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慶 賴文杰 (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400015)
“四位一體”模式下的“全員運動會”的探索與實踐
陳明慶 賴文杰 (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400015)
筆者學校嘗試將“四位一體”模式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推動方式,探索和嘗試了“全員運動會”的新形式,“四位一體”模式是將學校體育課程中的體育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運動訓練和“全員運動會”根據課程內容一致性規律,按照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習,在體育課外活動中練習,在課余運動訓練中提高,在運動會中驗收、反饋和運用的形式進行推進,形成了課中學(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習國家、地方和學校制訂的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計劃》中的內容)、課外練(學校大課間、年級體育活動、社團、選修、家庭中練習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習的內容)、訓中提(校內開展的傳統項目訓練隊、校外培訓機構開展的訓練隊中提高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某一項或幾項內容)、會中驗(全員參與的運動會驗收、反饋和運用在課中學、課外練和訓中提高教學質量的平臺)的“四位一體”的學校體育課程模式,既將學校體育課程中的學、練、訓與“全員運動會”融合,使之簡化、優化和一體化,也讓“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實施全面的教育”等教育思想落到實處,也讓“全員運動會”成為驗收、反饋的平臺,更讓“全員運動會”比賽的內容與方法更加系統、全面,比賽的實效性也更強、效果更好。以下筆是者學校部分競賽內容的競賽方法及注意事項。
“全員運動會”由于參與比賽的人數多、項目多,在競賽的方法上就要力求做到每個項目比賽所用的時間最短和需要用的裁判最少,原則上1個班參加1個項目所需的時間在40min以內。
1.技評賽。由評分教師按照評分標準對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技術評分,由得分的多少排定比賽名次,可技評的項目有班級隊列隊形(齊步、跑步)、廣播操、集體舞、武術和舞龍等。如,班級隊列隊形(齊步)比賽就是全班學生成4路縱隊集合,在音樂的伴奏下齊步行進,隊伍入場后經過主席臺接受評委的檢閱、評比,從一至六年級分別制訂有層次的年級評分標準,分別從隊列隊形動作、節奏、隊形、精神面貌、服裝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分,按各班平均分的多少排定名次。
2.接力賽。接力項目有籃球運球、投籃比準、跳繩、50m迎面跑、乒乓球顛球、足球運球等。如,跳繩接力賽:全班1根繩,第1名學生開始跳繩,跳完規定次數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跳繩次數),第2名學生進入第1名學生跳繩的位置開始跳繩,依次進行比賽,直到最后1名學生完成跳繩數,停止計時,以班級總時間除以總人數為該班人均成績,按人均時間排定名次。其他項目的評分標準相同。
3.接龍賽。接龍賽的項目有“縱叉接龍”“橫叉接龍”等。如,“橫叉接龍”項目:全班成1列橫隊站立預備,第1名學生完成橫叉后,第2名學生橫叉的右腳與第2名學生的左腳相連,其他學生依次橫叉相連,最后以丈量第1名學生到最后1名學生的總距離除以總人數得到的人均橫叉距離排定名次。其他項目的評分標準相同。
4.等級賽。等級賽的項目有跳高、跳遠、投實心球、坐位體前屈等。如,跳高項目:取3個高度,學生在每個高度上有3次機會(視比賽時間可減少跳高機會),試跳成功者可晉級下個高度,第1高度沒有成功者獲得1分,跳過第1高度的獲得2分,跳過第2高度的獲得3分,跳過第3高度的獲得4分,以跳過的最高高度所獲得的分數為最后得分,取全班平均分排定名次(跳高的橫桿用橡皮筋,這樣可以減少比賽的組織時間)。其他項目的評分標準相同。
5.“平均賽”。“平均賽”的項目有30m跑、50m跑、100m跑等。如,30m跑項目:將每名學生的個人成績測出,再將全班成績相加,除以總人數獲得平均成績則為班級的成績。
6.輪換賽。輪換賽的項目有:籃球、足球等。如,籃球比賽項目: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隊,每個隊打1節比賽,以淘汰賽的形式進行,以最后1節結束時的比分多少決定勝負。
1.在每個單元比賽結束后,及時地將比賽的成績公布到“全員運動會”的成績公告欄中,讓學生清楚并知道自己和班級比賽的成績(見圖1)。

圖1
2.各個班級在“全員運動會”的成績與學校對各個班級評選優秀班級體相結合,與學校評選優秀班主任相結合,激勵班主任對運動會的高度重視。
3.學校將校運會的比賽成績作為對體育教師教學質量檢測的依據之一,所以“全員運動會”既可以驗收、反饋學生學練的效果,也可以驗收、反饋教師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