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瓦
貓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寵物之一。不過,貓作為姓氏,卻極其罕見,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1000位,而在中國臺灣省則沒有此姓。
據考證,學者多認為貓姓來源于少數民族。其中一種源流說就認為:貓姓源于姜姓,是上古時期蚩尤部落中三苗的后裔。三苗是中國上古傳說中黃帝到堯舜禹時代的古族名,在堯、舜、禹時期,三苗曾多次發動戰爭。最終,大禹率部與三苗進行了一場歷時70天的大戰,三苗大敗,自此沒落下去。在戰亂中,三苗族人不斷遷徙,其中部分族人為了謹記自己為三苗的后人,便合“三苗”二字為“貓”,自稱為“貓氏”。在明朝學者郎瑛撰寫的《七修類稿·卷一·天地類·三苗三楚三河》中,就有此類考證:“三苗,固堯時四夷之地,在今日則中國也,乃湖廣江、鄂、岳之三州,故今三州人多貓姓,是其遺種。”
貓姓還被認為來源于“貓獠”。貓獠,即古代官府通稱的“僚”,為中國南方古越人的一個分支,貓獠是古代封建王朝對它的蔑稱。元朝末年,全國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元政府兵力不足,遂以高官厚祿招募地方武裝力量鎮壓農民起義。在當時,廣西與湖南的交界地帶的“貓獠”,組成了地方軍隊,史稱“廣西貓軍”,其中一支在楊完者的帶領下,所向披靡、盛極一時,楊完者也因此官至貓軍元帥。后來,貓軍被朱元璋收編,這支軍隊中就有人以原軍隊的稱號為姓,稱貓氏,并尊楊完者為得姓始祖。
除此之外,貓姓還被認為來源于回族。根據《中國回族·貴州回族》中的記載:分布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十字回族苗族鄉中的貓氏、保氏、撒氏等回族,大多是在民國初年從貴州省的威寧、赫章兩縣和云南省昭通市等地遷來。但有趣的是,云南省昭通市民族事務委員會曾對昭通地區的回族姓氏進行過統計,并沒有貓姓。不過,他們發現了一個同音不同字的姓氏——虎(māo)姓。相傳,虎氏回族原本稱虎(hǔ)氏,后因避諱,將姓氏的字音改為了同科屬的“貓”。也有說法認為,虎姓更改讀音,是為了生意之便。在舊時,昭通的虎姓先民往來于四川、云南各地做皮貨生意,但因其姓為“虎”,買家多顧慮“與虎謀皮”會帶來不幸,所以生意十分慘淡。為了改善生意,虎姓先民無奈改稱“虎(māo)氏”。而后,虎(māo)氏回族不斷遷徙,族人為了方便,干脆直接以“貓”為姓,世代相傳至今。
在目前,貓姓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岳陽市、江西省的九江市,以及貴州省的安順市平壩縣等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