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李勝民+張國棟+李佑強+陳星宇
摘要:每個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需要,企業為了不斷地發展,就應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員工的不同需要,激勵員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期達到企業與其員工的雙贏。激勵,顧名思義就是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美國企業家艾柯卡曾經說過“企業管理無非就是調動員工積極性”。在企業管理中要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對員工需要的關注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員工;需要;工作積極性
一、了解員工的需要,增加激勵針對性
員工是帶著自己的需要走進企業的,只有了解他們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作為管理者,設法了解他們的需要,這是做好激勵的前提條件。如何了解和分析員工的需要呢?
(一)把握需要的類型
心理學家按照不同的方式劃分出了不同的需要。大家熟知的馬斯洛將人的需要由低向高劃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5個層次。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麥克利蘭提出了有名的成熟需要理論,將人的需要分為成就需要、情誼需要和權益需要。企業的管理者應運用這些理論去掌握、分析職工的需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二)認識主導的需要
不同的員工,其需要是不同的。如年輕員工比較重視擁有自主權及創新的工作環境;中年員工比較重視工作與私生活的平衡及事業發展的機會;老年員工則比較重視工作的穩定性及分享企業的利潤。這就要求管理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員工的主導需要。這樣,激勵才更有針對性,有的放矢。抓住員工的主導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激勵,就像雪中送炭,使員工從心底里感到滿意。
(三)區分不同的需要
人的需要雖有一般規律可循,但其終與人的個性相聯,特別是在這個日益追求個性發展的時代,企業員工的需要是不一樣的。企業管理者應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員工的需要。如:可在企業內部定期發放“需要表格”,讓企業員工填寫,定期了解本企業員工的需要。也可以通過管理者與員工的溝通來了解員工的不同需要。企業管理者應該在本企業內搞一次全面的需要調查,把各種各樣的需要進行分類,首先劃分出合理的需要和不合理的需要。對于合理的需要又分為馬上能解決的需要和暫時還不能解決的需要。對于暫時不能解決的需要做好解釋工作,說明道理,創造條件逐步解決。對能解決的需要劃分出靠組織解決的和組織幫助員工自力更生解決的兩種。同時,對于不合理的需要進行教育引導,使之逐步向合理化的需要轉化。
(四)正確引導職工的需要
誠然,人的需要是無限的,也是良莠不齊的。因此,有必要對員工的需要進行正確引導,使員工樹立正確的“需要觀”,可以把引導員工樹立正確需要的工作概括為:個人的需要要符合企業發展的目標;個人的需要要適應社會的需要;個人的需要要考慮環境的影響和客觀條件的可能;個人的需要要考慮到自己個人的能力。但企業對員工需要的引導是建立在尊重員工的需要,關注員工的需要,盡最大努力滿足員工需要基礎上的,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對員工需要的引導被員工理解和接受。如:石油勘探公司外雇勞務工較多,是基層生產的重要力量。為了引導員工的正確需要,應規定凡參加局級技術比武取得名次的勞務工,可轉為市場化員工,取得名次的市場化員工可轉為合同化員工,讓勞務工看到了努力工作的希望,使勞務工由原來的“再怎么努力工作,也還是個勞務工,還不如掙上幾年錢就辭職改行”的需要,轉變為“努力工作、苦練技能,爭取由勞務工轉市場化,再轉合同化員工”的需要。
二、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方式,豐富激勵的內容
很多企業的管理者認為激勵無非就是加薪、提職,顯然這是對員工需要的片面了解、對激勵的表面理解所致。其實激勵的方式很多。
(一)物質激勵
薪資等物質因素雖然不是員工的唯一,但卻是員工關心的最重要方面之一。運用好物質激勵首先是要有合理的薪酬設計。薪酬設計的要點,在于“對內具有公平性,對外具有競爭力。”這就要求企業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進行薪酬設計。對股份制企業應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員工持股是能極大地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員工對企業忠誠度的重要激勵方式。要不斷改善工作環境和安全條件。如果工作環境適宜,員工們感到舒適,就會有更佳的工作表現。
(二)升降激勵
升降激勵必須堅持任人唯賢,升降得當。堅持正確的任用方針,惟能是用,德才兼備。選對一人,就會鼓舞一片;罰對一個,就會教育一片,這才能起到激勵作用。反之,選錯一人,就會冷落一片;罰錯一人,就會寒心一片,不僅起不到激勵作用,還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輿論激勵
主要方式是通過文件通報、報刊、會議以及墻報、廣播、網絡等宣傳媒介,對先進事跡進行表揚,對不良行為進行批評。從而達到弘揚正氣、抵制歪風的目的,形成奮發向上、你追我趕的良好氣氛。
(四)民主激勵
管理心理學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單位的領導者能夠充分發揚民主,給予廣大下屬以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機會,那么這個單位的生產、工作、員工情緒、內部團結都能處于最佳狀態。廣大員工參加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領導者應當為廣大員工參與民主管理提供一切方便,創造有利條件,采取多種形式,使其能切實地行使應有的管理的權力,煥發出更大的當家作主的熱情,使積極性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
總之,企業管理者應深刻認識到,員工是有需要的,要正視這種需要,并關注員工需要,了解員工需要,從員工需要出發,盡量滿足或引導員工需要,激勵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
[3]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