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連榮
當前教育環境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時采取“拔苗助長”式的非自然教育現象普遍存在,嚴重違反了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提倡自主學習,學生的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就應當以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為重要內容,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正是最佳的載體。下面筆者就結合“方向與位置”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談談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實施數學綜合活動時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感興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一年級的“方向與位置”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設置了這樣的情境:有太陽時,早上、中午、晚上、深夜該如何尋找正確的方向,沒有太陽時又該如何尋找?這樣的情境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為學生的興趣有個共同的趨向,那就是傾向于與自己關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發生在學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納入到課堂中來,都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與其產生共鳴。那些抽象性很強的數學知識,如果借助于生活實際這個直觀教具,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通過詢問父母或長輩、搜集或查詢資料,并親身體驗后填寫調查表,并寫出調查趣事、感受或對方向的理解。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對于方向的體會更深刻,遠遠超過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積極的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真正的數學活動是由學生完成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索和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在活動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活動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例如,二年級的“方向與位置”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不同的指示圖標,引導學生:“當我們來到公園時,該如何去自己想要到達的地方?”這個活動看似很平常,卻是學生經常遇到的情境,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這個活動,引導學生主動觀察指示圖標,主動思考并分辨方向,最終確定選擇的路線。教師通過學生活動匯報,能了解學生對圖標的認知情況和對方向的認識情況。
2.活動要有層次性,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例如,三年級的“方向與位置”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設計了必答題、搶答題和情景題。必答題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路標判斷相應地點的位置,這是學生在生活中必須掌握的知識;搶答題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充足的方位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根據圖標迅速地作出正確的反應;搶答題考查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知識掌握量,還考查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情境題要求學生能夠判斷哪些是需要的條件并作出選擇。這樣的活動設計層層遞進,不再是單一的答題與作業,而是能與生活聯系起來的數學活動。這樣的活動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
三、豐富的形式,鼓勵學生繼續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于把握和順應兒童好問、好玩、愛探究、愛表現等天性,利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展示的形式越豐富,越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表現欲望,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某種程度上就是給予其表現的機會。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解放了兒童的天性與思維,讓他們從身體到大腦都充分參與到認知建構的過程中去。
1.以圖畫形式表現,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
對于低年級的兒童來說,要把自己發現的成果用文字形式來表達,無疑是增加他們的難度,也會打消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他們更喜歡色彩豐富的圖畫和旋律優美的音樂,如果能把數學活動的成果與圖畫聯系起來,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就如一年級“方向與位置”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就是以“我的家”為主題創作一幅美術作品并向大家介紹自己家的位置,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參與度非常高。
2.以短劇形式表現,滿足學生的合作欲
數學知識的考查并不是只有考試這種單一的形式,數學小報、數學情景劇等方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如二年級“方向與位置”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以情景劇《認識方向,不迷路》的形式來匯報,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學生都投入了極大的激情,從制作道具到完成劇本,學生全程參與其中。不管是參與表演的學生還是觀看節目的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3.以知識競賽形式表現,滿足學生的競爭欲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出來。”如在三年級“方向與位置”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采用知識競賽的形式,以班級為單位,共同對方向與位置的知識進行整理,充分體現小組合作的精神。同時,個人積分最高也促進著小組內各成員的競爭。最后,以游戲的形式讓所有的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知識的總結與升華。在這種既合作又競爭的過程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欣賞他人、喜歡合作、善于合作。通過實踐證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濃厚了,學習熱情也就相應提高了。最終達到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目標。
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談到:“如果把全部的興趣放到結果上,那么,工作就變成了苦役。所謂苦役,是指只對結果產生興趣,而對達到結果的手段不感興趣。一旦一個工作變成了苦役,那么,對于工作者(學習者)而言,工作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沒有任何價值。”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師生轉移關注結果的視線,從而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幫助學生脫離苦役,真正地愛上探索與思考,愛上數學學習的過程。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能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獲取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全過程中來,并在參與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為進一步進入高層次的數學領域學習奠定可靠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