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的概念和服務對象,接著分析了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所需的外部環境,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的機構建設與制度建設。
【關鍵詞】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體系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作為法律賦予知識成果所有者的專有權利,知識產權受到了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在國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背景下,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變得越來越完善,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但是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問題也凸顯了出來,大眾對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的需求也變得更高。因此,要明確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的社會職能,加大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采取措施幫助權利主體解決困難,為和諧社會建設增加一份力量。
1 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概述
所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主要是知識產權主管機關或者援助機構,在合理的職權服務范圍內進行社會資源的調配,對于那些經濟條件不是 特別好,遭遇到知識產權問題的權利人等主體進行援助,幫助其走出困境,維護其合法權益。知識產權維權的主要社會職能是通過設立相關運行制度,運用其行政職權來協助知識產權利害關系人解決實際困難,讓研發機構把更多精力放在知識產權的創造上,企業把精力放在知識產權經營活動上,權利人用很小的負擔來維護自身權益。
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的服務對象相對比較固定,主要是那些遇到維權難題,想要獲得知識產權方面法律援助的主體。結合《指導意見》可以看出,維權的對象基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很難支付因為知識產權產生的法律糾紛費用的中國公民、法人;另一種類型是遭遇難以解決的知識產權案件的我國公民、法人,還可以是其他組織。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跟法律援助對象相比,后者主要是以經濟困難的自然人為對象,前者援助的對象除了自然人,還包括企業、合作組織等經營類主體。
2 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2.1 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所需的外部環境
首先是政策環境。所謂政策環境就是那些能夠影響只是產權維權援助發展的規定、措施以及戰略規劃等。在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國家級別頒發的各項政策對其影響比較大,可以說至關重要。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內,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指引下,國家在保障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環境會變得越來越完善。
其次是社會環境。這里所說的社會環境就是在某個范圍內社會公眾知識產權意識以及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在那些知識產權社會環境建設相對比較好的區域,具備比較先進的知識產權文化,社會大眾的知識產權意識也相對比較高,反之,知識產權文化比較落后,社會大眾的文化意識也比較低,從這可以看出社會環境對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影響。
再次,經濟環境。區域范圍內的經濟環境對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也有直接的影響。主要是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不斷拉動知識產權的創造以及轉化,提高知識產權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隨著經濟結構轉型的深入發展,知識產權援助的需求也會隨之增長。
2.2 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的機構建設
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的機構除了各個地區的維權援助中心以外,還有以經營為目的的各類社會中介服務機構。事實上,這兩種機構都可以承擔維權援助的社會職能。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的質量和成效主要是由這些機構的能力決定的。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知識產權援助服務機構要在自身素質建設上下功夫,優化各項規章制度,包括內部管理制度、行業自律制度以及外部服務制度等,從而保障制度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此外,作為知識維權援助的主管機關,要加大對這些機構的監督,進而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3 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制度建設
首先,完善行政機關之間的協作制度。當前我國很多省市已經開始創新知識產權維權組織形式,建立相應的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定期開展知識產權工作會議,由各級政府部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之間的知識產權工作,避免可能出現推諉、扯皮現象。建立案件轉交機制,依照職權辦理案件轉交手續,讓維權道路變得更加暢通。
其次,完善行政、司法聯絡連接制度。根據維權援助中心同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的案件轉交制度,維權案件統一經維權季候受理,按照程序移交給相關部門,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省知識產權維權的成本。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大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跟司法的聯絡,兩者之間能夠進行信息互動,資源共享,讓維權案件的處理成為司法審判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再次,完善維權機構服務制度。要注重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建設,積極發揮平臺作用,建立規范化機制,包括案件受理、轉交以及處理等。強化跟中介服務機構的聯系與合作,充分調動一切可用的社會資源,彌補其中的不足,從而更好的開展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
最后,完善資金保障制度。眾所周知,政府部門設立的維權援助機構能夠為提供公益援助服務,而對于那些專業性比較強的領域,還需要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的幫助和介入。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完善資金保障制度才能有助于知識產權援助公共服務工作的開展。因此,要積極改革現有的專利資助機制,擴展維權援助資金的來源,從而保障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丁寧.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2).
[2]汪嵩.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構想[J].專利法研究,2016(11).
[3]許修峰,季耀昆.注重機制建設,為知識產權撐起“保護傘”[J].商情,2015(06).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