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版畫是一種視覺藝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幼兒園進行的版畫教學與傳統意義上的版畫創造有所不同,它具有簡單化、多樣化、創新化的特點,簡化后的版畫活動不僅材料變得多樣,制作方式也簡單許多,非常適合在幼兒園開展,它不僅使美術活動變得形式多樣,具有趣味性,更讓幼兒在教學中獲得了審美感受、審美創造。筆者將以大班為例,分析故事情境對版畫教學的輔助作用,討論故事情境與版畫內容選擇、故事情境在版畫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方式。
一、故事情境對大班版畫教學的輔助作用
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的重要性方面來看,在幼兒期我們進行的大部分教學,更多的是為了讓幼兒樂于參與其中,獲得學習興趣,為今后的主動學習與思維發展打好基礎。在版畫的教學中也如是,開展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幼兒成為一位版畫藝術家,而是讓幼兒通過版畫教學了解傳統文化,促進審美意識與動手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提升。興趣、創造等方面的提升對我們提出了教學要求,也就是教學需要有趣,不能枯燥。
版畫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美術繪畫教學活動,版畫教學還需要進行印畫,具有一定的難度,若我們單獨并枯燥地引導幼兒一步一步制作,幼兒的興趣很容易在操作中消弭,而故事情境的出現恰好彌補了枯燥的制作過程。幼兒是非常喜歡故事的,不管是情節還是故事人物、故事語言的運用,都能夠帶領幼兒進入到故事情境中去,讓幼兒在故事氛圍中進行版畫設計、繪畫、制作,有效增強了版畫教學的趣味性。
盡管幼兒處于大班,但是他們的想象力還不足以支持幼兒在教學中根據主題自己來進行一定的圖案設想,在沒有情境支持的情況下,幼兒的創造行為、表現行為會受到一定影響。故事情境恰好給了幼兒一個想象的支撐與分散的機會,讓幼兒能夠獲得對事物更強烈、更具體的想象,促進幼兒創造力與藝術表現力的發展。
二、故事情境與版畫內容的選擇與匹配
故事情境在版畫教學中并不是主體,它所起的輔助作用,主要是能夠使版畫教學更好地開展,使幼兒融入情境中,充分發揮想象和創造能力設計并制作出主題相關的版畫。在進行故事情境的創設時,我們不能只考慮到故事是不是有趣,更需要做到故事情境與所需要進行的版畫主題是相關的、具有高匹配度的。例如,在紙版畫《禮帽》進行時,教師設計了趣味的“魔法師表演”故事情境,魔法師表演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的帽子弄爛了,這讓他非常困擾,他尋找了許多種東西來代替自己的帽子,包括用絲巾、頭巾、圍巾代替,但是都不如意,代替的東西沒有辦法變出小兔子、飛出小鴿子,也沒有辦法讓魔法師變得像從前一樣快樂。在情境中,所有的幼兒都成了魔法師,一起在硬紙板上設計自己的帽子,大家為了讓自己這個“魔法師”更帥,設計的帽子花樣百出。故事情境的輔助,讓教學過程變得更有趣,讓幼兒體驗到了作為故事主角的成就感、趣味性,從自己的角度考慮自己的喜好,設計的帽子更能夠體現幼兒自身的認知與想法。這種貼合主題并具有魔幻性質的故事情境的選擇,使課堂精彩,使幼兒樂于想象,使版畫設計與制作變得輕松起來。
在內容的選擇方面,教師可以采取我們平時教學所采取的方式,即設計好的主題式計劃與自主生成式,不管是何種方式的運用,都需要關注到故事本身與版畫教學的契合度,在引導幼兒獲得創造、想象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故事的邏輯性。
三、故事情境在版畫活動中的具體運用
1.情境語言幫助幼兒了解版畫表現方式
