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琛
摘 要: 課堂教學是高校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如何科學設計課堂教學,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需求是值得不斷探索的問題之一。本文基于一次對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整體表現、(教師)營造的合作氛圍、制定的紀律與規則、督促遵守這些紀律與規則的手段等要素的滿意度評價調查,得出從性別看女性受訪者的滿意度與男性相比較高,從年級看大三受訪者的整體滿意度最高,大一與大二受訪者次之且這兩部分受訪者的滿意度評價整體相似,大四受訪者的滿意度最低。從成績看以班級成績排名50%為分割點,前50%與后50%的受訪者的滿意度評價差異較大,成績排名后25%的受訪者滿意度最高。
關鍵詞: 教學過程 滿意度 影響因素
教學質量存在于師生雙向的互動之中,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僅僅被認為是教學行為的受眾,其作為參與者的身份被逐漸重視。不僅如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1]作為教育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本科教學,“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旨在讓學生對教學的各個環節感到滿意。Knowles(1970)指出,“Satisfaction”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感受。高興的感覺或積極的態度是滿意;反之,感覺不高興或態度消極則為不滿意[2]。基于該理論,本研究采用偶遇抽樣的調查方式于2016年12月對貴州醫科類院校的本科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目的是為探求不同性別、成績、年級的群體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滿意度評價,以探究不同性別、成績、年級對教師的整體表現、(教師)營造的合作氛圍、制定的紀律與規則、督促遵守這些(以上)紀律與規則的手段、(得到的)協助與輔導、(得到的)總結與評價、流程的科學合理性、時間的利用(科學、合理)有何影響。
共發放問卷70份,回收有效問卷54份,其中7份因填寫不完整作廢。
一、性別對課堂教學過程滿意度的影響
(一)男性受訪者
本次調查中的大多數男性受訪者對于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滿意度評價多數集中在一般滿意與滿意上,總體而言選擇非常不滿意的人最少。滿意人數比例最高的為教師整體表現與流程的科學合理性,其次為營造合作氛圍、協助與輔導、總結與評價及時間利用(科學、合理),認為制定的紀律與規則及督促遵守這些(以上)紀律與規則的手段滿意的人數比例最低,但在這兩個題項中選擇一般滿意的受訪者人數比例最高達56.3%與62.5%。
(二)女性受訪者
女性受訪者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在各題項滿意的人數比例顯著高于其他選項,其次為一般滿意,與男性受訪者的統計分析結果一樣,非常不滿意與不滿意的選擇人數總體最低。但與男性相比,本次調查的女性受訪者對給出的教學過程中各要素感覺非常滿意的人數比例均高于男性,與熊華軍,馬大力[3]的研究結果相似,女生對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過程等更滿意。在本次調查過程中,最高為營造的合作氛圍,選擇非常滿意的人數比為31.8%,最低為接收到(教師)的協助與輔導、總結與評價,選擇非常滿意的人數比均為13.6%,其中與男性對接受到(教師)的協助與輔導的滿意度評價差距較大(男性在該題項無人選擇非常滿意)。
二、年級對課堂教學過程滿意度的影響
(一)大一受訪者
總體看,對各題項評價為滿意的人數比例最高,尤以教師整體表現、協助與輔導、總結與評價、流程的科學性、時間利用(科學、合理)幾題,評價為滿意的受訪者人數都達到50%及以上,最高的是協助與輔導,達75%。選擇人數比例次高的為一般滿意的,高比例題項為教師的整體表現、營造的合作氛圍、制定的紀律與規則、督促(遵守這些(以上)紀律與規則)手段,其中選擇人數最多的是制定的紀律與規則,為56.3%。與前兩種評價相比,總體選擇非常滿意的受訪者比例出現驟降,最高點出現在營造的合作氛圍,人數比例為31.3%,最低點出現在協助與輔導,0人對該項評價非常滿意。對整體題項評價為非常不滿意與不滿意的受訪者最少,值得注意的是,選擇的人數比例集中在6.3%與12.5%兩個數上,應該是受到本次調查的樣本量限制,結果受到特定幾位同學的選擇影響。
(二)大二受訪者
對大二受訪者的統計分析顯示了與大一的受訪者呈現很大程度的相似性。首先,整體評價人數比例從滿意至非常滿意依次遞減。其次,滿意度較高的題項集中在教師整體表現、協助與輔導、總結與評價、流程的科學性、時間利用(科學、合理)幾項。不同之處在于大二受訪者的選擇曲線較大一的更平緩,高低差值更小,且總體而言滿意程度更高(除營造合作氛圍之外題項中選擇一般滿意及以上的人數比都為93.33%)。
(三)大三受訪者
對大三受訪者的統計結果分析顯示出與前兩級受訪者差異較大,首先,滿意程度更高(各題項中除流程的科學合理性之外,評價為一般滿意及以上的人數比例均達100%)選擇人數比例順位也發生了變化,依次為滿意、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幾乎無人選擇不滿意與非常不滿意)。其次,滿意度高的題項出現了變化,最高的為營造合作的氛圍(選擇滿意與非常滿意的受訪者達100%),此外是教師整體表現、制定的紀律與規則、協助與輔導、時間利用(科學、合理)(選擇滿意與非常滿意的受訪者達80%)。
