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蓮
【摘 要】目前,戲曲走進中小學校,是傳承與發展戲曲文化有效途徑之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戲曲進校園活動逐步普及。近年來,國家和政府對于戲曲進校園工作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推進戲曲藝術傳承,已成為一項中小學文化建設重要內容。
【關鍵詞】戲曲;走進中小學;傳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7-0200
一、戲曲進入中小學校園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強其歷史責任感。戲曲藝術進入校園,不僅有利于學生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還有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感情,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促進優秀藝術文化的傳承。可以說,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戲曲走進校園,是普及和傳承戲曲藝術,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瑰寶,我國傳統戲曲藝術通過生、旦、凈、末、丑來表演故事,以唱、念、做、打、舞等形式表達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作為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戲曲藝術承載了太多傳統故事,蘊含著獨特的民族特質。通過開展戲曲進入校園,不僅有利于開闊學生的文化藝術視野,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培養學生精神品質,進一步增強其歷史責任感。
(二)提升學生戲曲審美能力,為戲曲傳承輸入新鮮血液。中國傳統戲曲種類繁多,受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等因素的影響,許多戲曲曲目在聲樂、器樂、表現技法等方面,都體現出獨具特色的魅力和鮮明的藝術風格。促進地方戲曲進校園,不僅可以讓學生接觸、認識、了解戲曲,還有利于提升學生戲曲審美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發現戲曲更多的藝術魅力。戲曲走進中小學校,不僅有利于培養更多年輕觀眾喜愛戲曲,通過戲劇進校園工程,還可以讓學生從小接受戲曲熏陶,為戲曲傳承輸入新鮮血液。
二、戲曲走進中小學的路徑
(一)利用教材普及戲曲知識,營造良好的戲曲藝術氛圍。戲曲走進中小學,使學生接受戲曲藝術熏陶,需要由淺入深,逐步推進。首先,我們可以利用教材普及戲曲知識,拓展戲曲文化視野,營造良好的戲曲藝術氛圍。戲曲校本教材的編寫,需要根據中小學生的特點,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編制教學內容。其次,帶領學生欣賞學習地方戲曲唱段。在這方面,我們要先讓學生了解地方戲曲音樂知識。對于戲曲的主要板式、唱腔有一定了解,并能夠掌握戲曲的藝術風格。要盡量在中小學校營造戲劇環境,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微信、微博以及校內廣播、校內網站等各種學生喜歡的方式,營造良好的校園藝術氛圍。使得學生不僅喜愛學習戲曲知識,喜歡聽戲曲名段,而且對戲劇產生濃厚興趣。另外,在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中,我們還要選擇和創排適合學生審美口味的戲曲,將戲曲藝術融入當代精神,使得戲曲藝術內容更加為青少年喜愛,反映民族精神、弘揚正能量。
(二)培育戲曲藝術苗子,搭建青少年展示平臺。戲曲走進中小學,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戲曲藝術熏陶,還是為了培養戲曲藝術苗子,搭建青少年展示平臺,進一步加大培養力度,將一些有天賦的學生培養成戲曲藝術新秀。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組織愛好戲曲的學生在校園內建設戲曲社團。同時,邀請戲曲藝術家擔任老師,或者邀請戲曲表演團體前來表演,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唱、念、做、打、舞等戲曲藝術基本功,還有利于傳授學生傳統折子戲,使學生了解更多手、眼、身、法、步等表演程式。在學生對于戲曲有了一定基礎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編排小型戲曲曲目,并在校園內進行演出,使更多學生對戲曲藝術產生興趣。為了使學生對戲曲藝術有更深刻的了解,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劇團體驗生活。在這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優秀青少年戲曲愛好者利用節假期參與劇團的排練,親自體驗戲劇表演,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戲曲進入中小學培養戲曲藝術苗子,搭建青少年展示平臺,讓學生深造學習,還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培養方式。如舉辦校園戲曲藝術周,與戲曲藝術院校聯系合作,組織學生進入劇場演出等方式,讓學生愛上戲曲,培育戲曲藝術新秀,做好戲曲傳承的工作。
三、結語
近幾年,在戲曲進入校園工作中,國家和政府也給予了高度重視,頒布各項意見和要求,積極推動戲劇進校園工作的有效開展。“傳統文化的回歸”,已成為中小學教育的熱門,戲曲進入中小學活動,使得中小學生充分認識到傳統藝術的魅力。中國傳統文化需要繼承,只有青少年懂得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藝術產生興趣,才更有利于戲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志芳.梨韻悠悠唱響校園——淺談小學戲曲進校園的途徑與方法[J].音樂天地,2009(03).
[2]黃愛華,徐大軍.中小學戲劇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學版),2005(06).
[3]黃愛華,徐大軍,陳漪.中小學戲劇教育的三種實踐模式[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