目前,幼兒園開展的版畫活動方式大多是在比較軟的材質上進行用力繪畫、粘貼物品以便突出版畫內容、雕刻簡單的植物側面進行版畫活動,這些技能技巧從幼兒的角度來看也是難度頗大的,教師使用故事情境中的語言、角色語言引導幼兒進行具體操作則要簡單得多。例如,在進行粉印版畫《我的媽媽》中,為了讓幼兒能夠了解如何用磨砂紙在吹塑紙表面輕輕打磨、如何使用夾子將鉛畫紙與吹塑紙夾好以防版畫錯位,教師設計了媽媽美容的故事,教師使用情境語言告知幼兒:媽媽先到美容院里,告訴美容師阿姨,要美容一下自己的臉,美容師拿來洗面奶輕輕地、輕輕地幫助媽媽,千萬不能用力,要不然會弄傷媽媽的臉。大家在情境語言的引導下,拿著砂紙輕輕地摩擦著自己的吹塑紙,使吹塑紙表面出現一些“粉粉”的樣子,教師表揚著幼兒:“太棒了,大家的洗面奶揉起了小泡泡,真不錯。”接著媽媽請美容師幫助自己做頭發,美容師用夾子夾住了媽媽的頭發,每一次都在變化位置地做頭發。幼兒在情境語言中夾好了鉛畫紙,設計好的吹塑紙,在不同的地方涂色馬上印好,再換地方涂色印好。本來幼兒比較難以理解力度、方法的版畫制作過程在故事情境的引導下,順利完成了。技能技巧得到了提升,幼兒的成就感、自信心也將得到更大的提升,幼兒的參與興趣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2.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獲得藝術創造提升
由于幼兒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觀察經驗,在進行具體物品的設計、創造時,大多數幼兒是缺乏創新行為的,比如在進行章魚的設計中,許多幼兒的作品都表現得顏色單一,線條簡單,缺乏動態性。要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并將想象在版畫中設計、表現出來;需要運用故事情境中具體的情節,用一定的描述幫助幼兒拓展想象,使幼兒的想象有所依托,只有這樣,他們的創造才會更新穎,才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提升。例如,在吹塑版畫《城堡》中,幼兒需要在吹塑版上繪制出自己想要繪畫的城堡的樣子,并將之涂色后印到白紙上。幼兒設計的城堡由于受平時圖片的影響,大多是一個尖尖的房頂下有圓圓的城樓的樣子,在城堡上也缺乏裝飾。為了讓幼兒制作出的城堡具有個性化、創造性,教師以《憂傷的公主》故事情境中的情節幫助幼兒不斷獲得對城堡的想象。故事中的公主很憂傷,因為她覺得她的城堡太平凡,什么裝飾都沒有。公主喜歡各種屋頂的城堡,如圓的、方的、尖尖的、沒有屋頂的、奇怪形狀的、愛心的等等;公主樂于在城堡墻上畫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她喜歡很漂亮的、獨一無二的城堡墻壁;公主來到城堡的窗前,幻想著自己的城堡窗戶是各種各樣的;公主跑到花園中,想象著自己花園中的花朵是五顏六色的……順著公主行進的腳步,故事也在這些情節中不斷發展,幼兒獲得了對故事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公主的渴望,在進行創造的時候融入情節中所提到的各種內容,設計了各種趣味的城堡,個性化十足。
3.角色人物促進幼兒獲取對主題的情感
只有融入到情境氛圍中去,獲得情感共鳴,才能夠真正使幼兒參與版畫活動并獲得興趣提升。幼兒喜歡故事,他們對于故事中的各種角色、人物的遭遇有著非常強烈的同情心、同理心,合理利用角色人物能夠幫助幼兒獲得更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更樂于參與到對版畫內容的制作、創設中。例如,在進行紙版畫活動《青菜》時,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了青菜的營養,但是班級中有幾位比較喜歡吃青菜的孩子表現得沒有興趣,對設計青菜版畫也不太樂意。教師以故事《海洋客人》吸引了幼兒對主題的關注。海洋里的小龍人從小在海里長大,吃到的東西都是海帶、海草等,有一天他來到海邊,看到地上生長的各種植物,感到非常好奇,都想吃一吃,此時,恰巧碰到一個小朋友,小朋友帶著他回家并請他吃了好吃的青菜,告訴他不是每一種東西都可以吃。教師引導幼兒關注小龍人,了解小龍人對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有疑惑,請幼兒來制作版畫告知小龍人青菜的樣子,幼兒進行了繪畫、剪畫、粘貼,將自己設計的版畫青菜送給小龍人。幼兒在關注角色人物、角色人物行為與認知的情況下,對設計青菜、送青菜非常感興趣,不喜歡吃青菜的幼兒也變得興致勃勃,角色人物給幼兒帶來了對主題的情感。
故事情境在版畫活動中的運用方式是豐富多樣的,但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關注到教學的主體是幼兒、主要內容是版畫,不可以將故事情境作為主要的內容。在把握好版畫與故事的契合、匹配度后,幼兒將能夠更好地在版畫活動中徜徉,感受想象創造、探索嘗試等學習品質的提升。對于故事情境在版畫中的運用,筆者在未來還將加大研究的力度,讓幼兒在其中體驗更強烈的藝術核心經驗,使幼兒能夠更好地“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