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裕文
(常熟市楊園中學 江蘇常熟 215562)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實驗研究
馬裕文
(常熟市楊園中學 江蘇常熟 215562)
為了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探索中學體育教學方法,通過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和實驗法對楊園中學初二年級兩個班學生89人的學習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隨機選取其中一個班為實驗班,采取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班學生的身體機能、運動技能、心理健康幾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班,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推廣應用。
中學 體育教學 合作學習
隨著中小學教學的不改革,必須尋找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是我們廣大體育教師要面對的一大難題。合作學習在國外已經有幾十年的研究歷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約翰遜兒弟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論證了合作學習在認識學習方面的優勢。他們在1981年得出結論:合作學習比單一學習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績。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則是起到主體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區別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主要表現在它能很好的調節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全面提高中學生的身心健康。不過合作學習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概念描述,所以也就沒有統一的合作學習模式,因此,我們需要從實際出發結合本校特點、教師水平、學生的基礎等具體情況,以“合作學習”為切入點,采用教學實驗法,研究“合作學習”體育教學模式的結構及其策略體系。本著中學體育學科的教學規律與特點,為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和中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提供有關依據。
隨機抽樣楊園中學初二年級89人為研究對象,根據教學需要,再隨機選取一個班為實驗班(45人),一個班為對照班(44人)。
根據研究的目的和需要,針對研究問題,登錄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查閱了2004年——2014年“合作學習”教學方面的論文及相關資料,為實驗的設計和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
筆者的實驗操作將是將實驗組的學生通過自主結合的形式(通常4~6人)組成互助學習小組,各個小組由學生自我推薦、互相推薦或教師安排相結合形式選出該組的小組長,再由小組長根據需要確立本組練習的角色分工。課上的學習內容也可由學生自己來選擇確定,教師支持和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各組員之間的主觀能動性和協作性。同時,也關注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交流。
本實驗為期3個月。采用班級對照、比較法,實驗班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照班采用常規教學模式。實驗前,把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根據《中學生體育與健康標準》對學生的身體機能各項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臺階試驗、立定跳遠、握力、坐位體前屈等),心理健康程度和運動技能水平進行了測試評價,并對測試結果進行統計處理和結果分析。測試的結果顯示兩個班級無明顯差異(P>0.05)。
在實驗的過程中是運用了“合作學習”的模式,嚴格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模式來進行實驗研究的。教師主要運用主導設計教學內容、合作方法、明確教學要點和達成目標,讓學生主動分組、合作學習這樣一種教學模式,有目的培訓樣學生積極主動、互幫互助、團結一致、共同提高的優秀品質。
通過EXCEL辦公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處理,采用SPSS 11.0對身體形態指標進行頻數分析,進行總體均數的差異性檢驗時采用方差分析并進行多重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經過3個月的合作模式的實驗,其中的肺活量、臺階指數、立定跳遠、握力、座位體前屈和50m的平均數和對照組比有了顯著性差異(P<0.01),可以看出經過3個月的合作教學模式實驗班學生身體機能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班學生。分析原因我們可以看出,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是5~7人組成的合作學習小組,組員之間運用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為了共同的目標共同努力,完成體育教學目標。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學更能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其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在團隊的合作幫助下讓每個學生都有提高。

表1 不同組別中學生身體機能比較統計一覽表

表2 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心理健康比較統計一覽表
中學體育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這個模式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起主導作用。在互相溝通、學習、合作的這個環境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習的興趣,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運動負荷和運動強度, 所以實驗班的這個合作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身體機能方面更優于對照班。
根據《體育與健康學生心理評價標準》,評價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來完成的。通過表2心理健康的評價百分比的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優秀、良好、一般的百分比都要優于對照班,而較差和差的百分比要低于對照班。從P值的檢驗指標來看,P<0.01呈現了顯著性差異。中學體育合作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群體的激勵功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表現出積極上進、有集體榮譽感?!盎凸裁?,競爭激勵,共同提高”為原則,營造了一種愉快的學習環境,體育教學實驗表明,學生體育課的身心評價,實驗班明顯優于對照班。

表3 實驗班和對照班運動技能和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比較一覽表
中學體育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它主要的形式就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小組成員之間的和合作、組與組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通過教學反饋調節、小組評價、反思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合作學習模式優劣主要體現在學生運動技能和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主要是根據本校的體育課程資源現狀,根據《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制定的體育項目,考核的具體內容包括:球類、韻律操、30m跑、接力4×50m幾個方面的技能發展水平來考核實驗班和對照班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理論內容的考試范圍也是以這幾個運動項目為出發點而設定理論內容。實驗班通過表3的數據顯示,無論是運動技能考察還是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從學生的考核成績的T檢驗的P值來看,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實驗班的教學效果優于對照班。從不及格率來看,實驗班運動技能和理論課程的考察結果均低于對照班。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實驗班學生體育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的情況優于對照班,如果分析其原因,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合作交流、學習和探討,他們的運動技能和理論課程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這當然比一個人單獨學習的效率來的高。
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一接觸理論認為,社會互動關系對于教育的影響不可忽視,因此,要增進中學生在社會不同團體的和諧,就必須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提供在學習上互動的環境,不斷強化他們的交往意識和角色規范,形成了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在彼此的碰撞和交流中,讓他們也體會到社會寬容和理解的意識。在合作中體會社會上的各種情景,比如:競爭、沖突、自私、分享、角色和角色的轉換,從而不斷加強自握的調控能力。他們為了完成某個任務或達成某個目標,其學習過程是一種追求互利的活動,組員之間也是一個角色的扮演,誰是指揮者、誰是執行者,在這個團體中各盡其職,相互依賴,為了這個目標大家分工明確,自然也就培養了他們的協作意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通過“合作學習”模式的實驗研究表明,從學生的身體機能、心理健康、運動技能和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說明實驗班的教學效果優于對照班。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社會合作觀念、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樹立寬容的社會意識。
(1)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還應該結合本校體育現狀,運用不同的合作模式學習策略,從而建立適合本校實際的合作學習模式,而不是依葫蘆畫瓢。
(2)中學體育合作模式對我們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不斷加強學習、培訓,更好的掌握更多的合作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還要不斷改變固有的教學思想,提高和改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的思維上有所解放和突破。
(3)中學體育合作學習理論的探索需要更多國內外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和更多相關學科的成果的支持,從而進一步明確合作學習模式的理論體系。
(4)中學具體的體育合作學習模式的推廣仍需要科學的研究、更多的實際論證。來總結體育教學中的規律,用系統論等理論分析當前中學體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體育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運作機制。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實施辦法.教體藝[2002]12號.
[2]曲宗湖,揚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朱應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報.2002(4):31-32.
[4]邱良武.中學體育合作學習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關系之探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23(5):141-142.
G80-32
A
2095-2813(2017)08(c)-014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