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閣 趙文芳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四月天小學,450014)
小學低年級趣味“全員運動會”項目的設置
陳海閣 趙文芳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四月天小學,450014)
使用器材:木棒。
比賽方法: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2隊,再將每隊分為2組,分別站在場地的起點和終點,每組1根木棒,3名學生為1小組,其中,1名學生充當“小豬”,2名學生分別抓住木棒的兩邊,“小豬”雙手抓住木棒,并將雙腳掛在木棒上,2名學生抬起“小豬”從場地一側運至另一側,將木棒傳遞給同組的學生,依次進行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運的“小豬”最多為勝(見圖1)。

圖1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的手臂力量、奔跑及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
使用器材:跳高桿、標志桶。
比賽方法:每隊學生按4列縱隊站好,4名學生為1組,頭和腳相連,躺于地面上,“開始”口令發出后,4名學生同時翻滾,翻滾至標志桶處,4名學生分別雙腳跳過4個障礙物后,以匍匐前進的方式鉆過一定高度的跳高桿,4名學生牽手同時跑回起點(不能觸碰器材),換第2組比賽,先完成的隊獲勝(見圖2)。

圖2
游戲目的:培養學生合作、團結互助的意識,提升學生樂觀進取的品質。
使用器材:無。
比賽方法:10~15名學生分為1隊,學生手拉手成一列橫隊站立,第1名學生從相鄰同伴的手臂下連續做“S”形鉆越,后面的學生依次鉆越。在“卷麻花”時,學生手拉手不能斷開,如在鉆越過程中有斷開現象,需從頭開始,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到隊尾的隊伍獲勝(見圖3)。

圖3
游戲目的:培養學生的協作競爭能力及集體榮譽感。
使用器材:小墊子。
比賽方法:每隊13名學生以橫排的形式依次跪在小墊子上,小墊子的數量以所有學生都能跪在小墊子的基礎上左側增加1塊為宜,“開始”的口令下達后,所有學生依次向左側移動,最右邊的學生在移動的同時開始抽第1塊小墊子,能將整塊的小墊子舉起來時開始在頭上傳送,直到傳到最后一名學生時,將小墊子接在最后1塊小墊子上,依次進行游戲,直到最后1塊小墊子傳遞結束(見圖4)。

圖4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的上下肢力量、團隊協作能力。
使用器材:充氣“保齡球”、小墊子。
比賽方法:每隊8名學生依次坐在小墊子上,2名學生之間的距離約為學生雙腿伸直+1腳。每隊再由1學生作為“搬運工”,“開始”的口令下達后,第1名學生平躺將“保齡球”傳遞到第2名學生手中,第2名學生不可站起,接第1名學生手中的“保齡球”,直到傳遞至最后1名學生,最后1名學生將“保齡球”傳給“搬運工”,“搬運工”抱著“保齡球”跑至并將“保齡球”傳遞給第1名學生,以此類推(見圖5)。坐在小墊子上的最后1名學生負責計數,傳遞“保齡球”數量多的組為勝。

圖5
游戲目的:鍛煉學生的腰腹力量、奔跑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使用器材:墊子、呼啦圈。
比賽方法:在50m跑的跑道上,2名學生1組,發出“開始”的口令后,2名學生開始跑動,跳過墊子,鉆過呼啦圈(1名學生扶,1名學生鉆),返回起點,再跳過小墊子,到達終點后擊掌,下1組繼續進行比賽,先完成比賽的團體為獲勝隊(見圖6)。比賽過程中,需同伴手拉手一起跳障礙,如單獨完成成績則無效,學生必須在自己相應的跑道完成任務,在其他跑道上完成任務成績無效。

圖6
游戲目的:通過合作跑,發展學生奔跑能力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讓學生體驗合作的快樂和成功的樂趣,同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