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
(江蘇省無錫外國語學校 江蘇無錫 214000)
高中體育學習評價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其對策①
周群
(江蘇省無錫外國語學校 江蘇無錫 214000)
本文主要通過研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實踐操作考核評價體系普遍存在的一些疑問進行了一些解釋。文章主要的內容就是針對在學分評定過程中老師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來進行討論,以便于大家能夠統一思想,使學分評定這個過程能夠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合理化,從而進一步推進高中課程改革的實驗。
評價 問題 對策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座談法,對高中體育學習評價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這些問題,從評價標準制定和評價實踐操作的角度展開研究,提出可行性對策。
在課改的過程中,許多老師都對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很不適應。長期以來,體育老師已經習慣了用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對這個用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已經形成了一個行為定勢,而《課程標準》要求把這個評價標準的制定權下放給各地、各個學校,甚至體育老師,而體育老師感到很茫然,感到對此思想準備不足,不知道該怎么辦。
把評價標準的制定權下放是因為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有它的文化差異、它的物質差異,還有各個學校的資源它也不一樣,學校資源包括體育教師的水平、學生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必須能夠依據本地區、本學校的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制出相應的評價標準,那才會使評價更具有針對性。
現在的體育課沒有現成的評價標準,其初衷就是希望教師根據自己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適宜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的服務性功能。其實體育教師都學過《體育統計》,都知道正態分布曲線,只不過大家對這個知識基本上都忘了,其實利用體育統計的知識就可以制定出評價標準。
對于學生的相對性評價如何操作,還是先分析這個問題,相對性評價究竟要對學生的什么進行評價,如何進行相對性評價。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相對性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個體的進步幅度進行評價,相對性評價的引入很好地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是把學生對體育學習評價的理解由原來單純的個體之間橫向比較淡化為個體自我的前后過程比較,這樣就可能會淡化因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導致的自卑、厭學情緒的出現,更多地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投入自我挑戰的過程。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汪曉贊博士在她的博士論文里就提出了一個公式:
通過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出學生的進步幅度分。另還可以外通過技術設防解決,大家看一下進步幅度分計算公式的分母,如果他在起初的測試中有意降低成績,那么他的分母就會變大,結果會怎樣呢。不言自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其實在《中小學體育學習評價系統軟件》里也設置了這個功能。
首先人們應該做好自評、互評的宣傳工作,既是宣傳,也是對學生的誠信教育。既要高度信任學生,也要嚴密組織自評、互評的過程,使得評價的流程和評價的工具本身就具有一定作弊的“免疫性”。在《中小學體育學習評價系統軟件》里就自評、互評的工具量表里,設計了測謊題,在同一個量表里,在前后距離較為懸殊的位置上就同一個問題以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進行提問,例如“你喜歡體育課嗎?”“你覺得體育課的時間長嗎?”就是一對測謊題,如果學生態度不端正,那么兩道題的答案就很可能不一樣,就可以讓學生重做。
徐州的一位老師設計了一個自評他評比較法,它主要是針對體育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健康行為方面來進行評價的,那么評價的主體是學生和老師,都參與到評價中。
如果R≥誤差允許范圍:最終成績=他評成績;如果R<誤差允許范圍:最終成績=自評成績。
注:誤差允許范圍由體育教師確定,一般為8。
比如學生對體育學習態度打一個分數,這位同學給自己打的是85分,而其他同學給他互評成績是80分,老師給他的分數是70分,那么這個互評成績和教師評價成績一平均是75分,而他給自己打的分數是85分,這中間就相差10分,老師自己認定這個誤差范圍不能超過8,而他這10分就超過8分了,說明,學生他高估了自己,高估了自己相應的對他有個小小的懲罰,就以兩個分數的低分為主,他評成績就是75分了,他最終的體育學習態度成績是75分。但是如果說他給自己評了80分,老師也給他評了80分,而同學給他評了76分,那么他評成績平均起來就是78分,這個78分和他的自評成績相差2分,這個2分是在有效的誤差范圍以內,那就算他的自評成績。
高中體育學習評價新體系里面在評價的內容、評價的方法、評價的形式上比以前都豐富多了,這么多的評價數據在最后如何以一個最后的結果反饋給學生。
這個問題隨著《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改稿》的頒布,也將成為不是問題的問題。在以前給與學生的體育成績都是以一個量化的分數,但是這個分數里面包含的內容可就豐富了,學生和家長面對這個分數究竟能得到什么信息呢,實際上,這個具體的分數無法向學生和納稅人表明學生在體育課中學習了什么,達到了什么水平。在20世紀80年代,英國的教育就因為這種情況遭到了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問責,導致英國的教育評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學生體育學習成績評價表》中,注重了對學生的學習評價結果表現形式的設計,對學生在體育課中的不同表現分別予以評價,讓學生和納稅人對于學生在校的受教育情況和發展水平一目了然;在評價中同時關注學生的進步幅度,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對進步幅度的關注并非強調是純粹體育課的教學引起了學生的進步,只是通過一種對進步幅度的可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教師對學生的評語,更是為師生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這種交流更具有導向性和激勵性。
通過對高中體育學習評價新體系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困難的分析,提出了解決的策略,通過分析不難看出困難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屬于認識層面上的原因,對于高中學習評價新體系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表現出一定的不理解,在主觀上形成了畏難的情緒,導致行為上的消極表現;還有一種屬于沒有掌握操作的方法,導致在學習評價的過程中對于具體的問題無法解決。通過上述內容,對如何解決一線老師的困難提出了許多的建議和方法,希望對大家今后的工作能夠有所幫助,也希望老師能夠在探討中受到一些啟發,能夠在今后自己的實踐中,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辦法出來。
[1]《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編委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2-26.
[2]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9-157.
[3]人民教育出版社體育編輯室.高中體育與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G807
A
2095-2813(2017)08(c)-008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089
周群(1968,3—),女,漢族,浙江安吉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