空間氛圍也可以時而沉靜時而歡快。endprint
(三)多義性的空間創新
裝置藝術設計會根據空間的多樣性選擇從而傳遞出多種情感訊息,例如美國藝術家James Turrell利用LED和自然光結合特定空間,把一個展覽現場變成顏色的漩渦。他做了“sky space”系列作品(如圖4),在美術館、圖書館、大學校園以及私人收藏的設計建筑內以類似于中國“天井”結構的系列作品,將室內環境的LED光結合室外的天光和自然景色,在每一天的不同時間段產生不同的LED顏色效果,加上天色每時每刻每分也不同,作品呈現出來的景觀也會有所差異,而人們進入這一密閉觀景中,也將對時間和空間產生不一樣的體會。不同的觀者在不同的時間段進入不同的封閉空間進行藝術參與,都將產生不同的空間語境,這也就是裝置藝術設計的多義性對空間進行的創新表現。
不管哪種形式的裝置藝術設計,都會給予空間情感內涵。裝置藝術可以是空間的視覺中心點,它通過張力性、包容性和多義性等表達方式帶給人們的情感體驗也是多樣化的。裝置藝術融入公共空間是順應時代的產物,它不僅能在空間中起到觀賞性的作用,還能使空間的精神文化內涵得到升華,形成相對應高度的“場”,引起人們思維空間的情感升華,也讓場所空間具備延伸感,傳遞更多訊息??梢哉f,只有當裝置藝術與空間達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諧時,與人們產生情感互動時,才能稱其為一個成功的設計,我們只有在設計時注入了情感因素,用“互動才是美”的規則去創造,才是裝置藝術對空間進行創新表達的意義所在。
四、結語
伴隨著現代空間的發展帶來的文化新需求,裝置藝術成為當代文化展現的重要載體,它賦予了空間不同的情感訴求,給了人們不同的情感體驗。裝置藝術設計的出現,不僅能填充城市的樣貌,還能豐富人們的情感體驗,如今還逐漸成為與公眾的交互平臺,在任何時候都帶給人們“美”的體驗。
(注:文章中所用圖片皆來源于網絡)
參考文獻:
[1]范偉,彭曲云.空間語境中的形與意[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0.
[2][日]蘆原義信.外部空間設計[M].尹培桐譯.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
作者簡介:
范偉,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設計學。
黃瑾,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