(四)大四受訪者
這一部分受訪者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出總體滿意度較其他三個年級低的情況,孫婷的研究也提到學生在大一的時候還具有新鮮感。但是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對本科教學的滿意度越低。本次調查大四對教學過程各要素的滿意度評價較為集中在一般滿意上,且幾乎所有題項中選擇滿意與非常滿意的人數比例都遠低于前三個年級的受訪者,其中包括督促(遵守這些(以上)紀律與規則)手段、總結與評價都有50%的受訪者認為不滿意,時間利用(科學、合理)所有受訪者都選擇不滿意,在其余三個年級受訪者的分析中未見類似情況。但在對于教師的整體表現進行滿意度評價中50%的受訪者選擇了一般滿意,另外50%選擇非常滿意,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后續教學過程各要素并未對學生對教師的整體滿意度產生很大影響,但受限于樣本容量等因素,還需后續進行深入分析。endprint
三、成績對課堂教學過程滿意度的影響
(一)班級成績排名前10%
在本次調查中成績處于班級前10%對于教學過程各要素的滿意度評價整體呈現中間高兩頭低的情況,滿意度居中的三個選項,整體選擇比例從一般滿意、滿意、不滿意遞減。無人認為非常滿意,僅在總結與評價、時間利用(科學、合理)有16.7%的受訪者認為非常不滿意。同樣這兩個題項的總體滿意度較低(一半人認為滿意,另一半人平均地選擇了一般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二)班級成績排名11%-25%
與班級成績排名前10%的受訪者相比,這一部分受訪者對教學過程各要素的評價為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的受訪者人數出現了驟降,各題項都出現了選擇非常滿意的受訪者,且占比不低。就各題項而言,教師整體表現、營造合作的氛圍、制定的紀律與規則、督促(遵守這些(以上)紀律與規則)手段、協助與輔導這五個要素的滿意程度最高,均無人選擇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
(三)班級成績排名26%-50%
班級成績排名26%-50%的受訪者的滿意度評價總體處于前兩類成績排名的受訪者之間,稍低于班級成績排名11%-25%的受訪者,稍高于前10%的受訪者。在這部分受訪者中總體選擇滿意的比例最高,其次為一般滿意、非常滿意、不滿意,出現非常不滿意的題項較前兩部分的統計多,但選擇比例不高。滿意程度較高的題項有:制定的紀律與規則、教師的整體表現、總結與評價(選擇一般滿意及以上的人數比例均達94.7%以上)。
(四)班級成績排名51%-75%
班級成績排名51%及之后的受訪者均無人選擇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兩個選項,對該部分受訪者的數據進行統計得出滿意度較低的題項為教師整體表現、督促(遵守這些紀律與規則)手段、總結與評價,其次為營造的合作氛圍及制定的紀律與規則,滿意度最高(受訪者均選擇滿意與非常滿意)的題項為協助與輔導、流程的科學合理性及時間利用(科學、合理)。
(五)班級成績排名后25%
班級成績排名后25%的受訪者是本次調查中(以成績分類)滿意度最高的一類群體,不僅無人選擇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一般滿意選項也僅有督促(遵守這些(以上)紀律與規則)手段一題有50%的受訪者選擇。此外,對所列出的教學過程各要素都評價為滿意或非常滿意,但結合實際分析,班級排名51%-75%及后25%的受訪者在調查中呈現高滿意度的原因可能是出勤率不高限制了對教學過程各要素的參與程度與參與感受,以及對本次調查的參與態度等因素的影響。總之,高滿意度的調查結果不代表對這兩部分受訪者而言,所列出的教學過程不再需要或僅需要進行一些改進,結果也有可能受到研究方法和樣本量及研究對象特征的影響。
從性別看,本次調查的女性受訪者對給出的教學過程各要素評價為非常滿意的人數比例均高于男性,兩性受訪者的比較中差值較大的幾個要素分別為:對教師采取的督促遵守這些(以上)紀律與規則的手段、(所得到的)教師的協助與輔導、制定的紀律與規則,均為女性高于男性。從年級來看,大一與大二的受訪者的調查結果在滿意度評價的整體狀況與高滿意度評價的題項上都呈現出很高的相似性,大三的受訪者幾乎在所有題項的評價上都是四個年級中滿意度評價最高的,大四受訪者顯示出總體滿意度較其他三個年級低,且幾乎所有題項選擇滿意與非常滿意的人數比例都遠低于前三個年級的受訪者。從成績看,總體而言班級成績排名前50%的同學的選擇呈現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班級成績排名51%及之后的均無人選擇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兩個選項,成績排名后25%的受訪者是本次調查中(以成績分類)滿意度最高的一類群體。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2]譚沃杰,許柳,張留洋.“新課標”背景下深圳市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滿意度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1):99-103.
[3]熊華軍,馬大力.本科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的多群組分析[J].教育科學,2013(5):24-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