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專科職業教育在中國蓬勃發展,但是近年來呈現出了一些問題,如教學質量沒有顯著提高、專業設置老化和雷同、師資力量薄弱等,本文從高等專科職業教育現狀出發,分析探討了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9-000-02
在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分為三個層次:本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和中專層次的職業教育。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首次指出:“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專科高等職業院校要密切產學研合作,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整合辦學資源,優化中等職業教育布局結構”。本文主要從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角度,談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對未來的思考。
一、我國專科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現狀及普遍存在的問題
1.我國專科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堪憂。近年來,全國高職專科院校發展迅速,數量較為龐大: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845所,本科層次院校1219所,專科層次院校1334所。多年來,職業院校為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培養了大量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不容忽視的是,職業院校的數量雖增長很快但辦學質量卻沒有同步提高,特別是高等專科教育辦學質量上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重數量忽視質量。近年來,各高等職業院校的經費撥款模式是按照招生人數核撥生均經費,各個學校的頭等任務就是下大力氣招生,為此,很多職業院校要求所有教職工都要全員參與招生,并設定每人必須完成相應指標且和收入掛鉤。于是,所有的專兼職教師都在想法設法招生,用于教學的時間和精力就相應減少了。二是招收的生源質量年年下降,由于各本科院校一再擴招,一些學生及家長都認為,即使是上個高成本的三本院校,也比上專科職業院校強,上專科職業院校的一般都是無奈的選擇,全國各地專科投檔線就也是一再降:100多分的投檔線。這樣分數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能力較差,不是睡覺都是曠課,不愛學習,高中班主任管不了,家長也無能為力,如果職業院校的管理者意識不到這個問題,不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手段、個性化的教育模式,這些高職學生即使呆在學校,也是前景堪憂啊!
2.我國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較為統一,缺少個性化:縱觀全國的專科層次院校1334學校專業設置,幾乎都模仿一些綜合性大學設置的大而全。我認為,各職業院校不必要別的學校設什么專業,也一定設置這個專業,即使設一樣的專業,在專業方向上也要有區別,要有特色。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有差異的。同樣,如果專科院校培養模式和本科院校一樣,而學生生源素質差,師資力量弱,培養的學生既沒有特點,也不適應市場對分層次人才的需求,長此以往,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就無法提高,學生素質不提高,就業也沒有出口。
3.我國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師資力量明顯不足,特別是實踐指導老師嚴重不足。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學生數量成倍的增長,但教師數量的增幅不大,各專科職業院校師生比大都在25:1甚至達到30:1以上的比例,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量大,實踐指導師嚴重匱乏,因為90%左右的教師都是來源于高校畢業生,缺少實踐指導能力,不到10%來源于企業,這樣的師資狀況對高職專科學生來說,要做到“工學結合,學做一體”幾乎不可能實現。導致學生畢業后進入用人單位前都需要再培訓,結果是學生、家長、用人單位都非常不滿意。
4.我國專科高等職業院校社會服務能力較差,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及文化傳承的能力水平有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社會服務意識和動力不強;二是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缺乏(這點和上面的第三點原因相同);三是教師社會服務的驅動機制不健全。
5.我國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意識不足。我國在1978—2008年改革開放的前30年中,中國實際GDP的年均增長率高達9.4%,比世界同期發達國家的增長率高出近3倍。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五年時間內,年平均增長9.06%;而2012—2014年年均增長7.6%左右。特別是2015,年增長只有7.4%。2016年第一季度增長為7%。經濟下行的嚴峻事實告訴我們,靠廉價貿易驅動、靠外國設備加我國廉價勞動力代加工的不對稱驅動、靠用國內市場換取國外先進技術的模仿驅動和配套的舊有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能再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支撐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動力”就是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國高職院校達到1300余所,在校生人數達到1000萬人,所以高職院校應該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普遍較弱且呈地域性的特別,東南沿海較發達城市的高職院校師生創新創業意識較強,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明顯不足,整體狀況處在待發展狀態。
二、針對我國目前高職專科學校存在問題的探究思路
1.穩步提高招生數量的同時,重點抓好教育教學質量,提高高職專科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要清醒的認識到高職學生的現狀,花大力氣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針對高職學生不愛學習理論但是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的特點,根據專業特點安排較多的實踐課教學,這一點也正是高職專科學生和本科學生的最大區別,同時實現了專科和本科的分層教育,使專科學生在就業崗位的選擇上就有了更大的自主權。
2.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要求各專科職業院校要“加強專業建設,凝練專業方向、改善實訓條件、深化教學改革,整體提升專業發展水平。支持緊貼產業發展、校企深度合作、社會認可度高的骨干專業建設。作為高等專科職業院校,根據自身優勢設置一些有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專業,重點建設,既可以與其他院校區別開來,又有自己的拳頭專業、特色專業,對學生、學校、企業三方的發展來說都是互贏的。
3.關于高職專科院校師資力量不足特別是實踐指導老師匱乏的問題,我認為,解決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對在職的教師進行崗位培訓和實踐能力培養。二是從企業一線大力引進有經驗、懂技術、會指導的技術工人和專家,來學校指導或者讓學生去企業接受指導,我國政府一直很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逐年攀升,對在職教師的培訓也以脫產、企業實踐等方式給與了大力支持,教師的實踐能力確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提出:專業教師每五年企業實踐時間累計不少于6個月。另外,從企業一線聘請技術工人和專家也是一種讓學生充分接觸實踐的活動,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也明確提出:新增教師編制主要用于引進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通過教師職業能力培養和學生實踐參與水平的提高,雙管齊下,真正做到讓學生“來源于實踐,服務與實踐”。
4.提高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的社會服務能力,從自身的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做起。如水利工程專業,應結合國家和地方水利事業的發展需求,進行校企合作,學校選派專業教師去企業頂崗,教師也可以把課堂搬到施工現場,企業選派專業人員現場演示和講解,這樣的合作模式既可以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擺脫了死板的課題講解模式,是教師和學生非常喜愛的模式。但是如果沒有稅收、補貼等激勵措施,企業的支持度和積極性就不高。教師參與企業實踐也需要學校的激勵,不然大多數教師的參與度也不高。所以,職業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的實現,需要學校、企業、政府多方溝通、協調方能發揮的更好。
5.高度重視高職專科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指出“將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創新思維養成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具體做法有:一是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培養,啟發學生對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形成方案,找到解決的方法并進行推廣應用;二是建立濃厚的校園創新文化,通過開展一些創新達人、創新秀、金點子大賽等形式,鼓勵學生跨專業、跨區域組織創新團隊,與企業行業一起,經受創新實戰的訓練。二是利用學校提供的平臺和企業實踐的參與,鼓勵學生進行低成本創業,鼓勵他們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止步不前;三是對學生創新創業情況學校要選派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從學分、學制、經濟、精神等各方面給學生一定的激勵。
參考文獻:
[1].俞仲文,系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創校校長.高職院校要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2]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
作者簡介:陳禮忠(1968—),河南鄭州人,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講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成本會計。
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