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秋
(湖南工學院體育教學部 湖南衡陽 421002)
瑜伽運動處方對大學生心理和諧的影響
劉細秋
(湖南工學院體育教學部 湖南衡陽 421002)
本研究通過對湖南工學院瑜伽俱樂部52名同學組成的實驗班實施瑜伽運動處方教學,結果表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瑜伽練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心理和諧整體滿意度、個性特征及負性指標,為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大學生體育鍛煉提供參考。
運動處方 瑜伽運動 心理和諧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這應該是所有心理學研究者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承擔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應該包括心理學在內的所有學科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們在體育運動處方中運用瑜伽練習,讓學生掌握一些古老的健身運動治療的方法和手段,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使他們達到一種和諧、積極、平和的心理狀態,養成一種修身養性、愉悅心情的生活方式,這對他們整個大學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湖南工學院瑜伽課俱樂部52名同學為研究對象,實施瑜伽運動處方的教學,教學內容為:呼吸調息法、調心冥想法、調身瑜伽體式和瑜伽基本理論。研究時間為期一年。運用中科院心理和諧研究項目組編制的《心理和諧問卷》為調查工具,采用單組自身對照,評價研究對象在瑜伽運動處方教學干預下學年前后心理和諧狀況。
為了準確合理地制定運動處方,學生預先進行身體檢查和身體診斷,了解自身體質和運動能力等情況。處方制定以提高心理和諧的五個指標為目的,以精選的瑜伽體式(一方面圍繞脊柱和臟腑的牽拉、伸展、擠壓、擰轉等動作;另一方面練習者去感知肌肉關節的時空位置、動作軌跡、規格等)為手段。一份運動處方是由鍛煉目標、準備活動、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4個部分組成的。應用運動處方過程中,要求其練習方法、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大小均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基本原則為運動量不宜過大或循序漸進,應在快樂、適度、有信心的情況下完成任務。運動負荷達到中等的程度,即學生個體所能完成最大負荷的50%~60%,脈搏控制在100~120次/min,每次不少于30min。
處方實施過程中進行嚴格的監控,要求學生按教師給各人所定的運動處方進行鍛煉。同時每人持有一份個人瑜伽運動處方,要求學生對自已的運動處方實效性進行定期的評價,按處方預定的目標進行若干項測驗及結果對比,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各項練習。
本調查問卷統計方法:描述心理和諧指標共22個問題,每個問題有5個可選答案(如,完全不同意1分,基本不同意2分,不確定3分,基本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每個問題選擇“非常同意”的人數越多(其相加數值越高)表明心里評價越高。首先計算出每個指標人次(人次=組成某一指標的各項目總人數/組成某一指標的項目數);然后根據人次算出百分比,百分比變化判斷其心里指標的影響程度。
運動處方實施前心理和諧情況從表1統計結果得知,研究對象心理和諧滿意度”基本不同意”人數為14.5人次,百分比27.9%,滿意度”非常不同意”人數為7.9人次,百分比15.2%,滿意度“不同意”百分比,占總人數43.1%,說明研究對象的心理和諧狀態處于偏下水平;個性特征”基本不同意”人數為15.3人次,百分比30%,個性特征”非常不同意”人數為10.9人次,百分比21%,個性特征“不同意”百分比,占總人數的51%,說明研究對象對自己缺乏自信;負性體驗”基本不同意”人數為14.6人次,百分比28%,負性體驗”非常不同意”人數為8.7人次,百分比16.9%,負性體驗“不同意”,占總人數44.9%,說明研究對象對現狀情緒低下;人際氛圍”基本不同意”人數為15.33人次,百分比29.5%,人際氛圍”非常不同意”人數為13.66人次,百分比26.3%,人際氛圍“不同意”,占總人數55.8%,說明人際間互動較少,不夠活躍,人際信任”基本不同意”人數為12.66人次,百分比24.3%,人際信任”非常不同意”人數為8.69人次,百分比16.9%,人際信任“不同意”,占總人數41.2%,說明研究對象比較保守,團隊意識不強;心理和諧“不同意”總體人數為122.24人次,總體比例為47%,說明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清楚,可以客觀地了解自己。在大學相對輕松的環境里面,通過體育瑜伽運動處方的學習盡早改善心里狀態,變壓力為動力,使心胸達到和諧的狀態。

表1 實施瑜伽運動處方前學生的心理和諧情況(n=52)
綜合上面的結果可以得出,瑜伽運動處方對研究對象心理和諧的個性特征、負性體驗、滿意度維度的影響顯著,而人際氛圍、人際信任維度的影響不大。說明瑜伽運動處方雖然沒有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和諧的所有維度產生顯著的影響,但是可以提高心理和諧整體滿意度得分,同時對心理和諧的滿意度、個性特征、負性體驗有積極的作用,這與瑜伽運動獨特的健身健心效應是密切相關的。
(1)本研究運用瑜伽運動處方教學,學生的心理和諧滿意度、個性特征、負性體驗維度提高顯著,這表明學生在鍛煉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平和、寧靜的心態,該處方能讓身心達到和諧能力。
(2)瑜伽運動始終貫徹著“天人合一”的理念。瑜伽的根本出發點是考察內在的本質,它是向內探尋的旅程,認識自己的身心與靈,激發生命的智慧和創造的潛能,體會到自然與靈性之間的溝通與聯系,練習者完全處于一種身心合一、交融無礙、其樂融融的神奇狀態。
[1]張惠蘭,柏忠言.瑜伽:氣功與冥想[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8.
[2]林敏.清心瑜伽[M].廣州:廣州教育出版社,2004.
[3]斯瓦密·雛希紐特瓦納達,李小青.瑜伽大全[M].上海: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90.
G843
A
2095-2813(2017)08(c)-018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