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神仙打架,消費者遭殃。”國家郵政局喊話:別耽誤群眾吃櫻桃。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6月1日,人們發現在阿里的平臺上無法查看順豐的物流信息了。當天下午和晚間,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平臺菜鳥網絡和順豐都相繼發表聲明,將這件事的責任歸咎于對方。
這件事涉及的不僅僅是消費者,使用順豐物流的商家也受到影響。
管理所有速遞物流企業的大BOSS——中國國家郵政局注意到這兩位“手下”的不和,并在6月1日晚發布一則提示,指出受菜鳥網絡與順豐速運關閉互通數據接口影響,導致時下櫻桃、荔枝、楊梅、芒果等生鮮農產品寄遞業務受到一定影響,責令盡快解決問題,避免產生負面效應。

馬云和王衛會握手言和嗎?群眾還等著吃櫻桃呢。
貌合神離的“大哥”和“小弟”
就在5月22日,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云對在場的民營快遞企業老板做了一場“訓話”。馬云認為,未來物流公司的成長,要靠數據、技術和人才。“我告訴大家,一天10億只包裹,不會超過8年,估計在六七年左右就能實現。”物流企業應該投資人才、技術,并且要聯合作戰,才能應對每天10億包裹的業務體量。
在馬云訓話的舞臺下,坐著申通董事長陳德軍、圓通董事長喻渭蛟、中通董事長賴梅松、韻達董事長聶騰云,以及百世物流董事長周韶寧等。唯獨沒有快遞界的老大,順豐和它的掌門人王衛。
事實上,早在2015年5月28日菜鳥網絡召開第一屆快遞江湖大會時,順豐就是唯一一家缺席的快遞企業。外界還有王衛多次拒絕馬云“求見”的傳聞。
一周后,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就宣布共同投資創建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開始運營“豐巢”智能快遞柜。其中,順豐持股35%,申通、中通、韻達均是20%,普洛斯為5%。意在對抗菜鳥驛站。
2016年3月,天貓取消“順豐包郵”服務。但雙方關系沒有惡化到成為敵人,畢竟,一邊是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另一邊是中國最大的物流公司,阿里的電商平臺上目前仍有很多賣家通過順豐進行配送。菜鳥和順豐在部分業務上也有合作,只是沒有預想的那么深入。
這一次,不服管的順豐“小弟”也給馬云準備了一份特別禮物。5月26日,順豐宣布與UPS戰略合作,雙方在香港成立獨立合資公司,各持股50%。順豐借助UPS布局海外物流,此舉也被業內解讀為順豐與菜鳥網絡的漸行漸遠。要知道,馬云去年為了阿里的全球化飛遍全球,其中一項工作就是推動菜鳥網絡的全球化。
5月29日,順豐出現在與菜鳥網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企業名單里。歡歡喜喜的發布會上,15家快遞企業說好要手拉手進一步推動數據的開放連接。這項合作協議的達成,被很多人解讀為順豐被“招安”,不再死杠菜鳥。
沒想到,三天過后,兩家企業的關系就發生重大變故。先是菜鳥一則聲明稱順豐突然暫停物流數據接口,順豐“封殺”淘寶的消息不脛而走。在順豐隨后的回應中稱,自己才是被“封殺”的對象。
誰封殺誰?
