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妍
【摘 要】對于雜技藝術來說,與其他門類的藝術形式是相同的,都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發展。通過對其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其發展過程從遠古雜技至漢唐的百戲形式,再到明清時期的社火等,都是隨著其意識形態而產生的。也可以說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雜技的發展形態起到決定性作用,更是雜技藝術發展的重要形式和規律。本文以高空雜技節目《空中飛翔》為例,對雜技藝術的繼承和借鑒,以及創新方式進行分析,從而明確其繼承形式,并為其發展創新奠定堅實有利的基礎。
【關鍵詞】雜技藝術;繼承;借鑒方式
中圖分類號:J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7-0145-01
一、雜技藝術的歷史繼承性分析
對于我國傳統雜技發展形式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現今舞臺上所展示的雜技藝術或是相應的節目,都有遠古雜技的身影,并且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很多雜技藝術家通過多年的經驗和研究,將這些以往的作品發展為現今的雜技新作品。對于雜技歷史的繼承并不是沒有目的照抄,而是高于生活,并以此為基礎更好地進行創新,讓其優秀形式和精神傳承下去,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其發展。現今的雜技作品也與現代生活有著很多聯系,能夠有效體現現代精神,其表現主題也能有效地將當代生活展現出來。對于雜技藝術家來說,在繼承以往雜技成果的同時,在不違背其發展規律的情況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更加完美展現在人們面前,并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
二、雜技藝術的發展應有效吸收并借鑒
(一)各個民族的藝術實現相互融合和相互影響
對于我國雜技藝術來說,不同的民族,其雜技形式都有著獨特的特點。每個民族的生活條件以及生活風俗是不同的,所以就應該有效吸取不同民族和地區的優秀內容,從而將其有效融入到雜技形式和作品當中,實現其雜技藝術的良好發展。雜技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不要閉門造車,也不要盲目跟風,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將不同民族的雜技藝術相融合,從而為雜技藝術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二)對其他藝術門類表演形式進行有效汲取
現今,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的審美意識也有所改變,這給雜技藝術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挑戰和機遇。隨著環境的不斷改變,雜技藝術想要更好發展,就必須進行創新。如今雜技形式不能單一滿足于創新要求,還需要向更高的方向發展,形成具有高難度的技巧和更加完美的藝術表現形式,才能更好地促進雜技藝術形式的穩定發展。
例如齊齊哈爾馬戲團高空雜技節目《空中飛翔》,借鑒了極限運動——蹦極的驚險,加以創新與改革,把雜技空中節目的技巧融入其中,使之在驚險之余更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該節目對表演者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有極強的心理素質和高空自身控制能力,更要求演員在表演技巧的同時又不能失去對該節目唯美的詮釋,這就要求演員在每天練習技巧的時候,還要兼顧練習技巧中的表演部分,做到“一心多用”。經過反復訓練,才能嫻熟掌控技巧與表演,做到驚、奇、險、美、藝的完美融合。該節目自1999年創新演出至今,已和泰國普吉幻多奇娛樂公司合作了18年,共演出近萬余場,筆者也先后5次赴泰國普吉幻多奇娛樂公司演出《空中飛翔》節目,累計演出2000余場。筆者通過該節目,深刻理解了雜技與體育、舞蹈、戲曲等藝術之間的共通性、共融性,更深刻認識到,應該結合當前社會發展以及觀眾需求進行有效的藝術創新,將優秀的各門類藝術表演形式融入到雜技表演當中,有效汲取其他門類藝術的優勢,實現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雜技藝術的良好延續與可持續發展。
三、雜技藝術應該重視優秀人才的培養
隨著時代的穩定發展,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很多觀眾的欣賞眼光也變得挑剔起來,而雜技藝術要想在觀眾心中獲得一席之位,就必須進行創新,并且也要加大雜技人才培養力度,為雜技藝術的發展培養更多新鮮血液。對于雜技藝術來說,應該重視雜技人才的培養工作,并根據雜技形式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形式,借鑒其他學科的成果和典型范例,對雜技教學形式進行規范,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對教材進行完整編制,從而為學習者提供完整的學習素材,并且也要正視教師隊伍的培養,為學習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學服務,在不斷提升其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其創新意識,增強其身體素質以及綜合能力,提升其科學技術的運用能力等,這樣才能為雜技藝術的創新奠定堅實有利的基礎,更好地促進雜技藝術的穩定發展。
四、結語
對于雜技藝術的發展,應該重視其傳承,明確其傳承規律,從而更好地為雜技藝術的發展和創新奠定堅實基礎。還要重視雜技藝術人才的培養,實現可持續的繼承與發展,為我國雜技藝術的不斷創新邁出堅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王雪.略談雜技藝術的繼承與借鑒[J].大眾文藝,2014,(09):258.
[2]孫宏祥. 關于雜技藝術的繼承與借鑒探究[J].大眾文藝,2015,(0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