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永成
2014年是市人大常委會連續第四年將本市食品安全情況作為年度重點監督項目,開展專項執法檢查。與往年相比,當年的執法檢查將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作為重點監督內容,原因在于農產品質量監控是守衛餐桌安全的第一道關口,將監督重點前置體現了市人大常委會對源頭監管的重視。根據工作內容要求,2014年的食品安全執法檢查由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和市人大教科文衛委聯合組織實施,教科文衛委多年食品安全執法檢查的“經驗值”加上農業與農村委對于農產品把控的“專業值”,打出了強強聯合的“組合拳”。實踐證明,兩個委員會聯合開展執法檢查有助于兩委之間形成橫向合力,將各自的優勢融匯到執法檢查中來,增強了監督實效,起到了“1+1>2”的效果。
特點鮮明
回應民意,落實中央和市委要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也關系著農業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特別加以強調,專門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市委書記韓正在本市農村工作會議上也專門強調,要花大力氣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農產品全鏈條監管,并要求以最嚴準入、最嚴監管、最嚴執法、最嚴處罰、最嚴問責“五個最嚴”,加強對本市食品安全的監管。
注重源頭,全程覆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抓食品安全,必須正本清源,首先把農產品質量抓好。食品安全,首先是“產”出來的,同時也是“管”出來的。“產”出來的,就是要首先把住農業生產環境安全關,治地治水,凈化農產品產地環境;“管”出來的,就是要健全覆蓋從田頭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體系,建立更為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
理順政府監管體制機制。2013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將分散在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多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進行了整合,組建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通過執法檢查,積極推動和督促本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嚴格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及本市實施食品安全法辦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明確監管責任,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能。
為立法做好充分準備。市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將本市實施食品安全法辦法(修訂)、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性法規(制定),列為了正式立法項目,此次執法檢查與立法調研相結合,為下一步相關立法工作奠定基礎。
重點突出
針對本地產農產品。重點檢查本地農產品產地面源污染治理、農產品生產過程投入品使用情況;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組織化生產的薄弱環節和難點問題;建立完善外來農產品市場準入標準和追溯體系等方面的情況。
針對流通領域農產品。重點檢查流通環節食用農產品日常監管情況、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及運行情況、食品無證無照生產經營查處情況、食品攤販管理情況等。
針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重點檢查大部制改革后本市農產品質量監管體制和制度建設情況。通過執法檢查,督促本市各級政府完善農產品監管體制,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能,構建全覆蓋、運轉高效的監管格局,建立更為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
問題多樣
農業投入品經營使用監管不嚴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面源污染不容忽視。一是部分外來農業承包戶和經營兩畝以下的散戶,出于種植、養殖的習慣,或為節省成本和貪圖見效快等,私自攜帶和使用違禁藥物現象比較突出。二是農資市場監管不嚴格,來滬人員開店經營農資的資質審批不規范、經營監管不到位,走街串巷兜售違禁農藥現象時有發生。三是宣傳教育和監管還有盲區,未真正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部分區縣和鄉鎮還未建立嚴格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制度。
不規范種植、養殖現象還比較普遍,質量安全難以保證。一是農業生產散戶和外來種植、養殖承包戶,由于惜本、規模小、水平低等原因,不可能實現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就難以保證。二是部分外來務農人員在田間搭棚生活,造成農田環境“臟、亂、差”;個別小型養殖場和養殖戶設備陳舊,衛生狀況差,病害易發,畜禽糞便偷排河道,質量安全堪憂。三是個別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生產經營者法治觀念薄弱、質量安全意識不強,放松農產品生產過程的管理,降低農產品質量標準。
基層監管力量還比較薄弱,最嚴監管難以落實。一是市農委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而區級層面的監管沒有專門科室,導致監管力量分散、監督力度不大、監管效能不高。二是鄉鎮層面雖然全部掛牌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由于人員編制、工作經費、條件裝備等因素制約,監管工作由農技人員兼任,往往忙于應付,顧此失彼,相當一部分監管站處于空轉。三是村級層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隊伍普遍身兼數職、年齡老化、文化水平低,監管效能較弱。
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不銜接,健全追溯體系刻不容緩。一是對入滬的動物及其產品的監管,目前只有8個道口設立了防疫檢查站,有13個高速公路等交通便捷的道口只是設置了公告、禁令牌,主要依靠公安、交通等部門協助做好防疫監督工作,還有41個“三無”(無動物防疫檢查站、無公安道口檢查站、無交通運政檢查站)道口和不計其數的水路通道沒有任何檢查措施。針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可能單靠人力監管來解決,只有通過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發揮市場準入機制的倒逼作用,才能彌補和解決監管力量不足等難點問題。二是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機制不銜接,如按照上海市水產行業協會要求,本地水產品已經建立了產地準出證明制度,但市場準入不需要索票索證,導致準出制度形同虛設。三是本市各批發市場對各類入市的食用農產品已建立了索票索證市場準入制度,而大賣場、標準化菜場除豬肉和豆制品需要索票索證外,其余食用農產品還沒有市場準入規定,“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存在很大的漏洞,因此,健全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已經刻不容緩。
建議全面
進一步強化監管責任,完善監管措施。一要進一步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各環節工作分工,避免出現監管職責不清、重復監管和監管盲區。二要切實按照國家和本市對農藥、獸藥經營使用管理有關規定,嚴格進行農業投入品源頭管理和使用過程監管,促進農藥、化肥科學減量使用。三要進一步提高本市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水平和能力,對現有的無害化處理設備要及時更新改造,并增設無害化處理點。四要總結推廣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的經驗和做法,堅持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快健全覆蓋“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進一步強化財政投入,注重基礎建設。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等工作經費足額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推進區縣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提檔升級,確保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達到“有人員、有場所、有經費、有儀器設備、有制度”等五有建設標準。二要進一步強化區(縣)、鎮、村基層農產品質量監管隊伍建設,優化村級協管員隊伍年齡和知識結構,加強基層監管隊伍的業務培訓,明確監管職責,規范監管流程,提升監管效能。三要進一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推進農業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生產,完善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規范和標準,切實加強各類標準園、標準化示范場等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四要進一步推進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農產品“三品一標”和名牌農產品認證。
進一步強化機制創新,提升執法效能。一要進一步發揮各級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構作用,完善監管部門協作配合機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應急處置能力,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列為農業綜合執法的重點,提升執法效能。二要進一步促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無縫銜接,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力度,嚴厲打擊使用禁用農獸藥、非法添加違禁物質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曝光典型案件,營造打假維權的良好社會氛圍。三要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改進監管模式,優化監管機制,通過建立健全追溯體系和動態監測與技術監控相結合等舉措,解決監管人員不足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