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猛
金水溢彩 讓足球點亮童年
本刊記者 王猛

6月1-3日,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河南省教育廳主辦,金水區教育體育局承辦的第13屆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全國校園足球發展實踐成果展示暨研討會在金水區成功舉行。本次活動分為現場觀摩和匯報交流2個版塊,旨在總結和研究校園足球工作經驗和相關問題,探討校園足球的工作標準,進一步推動校園足球發展。
6月2日上午,現場觀摩活動首先在金水區金橋學校進行。全國學校體育聯盟主席(教學改革)毛振明教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博士、河南省教育廳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處長郭蔚蔚以及全國校園足球改革實驗區領導、各省體育教研員、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校長及體育骨干等600余人參加了活動。
迎著金色的朝陽,伴隨著動感明快的音樂,足球大課間開始了。金橋學校的學生們有秩序地跑動熱身,踩球、拉球、顛球、坐位體前屈、側身支撐……足球大課間活動體現出學校大課間活動開展的常態化,把足球技能與身體素質練習有效融合,為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足球技能大比拼拉開了足球全員運動會的序幕。足球全員運動會展示由“運球”“花樣射門”“速度激情”等3個部分組成。其中,“運球”部分主要由5個游戲組成:一年級的投球入筐,三年級的連體人運球,四年級的曲線運球接力,五年級的綜合性運球接力以及六年級的障礙運球接力。
通過“投小足球入筐”的游戲,讓一年級學生對球類運動充滿激情。游戲通過個人的努力付出,凝結成強大的團隊力量,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得分帶來的興奮與自豪。在看似簡單的游戲之中,發展了學生的平衡、彈跳、觀察等綜合能力。“連體人運球”游戲充分體現了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男生連著女生,手拉手運球奔跑,相互合作與鼓勵。通過小游戲的簡單形式,讓學生們更加耐心、更加友愛,學會尊重、學會總結,讓童真童趣充滿每一個學生的心中。
金橋學校深入落實“一校一品”,通過體育課程學習+大課間練習,學生對足球的控制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四年級學生的“曲線運球接力”游戲中,交替跳踩球、人球分過、運球變向等技術練習,提升了學生的球性,為足球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游戲中,學生們技術動作規范到位,嚴謹中帶著活潑,規則中帶著靈活。
看似簡單的折線跑能夠提高無球的奔跑能力,這在實際的足球比賽中是必不可少的,急轉、急停、變向,擺脫防守接應隊友,隊友之間的補位和保護等都需要此類技術。綜合性接力項目讓觀摩嘉賓更深刻地體會到足球是11個人的運動,責任感、使命感是每個隊員的準則,只有奔跑,才能創造出機會。
前方的道路充滿未知與挑戰,面對困難時,只有敢于挑戰不怕失敗,才能勇往直前。六年級“障礙運球接力”的難度系數又提高了一個臺階。只見學生們運球向前,遇到對手伸腳攔截時,通過跳躍保護自己,銜接腳內側護球的形式保護球權,抬頭觀察加速突破。
隨后,二年級學生與家長的父子足球賽帶來更多的歡聲與笑語。只聽主持人介紹道:“孩子們,你們看,每個方陣都請來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們要和我們進行足球比賽。白色方陣與大白打招呼吧!綠色方隊是超級瑪麗,你好,瑪麗先生!跳跳虎是橙色方隊的好朋友!黑色旋風,你們的功夫熊貓可是很厲害呀!紅色方隊,優雅的米奇先生也到了。”校園足球不局限于校園,更連接了學校、家庭與社會。這不僅是一場趣味足球比賽,學生們既鍛煉了體魄,又增進了與家長的親情,生動展現出本次展示活動的主題——“樂享足球 夢想飛揚”。
文明精神,野蠻體魄;內外兼修,文武雙全。金橋學校的足球全員運動會項目按照學生的生理發展階段和技能水平科學設計,以游戲化提升運動興趣,以協作化促進團體意識培養,以規范化養成學生的規則意識,獲得了觀摩嘉賓的贊賞。在各展示內容間歇,由200名學生組成的大型啦啦隊,排列整齊,精神抖擻,神采奕奕,在動感音樂的節拍下,盡情舞動,釋放無限的活力!活力舞動,七彩童年,動感的啦啦操與足球結合,在金橋校園中,足球文化無處不在。
在花樣射門環節,精彩與歡樂繼續進行:二年級的滾大球,三年級的射保齡球桶,四年級的射九宮格,五年級的點球大戰,六年級的凌空球比遠。尤其需要說明的是,在金橋學校2017年的班級足球聯賽中,大膽啟用學生裁判員,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足球規則,讓學生們真正成為班級足球聯賽的主人。速度喚起激情、激情催生動力。速度激情版塊,是本次足球全員運動會中唯一一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選手參加的集體項目,接力棒在學生們手中不斷傳遞,加油的喝彩聲徹底激發出每個方陣的激情。比賽即將結束,激情卻未停止!
