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 要】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時至今日,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聽似輕巧,實則并非易事。面對時代的進步,如何才能跟上其“蛻變”的節奏,進而更好f 適應和促進其發展,這給從事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們提出了一個很大的課題,面對壓力的同時也值得深思。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管理;高校教師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7-0184-02
人們常說,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神圣在于這是一項育人的職業,學生從從“無知”到“博學”,從“脆弱”到“堅強”,從“懵懂”到“成熟”,在這漫長而重要的“旅程”中,教師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神圣的“導向師”的角色,他需要傳遞給學生知識、技能,并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同時,教師又是一個“普通”的職業,那是因為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教”與“育”是分離不開,為了能夠達到真的育人的效果,教師的工作可謂細致深入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只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面面俱到,才有可能為學生“飛躍”打好堅實的基礎。
因此,在筆者看來,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需要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與端正的政治思想覺悟、扎實與先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對教育事業的情懷與愛等一系列的修養。
一、高尚的道德修養與端正的思想政治覺悟
(一)具體表現形式和與教育的相互關系。高校作為青年學子成長成才的主要場所,承擔著培養和鑄型學生知識技能、學習能力、思想意識形態等諸多任務,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而高校教師作為上述任務落實的主要核心力量,在道德修養和思想政治覺悟方面就有著很高的要求,而“端正”“高尚”就是這種要求的具體標準。從哲學的角度上講,我們知道“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并且有著巨大的反作用力”,單從性質上說就有著“促進”和“阻礙”兩個方向。具體到高校教師與教育教學的關系,一個合格的高校教師只有具有“先進”的與現代教育發展相匹配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政治覺悟,才有可能對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產生積極的維護和促進意義。
(二)提高與貫徹修養與覺悟的方法。 首先,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需要通過日常不斷的學習在思想政治覺悟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領會精神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致入微地落實到實踐教育教學中去。其次,合格的高校教師需要堅定“服務”的信念,并將這種“服務”的信念努力轉化成一種日常工作意識,以此來引導自身的教育事業。筆者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我們學院有一句院訓“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藝術家”,在某個角度很好地詮釋了這個信念的真諦。高校教師要服務的“人民”就是我們的“學生”,通過對學生的教育使其掌握知識、具備修養,進而參與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展,其中,教師也會從學生的身上學到很多不同層面的知識。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對高校教師起到引擎動力作用的就是堅定的“服務”信念。最后,合格的高校教師需要與學生建立密切的溝通和緊密聯系,并不斷堅持“否定之否定”的哲學思維,進而促進自身在道德修養和思想政治覺悟上的進步的發展。
二、先進過硬的專業水平、科研能力及扎實細致的教學技能
(一)高校教師具備業務、科研、執教水平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在意識形態的前提下首當其沖就是要具備先進過硬的專業水平、科研能力及扎實細致的教學技能。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足夠教授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科研能力,才能支撐自己教學實體,同時要將自己優良出眾的專業知識以學生能夠“傾聽得懂,接受得了,學習得會,感悟得深”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而不是單純的“一心只能讀圣賢書”。
(二)如何深入實地去提升自身的綜合業務能力。首先,進一步扎實教學基本功。作為一個合格的高校教師,無論其有著多高的學術造詣,都需要從牢固的基礎做起,回歸教學的本原。教師需要不斷通過基礎教材的再研究,在實踐教學中探索并鞏固教學基本能力。其次,在原有的學術基礎上進行不同類型的進修深造。(下接第186頁)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教師更是需要不斷學習。高校老師需要根據自身所教授專業的現狀,包括學科前沿、知識結構、學生特點和社會需求等,針對自己目前教學科研現狀中所需要補充或者更新的板塊,有選擇性進入相關高校、研究院、學術論壇等平臺進行再補充、再學習;最后,高校教師需要加強和同專業、同體系相關專業的教師及研究人員的交流,如,在面對相同知識體系,不同教學主體下所面臨的一列的問題,在實踐與總結中不斷完善和明確當前教學框架中的不足和發展方向等。
三、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貫徹對于學生的“愛”的情感呵護
(一)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愛”的重要性。愛是人類最富魅力的情感之一,在教育過程中同樣散發著巨大的力量。贊可夫說:“當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羅素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發展。”沒有愛,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要搞好教育,離不開老師的循循善誘,更離不開那種特殊的催化劑,那就是愛。
(二)如何豐富、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首先,作為教師,需要對所教授的學生的整體情況有清楚的了解。筆者是一名從事電影表演創作教學的教師,這一點更是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需要深入實地去掌握學生的情況,包括他們的入學成績、成長經歷、性格特征等一系列內外因素,因為學生自身的諸多成長因素和個性特點將直接左右著他們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內心矛盾以及理想追求,這些都是決定他們未來走向的至關重要的環節。作為教師,只有對他們本身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了若指掌,才有可能找到與學生交流、融入的準確科學的切入點,為遞進情感創造可能性。
其次,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創造與學生共同交流的機會,如有意義的專業實踐、集體活動等,讓教師和學生在心中積累更多鮮活可憶的共同經歷,在書本以外的“現實世界”中增進師生情誼。
最后,老師需要增添具有創造性、個性化的人文關懷,這種關懷是要細致入微的。大到可以為了解學生到學生家里做客,小到可以在第一時間準確清晰地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姓名、家鄉和興趣愛好,讓學生在與教師的教學關系中增添一種“人文”默契,能更好地促進情感,促進教學。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育人是個漫長而繁雜的工程,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職責,掌握做事的方式方法,同時從細節入手,在教學中把傳授科學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教書育人,管教管導,教導合一,以端正的教育思想和豐富的專業知識,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的同時,為“教書育人”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