事情還要從菜鳥網絡的公告開始說起。
5月31日晚6點,菜鳥網絡接到順豐發來的數據接口暫停告知。6月1日凌晨,順豐關閉了自提柜的數據信息回傳。6月1日中午,順豐又進一步關閉整個淘寶平臺物流信息的回傳。菜鳥網絡表示這導致部分商家和消費者的信息混亂,可能會造成商家和消費者的重大損失。
菜鳥網絡提及,此事發生前為保護消費者隱私、電話信息安全,菜鳥正在對全網物流數據進行信息安全升級。“我們將加強對海淘、快遞柜等物流數據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及豐巢等出于各種原因并不配合。”
菜鳥網絡對此“深感突然”的同時,已經緊急建議商家暫時停止使用順豐發貨,改用其他快遞公司的服務。
到了順豐這邊,則講述了另一個故事版本。順豐方面稱,事件并非由菜鳥網絡所說的“信息安全升級”引起,主要矛盾集中在順豐旗下豐巢快遞柜上。豐巢科技自2015年6月成立后,在今年1月完成了25億A輪融資。據公開信息稱,豐巢快遞柜1年間就已快速完成2萬網點布局,快件處理量從零到億。
據新浪科技報道,豐巢快遞柜在2016年跟菜鳥合作,內容包括:菜鳥提供消費者手機號信息給豐巢,豐巢反饋快遞出入柜信息、豐巢網點推送等相關快遞柜物流信息給菜鳥。
不過,這個合作在今年3、4月續約的過程中,菜鳥提出豐巢難以接受的合作條款:所有快遞柜信息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信息無條件給到菜鳥,豐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給菜鳥(包括非淘系訂單)。
今年5月,菜鳥以數據安全為由停止對豐巢的合作,并在6月1日0點下線豐巢接口信息。在順豐看來,這起事件是菜鳥以到期和信息安全為由,針對性的封殺豐巢。順豐方面還表示,之所以封殺順豐,背后的原因是阿里一直希望順豐從騰訊云切換至阿里云。
分庭抗禮之下的微妙關系
順豐和菜鳥孰是孰非?在真相來臨之前僅憑借雙方的一面之詞還無法得出結論。但可以確定的是,這起封殺事件是菜鳥順豐長久矛盾爆發的結果。
菜鳥網絡成立于2013年5月,由阿里巴巴集團與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共同組建,順豐與三通一達各出資5000萬,分別占股1%。
不過,這起合作并非基于同一的商業愿景,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在接受采訪時就直白地說道:投這個錢,說白了就是“給面子”。
菜鳥在聲明中強調,與所有物流伙伴是合作關系,而不是競爭。菜鳥不碰具體物流配送,沒有一輛快遞車,沒有一個快遞員,是憑借物流合作伙伴的支持合作,共同提升了中國的快遞物流效率。
淘寶希望通過菜鳥制定快遞行業的游戲規則。而菜鳥背后的淘寶又是快遞公司們賴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快遞公司與菜鳥的關系一開始就很微妙。再加上豐巢又與菜鳥驛站開始搶占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分庭抗禮之下,順豐和菜鳥的矛盾更加明顯。
“神仙打架,消費者遭殃”
長久以來,快遞業存在兩種說法:“快遞分兩種,順豐和其他。”另一句叫做,“順豐出錯的概率,是其他快遞不出錯的概率”。今年2月24日,順豐快遞借殼鼎盛新材上市后,連續五個交易日漲停,老板王衛的身價一度超越馬云、李嘉誠,直逼中國首富王健林。由此可見順豐實力。
在過去的23年間,順豐是中國少有的口碑幾乎沒什么瑕疵的服務類公司。兩句民間傳言足以勾勒它的地位。
由于豐巢的創始股東聚合了國內最大的幾家快遞公司,順豐及“兩通一達”在國內就擁有超過87000個服務網點,85萬名一線配送人員每日遞送全國50%以上的快件,強大的網絡優勢令豐巢一出生就極具想象空間。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阿里通過強大的電商業務,帶起支付寶和阿里云,但是堅持不做自營的物流業務。物流能力很強的順豐,卻一直在嘗試拓展互聯網業務,從順豐優選、嘿客,再到最近傳言的百度外賣,順豐希望更充分挖掘自己擁有的資源價值,卻一直未達到預期目標。
對順豐而言,它希望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比如數據的獨立。但這與菜鳥整合更多物流數據的目標有所出入,可見雙方圍繞數據的較量還會繼續。
從戰略合作到相互封殺,雙方已經從暗中較量轉向針鋒相對。現在的格局似乎已經非常明朗:馬云想靠菜鳥一統物流江湖,順豐王衛則不愿做小弟而揭竿起義。
“神仙打架,消費者遭殃。”有消費者表示,希望菜鳥和順豐這兩大巨頭,不要以保護消費者的名義,將消費者綁入他們的戰車。
6月2日晚,國家郵政局召集菜鳥網絡和順豐速運高層到京,就雙方關閉互通數據接口問題進行協調。雙方表示將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出發,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并同意從6月3日12時起,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數據傳輸。
剛剛浮出水面的“矛盾”又被按下去,下一次會什么時候露頭?
(綜合摘編自《南方都市報》、鈦媒體、鳳凰科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