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怡 王萍
【摘 要】新媒體時代,官方政務平臺已成為聚焦熱點和形成輿情最重要的陣地。行政機關的官方政務平臺想要占有一席之地、占據主動地位,借此發出官方聲音引導積極正確的社會輿論走向,就務必要充分提升官方政務平臺的話語權。本文將采取問題分析法,嘗試提出幾點提升官方政務平臺話語權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政務平臺;話語權;網絡輿情
新媒體時代促生全新輿論生態,新媒體使得人們自由發表言論的平臺以及平臺類型變得多元化、相互之間的溝通也更加便捷。與此同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互動互通,形成聯手合圍之勢,多個輿論場密切共生、互相推動,信息在傳播過程中也會不斷地復雜化,形成全新的輿論生態環境。因此,行政機關的官方政務平臺想要占據主動地位,借此發出官方聲音引導積極正確的社會輿論走向,就務必要充分提升官方政務平臺的話語權。
1 官方政務平臺發展現狀
從目前來看,我國官方微博、微信的開通數量仍然處于上升趨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6年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2016 年上半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形”融合逐步完成,中央和各地方媒體積極利用“兩微一端”向新媒體轉型,其中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傳統媒體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網絡傳播影響力。目前中國政務微信公眾號已逾10萬。政務微博與微信實現“雙微聯動”,在很多政務民生領域已成為常態。
2 官方政務平臺話語權問題分析
(1)官方政務平臺主導力不足
行政機關是國家賦予管理權力的政治實體,作為傳播主體身份具有特定性和權威性,這就要求行政機關的官方政務平臺具備更高的輿論主導力。但是從近年來官方政務平臺的運行狀況來看,行政機關的主導力在具有匿名性、互動性、娛樂性、平權性等特點的網絡環境下難以充分施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發布不夠主動,提供的資訊服務少且時效性差;發布信息滯后,遇到敏感問題失語。這是多數政務平臺存在的通病,一些官方微博微信在發布與自身相關的信息方面不夠及時,媒體時效性得不到保證,通常社會其他媒體第一時間已經展開了追蹤報道,官方微博微信還處在失語狀態。
2)化解輿情危機能力不足,負面輿情處置被動效果差。某些輿情突發事件本可以在第一時間主動平息,給出官方態度,往往一些官方平臺錯過了處置的最佳節點,發布消息滯后于其他非官方的不實傳言,造成網民被謠言所誤導,也將自己置于兩難的境地。
3)輿論走向把控難以精確,輿論走向偏離議程設置的既定軌道,輿情監控手段落后。有時在輿情處置中出現一些不太恰當的言詞和做法,把關注度已經趨于下降的輿論重新炒熱,形成更加分散的關注點。比如,有些政務平臺處理輿情的常用方式是“刪除”,這一做法對于一些非理性、具有攻擊性的聲音很容易再次引爆輿情。
(2)官方政務平臺親和力不足
在自媒體時代,公眾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僅變得多樣化,并且表達觀點的意愿也越來越強烈。政務平臺的開通將政府和公眾的距離拉近,給公眾了解政策法規、科普知識、反應民生等方面提供了一個有效平臺。然而,公眾對于互動交流環節更多感受到的是威嚴和死板,而不是親和力。在互動環節,公眾會有情緒的發泄甚至提出一些尖銳刻薄的問題。一些新媒體部門怕承擔“禍從口出”的風險,慣用套話、打官腔的方式搪塞提問。如此一來,公眾對于回答必然不會滿意,新媒體部門越來越被動。久而久之,關注度下降,粉絲數量也隨之減少。
(3)官方政務平臺權威性不足:
政務平臺的開通也挑戰了政府機構新媒體工作者的應變能力,如果處理不妥善,會對政務微博微信的權威性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1]。官方機構應起到裁判者的作用,但由于部分地方在事件處理過程中采用的方法簡單粗暴,結論草率,往往在實踐中給民眾以預設立場,無法秉持公正的形象,使公權力的政治公信力遭到質疑和損傷[2];有些官方微博微信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團隊,淪為了作秀的工具,偶爾發布幾條無關痛癢、毫無時效性的消息,必然導致官方政務平臺的公信力受損。
3 提升官方政務平臺話語權的建議與對策--以“津震說”為例
“津震說”是天津市地震局官方微信平臺,本著利用新媒體平臺普及防災避險科普知識,拓寬社會服務方式和信息公開渠道,搭建地震部門與社會公眾交流平臺的目的與官方微博同時建立。下面,就“津震說”運行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心得,結合地震部門官方平臺災情服務案例,嘗試提出幾點提升官方政務平臺話語權的建議與對策。
(1)搶占信息發布的制高點,提高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快速的信息傳遞更替,是任何人難以抗拒的時代節奏。想要提升官方政務平臺的話語權就必須搶占信息發布的制高點,先發制人,充分保障高質量的信息發布。高質量的信息發布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即發布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天津市承辦全運會期間,天津市地震局承擔著全運地震安保工作任務。從全運會開幕前兩周,開展了對于全運地震安保工作的連續報道,做了“全運有我”專題:圖解安保工作方案、新聞發布會情況、安保工作進行時、以及全運體育場館避震小貼士等等。頻繁的權威信息發布和解讀促使粉絲數量和轉發數量得到了提升。事實上,每一次及時的權威發布都是對官方政務平臺公信力的一次有利提升。
(2)把握社會公眾的需求點,增強政務平臺的服務性和互動性
官方政務平臺是行政機關服務社會公眾的窗口,提升話語權,要從滿足公眾需求入手,提升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實現良好服務效果。官方微信公眾號“津震說”起初的粉絲數量并不多,在運營幾個月之后,新媒體工作人員做了一期名為“答網友問”的內容。把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收集起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圖文并茂的方式,給網友以解答,當期的轉發量大幅提升。在今后的運營工作中,對于雙微平臺的網友提問,幾乎做到有問必答,并選取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公開回復,對公眾普遍熱議的事件進行深入分析,與相關專家學者進行權威解讀。將平臺工作重點放在“以公眾為中心”上,充分發揮“信息服務”的功能。
(3)抓住輿情處置的關鍵點,加強輿情處置的準備力和應對力
在應對公共突發事件時,政務平臺要抓住輿情處置的關鍵點,發揮出響應民眾關切問題的積極作用。一個是時間點的把握,一個是民眾關切點的把握。這需要新媒體工作者對輿情數據進行分析,積累經驗教訓,關注公共突發事件處置的經典案例,在態度上將“被動回應”變為“主動出擊”。“中國國際救援隊V”是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官方微博,在雅安地震后的一周時間里,它是震后官方微博輿情信息工作的典型代表,共發布微博 223條[3]。發布的消息大多與公眾的信息需求吻合,比如公布雅安地震應急相關電話,尋親救助、雅安中心血站、對外接受救災物資捐贈電話等。發布災情資訊有效緩解了民眾恐慌,因此轉發數量和評論數量都很多,轉化成了實際的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文靜.“玩轉”政務微博從容應對微博輿情[J].經濟與社會科學研究,2015(09):445-447.
[2]林英,陳祖芬.政務微博提升公信力的對策研究[J].探索與觀察,2012(11):26-27.
[3]肖飛.公共危急事件匯總政務微博的輿情信息工作理念與策略探析-以雅安地震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1):44-47.
[責任編輯:張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