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程杰
(南通大學 江蘇南通 226000)
任縣中學運動員人數及成績逐年下降的調查分析
葉程杰
(南通大學 江蘇南通 226000)
隨著我國逐步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重視體育教育成為各級學校的重點工作。針對任縣中學近年來運動員人數及成績下滑的現象,本論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從任縣中學初中生源學校學生及任縣中學校內學生、體育教師、運動員三個角度進行了分析。最后本文提出未來從加強體育教育宣傳、重視教師培養與設施升級,做好體育生招生把關、完善體育生管理設置特長班等方面提高任縣中學運動員的人數及成績。
運動員 人數 成績 逐年下降
體育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國情來看,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需從“應試教育”逐步轉向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宗旨是培養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體育教育在實現“素質教育”,提高國民體質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論文以任縣中學運動隊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多種方法進行了調查與研究分析。
(如表1)結果顯示,發現運動員體育成績和文化課成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文化課成績下降幅度尤其大。而文化課成績直接制約著運動員的升學率。

表1 任縣中學近五年運動員體育成績和文化課成績(n=5年)
(1)在學生興趣愛好方面:通過調查發現,將體育作為興趣愛好的學生數量最少,僅有113人,且僅有24%的學生考慮過從事專業運動員訓練。(2)在學生對學校體育教育配套的評價方面:半數左右的學生對學校的體育設施和課程內容安排不滿意,對老師的授課方式和課程次數安排一般滿意。(3)在學生對體育專業的認知方面: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體育專業的前景以及對身體產生的傷害普遍持消極的態度。其中,認為體育專業就業前景很好的學生僅有153人,占有效調查問卷人數的15%;認為體育訓練對身體沒有傷害的學生僅有69人,占有效調查問卷人數的6.9%。(4)在學生對選擇從事運動員方面:發現,48%的學生從事體育訓練的原因是為考大學,少數學生是在老師和家長建議下選擇了體育訓練,出于個人愛好和強健體魄的原因從事體育訓練的進展22%。
(1)在體育教師職稱和學歷方面:本文對15位體育教師進行了職稱調查,其中中學二級職稱7人,中學一級職稱4人,中學高級職稱1人。由此反映出任縣中學體育教師普遍水平仍停留在中低階段,急需高級和特級教師,提高體育教師教學水平已成為重要的任務。
(2)在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及進修經歷方面:據統計調查,目前任縣中學對體育教師培訓頻率較低,基本維持在每年兩次的頻率,而培訓率僅為41%,其中在崗為35%,離崗的只有6%。很容易導致教師出現知識老化問題。
(1)運動員訓練方面:90%以上的運動員學習和訓練的時間差不多。但是由于目前對運動員的管理方式都是把他們分散到各個班級,這也給學生的管理、文化課教學、訓練比賽時間安排、補課安排等帶來諸多不便。70%以上的運動員認為體育訓練對文化課的學習有較大和非常大的影響,高強度訓練后難以快速投入到文化課學習中,無法較好的安排體育訓練與文化課學習之間的精力投入。同時,認為當前的訓練方法和配套設施以及教師專業程度不是很完善的人數占到50%以上。
(2)運動員的身體情況方面:通過調查發現,任縣中學40名運動員均有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并且有35%的學生不熟悉運動損傷后的急救常識,影響了運動員成績的提升。
(3)影響運動員成績的因素方面:通過對任縣中學運動的調查數據顯示影響他們運動水平的因素排列前三位分別是學習與訓練的矛盾、營養和恢復措施跟不上,參加比賽次數少。
通過對初中和高中運動員、體育教師的調研結果發現,影響任縣中學運動員人數與成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受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家長普遍忽視以體育運動為主的職業,直接影響了運動員的生源數量。其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迫于升學壓力,重視文化課,忽略體育課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運動員的生源質量。
首先,學校對體育教育工作重視度較低,學校體育經費短缺,投入不足,使一些學校無法開展正常的體育教學,更不具備對體育生進行專項訓練所必備的器材和條件。其次,學校對體育教師的培養較差,許多教練員水平有限,科學合理的訓練與教育方法還未掌握,因材施教、發揮特色的選拔與培訓體系還不夠成熟。
(1)無法平衡文化課和體育訓練的精力投入,通過對高二、高三年級的學生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不選擇運動員的主要原因是考慮到體育訓煉時間長,體力投入較大,但是出成績卻很難,同時會影響文化課成績,導致最后體育成績不過關,文化課也被耽誤。還有部分學生只愿意專門學習文化課,不覺得體育專業是一項有前景的專業。
(2)運動損傷造成的心理障礙,通過調查,有12%學生對從事專業運動員有心理障礙。一方面是無法承受高強度訓練。二是擔心因體育設施不完善、訓練方法不科學等造成的傷害事故,限制了自身水平的提高;三是因了解到他人在訓練或比賽中受傷的情況,對體育運動產生膽怯、畏懼等心理因素,不愿意從事專業運動員訓練。
(3)部分學生存在走捷徑的心理,從事體育、藝術訓練彌補文化課成績的不足,成為大多數成績中等但具有一定特長的高中生從高考突圍的路徑之一,這種短平快的訓練方式,不僅是對學生學業以及職業生涯的草率決定,同時也影響了一部分學生潛在潛力的挖掘。
(1)加強對體育訓練的宣傳與普及,面向學生和家長開展宣講工作,讓學生、家長充分了解體育訓練的利弊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幫助學生、家長做好判斷。
(2)重視體育教師培養與設施配套:大力引進體育教師人才,鼓勵體育教師外出進修學習,并不斷補充和完善先進的訓練設施,為學生訓練做鋪墊。
(3)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對體育特長生實行統一編班和集中管理,設置特長班。針對體育特長生文化基礎比較薄弱的特點,制定適宜的學習目標和教學措施,從而提高學生文化課成績。
[1]吳雨航.高中體育特長生報考體育原因調查分析[J].中國體育教育,2013(1):13.
[2]錢培順.轉變觀念、選拔高考體育生[J].中國教師,2013(2):29-37.
[3]唐軍.高中的體育特長生成才培養[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20):347-352.
[4]劉世東.組建學校運動隊要重點做好八項工作[J].中國學校體育,2010(4):320-327.
G633.96
A
2095-2813(2017)09(a)-009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