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婕
【摘 要】多模態理論在國內的研究不斷深入與發展,如何將其廣泛有效地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是廣大英語教師們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本文旨在討論多模態教學方法在英語課堂中的指導意義,以及如何構建英語教學中的讀寫課堂,和分析解決一些實際運用中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多模態;讀寫課堂;教學模態選擇
Research on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 Based on Multimodality Theory
JIANG Ji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2,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Multimodality theory has been further developed in China. How to apply it widely and effectively into English teaching class becomes a practical issue.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multi-modal teaching methods in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
【Key words】Multimodality;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Choosing modality in class teaching
1 多模態的理論依據及現實意義
模態(modality)是指生命體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感知渠道來感受客觀世界的感知模式。上述五種感知模式通過眼、耳、手、鼻、舌等媒介表達信息,從而形成視覺模態、聽覺模態、觸覺模態、嗅覺模態和味覺模態。而多模態(multimodality)是指超越作為社會符號的語言,使用兩種或者多種模態資源完成意義建構的交際實踐活動。該理論是在韓禮德(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和克瑞斯(Kress & Van Leeuwen)的多模態語篇分析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多模態話語理論可以讓我們了解除語言以外的其他符號系統在交際過程中所產生的效果,從而實現運用多種模態完成社會交際的任務。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出:外語教學“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條件”[1]。現代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傳統的單一的英語授課模式顯然要被淘汰。目前,網絡科技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日趨成熟,這就為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多模態化提供了基本保障。
2 多模態教學方法在英語課堂中的意義
相比較傳統的板書+課本的教學方法,多模態教學優勢很明顯。教師可以運用PPT、Authorware等軟件進行備課過程中,將圖片、聲音、文本、圖形、簡單動畫,甚至是數字電影相結合,將一些枯燥無趣的語言點變得生動有趣,再通過投影、黑板板書等的運用來實現多模態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利用各種模態的相互配合,實現意義的輸出,多模態教學充分體現了語言文化多元性的特點,其教學過程充滿了知識性、真實性和趣味性,能夠有效解決課堂上教與學兩方面互動協作的問題。多模態理論下的英語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這一點上看,多模態理論的課堂運用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具有積極意義。
3 如何構建多模態的英語讀寫教學課堂
傳統的讀寫教學課堂,教師都會將授課重點放在課文本身的單詞、語句分析與段落理解當中,往往會忽略對文章的內涵、整體布局等方面的指導。課后,學生無法對其產生深刻的印象,更別說從這些優秀的范文中受益匪淺了。而引進多模態的讀寫課堂就可以有效地彌補了這一不足。以新目標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2 Unit 3 Smart Technology,Smart Life為例。 本篇文章的話題是現代科技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教師在課文導入這個環節,先讓學生們列舉了自己周圍的高科技產品,而后向全班展示了AI、VR、AR等時下最熱門最高端的科技,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關注力自然不在話下。學生享受了知識探索的過程,對學習方法有了較好的掌握與內化,不再是單純機械地的對文章的詞句進行死記硬背。這樣一來,教師將課后作業布置為:The pros and cons of smart phones? 智能手機與大學生的生活密不可分,智能手機的利與弊很值得引人深思和探討。作業形式不只是拘泥于composition這種傳統固定的模式,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可以以對話、辯論、劇本、微視頻等多種模態完成指定話題。不僅不會讓這次作業枯燥乏味,讓人抵觸,反而讓學生樂在其中,在準備的過程中,真正意識和理解智能科技所帶來的雙面效應。
4 問題及對策
在日常教學中,多模態的運用需要注重模態的選擇,一堂課內,并不是選擇的教學模態越多越好。如果各個模態不合理安排使用,反而容易喧賓奪主,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學習重點、難點分不清,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每堂課教授的單元內容不一樣,教學目標和重點也不一,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側重點以及學生的內在需求進行靈活配置,這樣才能在運用多種模態的時候做到合理準確,將教學效果推到最優化。保證多模態教學的適配性,才能確保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5-6.
[2]張德祿.多模態外語教學的設計與模態調用初探[J].中國外語,2010(3):48-53.
[3]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2):3-12.
[4]曾蕾.大學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4(5):10-15.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