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鍶瑤
周日下午,一條小街上,彌漫著咖啡濃郁的香。我循著香味,發現小街盡頭有兩家小鋪靜靜地相向而立。如此安詳、靜謐,仿佛是李白的“相看兩不厭”。
右面是咖啡店,左面是一間有著古老木門的小店,引起了我的注意。推開左面小店沉重的木門,緩步走進,里面很昏暗,只有少許陽光照進來,空氣中細小的灰塵恣意飛舞著。這里似乎沒有什么看點,正準備走出這家古怪的小店時,突然發現門口的木桌旁,一個老人靜靜地坐著,他的頭低垂著,不知道是在沉睡,還是在思索著什么。桌上堆滿了我從未見過的小玩意兒,應該是一些零部件。凌亂的書似乎快要把這個老人淹沒在里面了。
老人慢慢地抬起頭,那是一張布滿皺紋的臉,每一道深深的褶皺都似乎在向我訴說這位老人所經歷的種種。老人抬頭看了我一眼,又低下了頭,這時我才注意到他在擺弄著什么。
我走上前去。一本有些泛黃的書攤在老人粗糙的手中,老人把訂裝這本書的線剪掉。我很疑惑,卻也沒有詢問。老人輕輕地把拆了線的書放在一旁,拿起刻度尺在一塊硬板紙上測量著。我似乎看見老人眼中閃爍著一絲喜悅而興奮的光芒,他渾濁的眼球變得清明。老人的動作很慢,他拿剪刀一點一點地沿著畫好的線剪紙,不一會兒,一個完美的長方形剪成了,老人取出那疊書放在硬紙板上縫起來。此刻,老人的手像小姑娘的手一樣靈巧了。可能是為了保證質量,老人來來回回地縫了好幾次。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老人,可是從他身上我卻看到了一種認真而執著的精神,他花了很長時間補這本書,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心,更是一種對職業最純粹的熱愛。
老人告訴我,現在補一本書幾十塊,補好一本書少則一天,多則要花一個多星期。
補一本書的價格有時竟要比書的原價還要貴?我隨手翻開一本已經補好的書,上面用鋼筆整整齊齊地寫著幾個字,“祝×××生日快樂,希望你能從這本書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我合上書。店門“吱”的一聲被推開了,一個年輕人走進來,捧起那本書,恭恭敬敬地對老人道謝。
老人微笑著說:“這本書對你來說一定很重要吧。”
年輕人輕輕地撫摩著書的封面,似乎在回想著什么,過了許久,他才回答道:“是啊,這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給我的,他現在去了其他城市,我們雖然聯系很少了,但是每次想起這本書,我都會回憶起以前快樂的時光呢!”
的確,這些舊書扉頁上還寫著送書人的祝愿,書冊里仍留著閱讀者的批注。值得珍藏的不僅是書,還有書中留下的痕跡啊!我不由得對老人肅然起敬,他以補書自食其力,還幫助人們留住心中的美好。
我不再打擾老人,輕輕走出了小店。
點評
立意上,肯定老人補書幫助人們紀念美好、留住回憶的職業價值,贊頌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手法上,能以富有個性化的神情、動作,細致刻畫老人補書的情景;對店鋪環境的描寫,渲染了老人的專注執著。
兩點建議:一是聚焦老人補書,去除冗余文字;二是美化結尾,如:我不再打擾老人,輕輕走出小店,陽光正好,小街上彌漫著溫馨的咖啡香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