金橋學校的足球全員運動會以“樂享足球 夢想飛揚”為宗旨,以“樂享足球 創新發展”為思路,全員參與、團結合作、分享鼓勵,進一步增強了全體師生對“一校一品 樂享足球”的認識和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創新校園足球更普及、更新穎、更有趣的開展形式,促進內涵發展,催生載有濃厚足球精神的校園文化,從而促進“健康第一,快樂成長”育人目標的實現。
6月2日下午,觀摩嘉賓來到文化路第三小學,觀看三個學段的足球優質現場課片段展示以及班級足球聯賽。在足球課堂展示環節,3位教師注重細節的指導,示范標準,能夠根據學生的技術動作給予恰當的建議。班級聯賽為五人制,各代表隊由男女生混合組成,分為主力球員及替補球員。各足球班級比賽開始時,隊員向對方球員、裁判員握手致意,向主席臺、觀眾席及本方啦啦隊鞠躬致意。比賽中,孩子們積極拼搏、互相配合,展示出良好的足球比賽素養。團隊配合后的進球,志在必得的頭球卻被門框拒絕,甚至一腳技驚四座的“天外飛仙”……因為足球,學生們體會到了拼搏后的收獲、團隊的力量,接受并戰勝挫折的意志,還有童年時那抹綠色的快樂。
在6月3日的研討會中,毛振明教授這樣概括金水區校園足球的經驗:“方向正確,創新思維,善于學習,上下合力,方法豐富,教師水平,體質基礎,多方積累。”校園足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沉下心、沉住氣,認真地創新謀劃,抓實教學,完善賽系,強化保障,讓校園足球真正開花、結果。金水區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正概括了金水區校園足球工作的“十個一”:以“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的領導機制;建立一個以“多元評價”為核心的管理機制;打造一支業務素質突出的足球教師隊伍;建立一套足球技能標準體系和健康體能評價標準;為足球特色學校建設一個器材設備基本完善的足球場地;堅持足球特色學校每天至少落實一次足球大課間;堅持足球特色學校每周安排一節足球課;堅持每半學年舉辦一次班級聯賽;每學年舉辦一次足球全員運動會;每學年舉辦一次“金水杯”足球聯賽。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巡視員廖文科作總結發言時指出,校園足球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時,各級校園足球管理部門要牢牢把握校園足球的發展方向,不忘初心,按照國家的頂層設計科學推進校園足球的發展;要正確處理踢球與育人的關系、教育部門普及與體育部門青訓的關系、足球與其他體育項目的關系,堅持育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廖文科著重解讀了2017年5月發布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復核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17]27號),希望各地加強校園足球教學體系建設、教師與教練員培訓體系建設以及競賽體系建設;加強目標統攬、機制創新,把推進校園足球的機制創新作為整個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體系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在全社會營造重視校園足球發展的良好氛圍,健全學生人格品質,實現校園足球“立德樹人”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