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 王晨 牛鵬飛
【摘要】本文主要對目前深圳市展開的“禁摩限電”整治行動對快遞業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合理化措施。
【關鍵詞】“禁摩限電”;快遞;創新整合
一、背景介紹
3月21日開始,一場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禁摩限電”集中整治行動在深圳進行,雖然政策的實施目標是為了整治交通秩序,但是始料未及的是這種政策引起了陜遞業的軒然大波。
電動快遞車承載著中國電子商務和快遞行業發展。據國家郵政總局的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206億件,最高日處理量超過1.6億件。預計2016年快遞業務量完成275億件。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也給快遞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中國2015年的網購規模已經超過15萬億,僅雙十一當天的淘寶網購消費額就達到了912億,產生物流訂單4.68億。因此快遞配送的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電動三輪車因為成本低、運量大、行駛方便,已經成為各大快遞公司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主要交通工具。一旦全國都開始限制電動三輪車,勢必將會影響中國快遞業乃至電子商務行業的運營。
二、“禁摩限電”對快遞業的影響分析
1.短期影響
1)增加快遞業經營成本
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了強制性標準《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針對快遞行業使用的動車,必須符合新的標準,包括:限速15公里/小時,最大總質量約為455公斤(其中整車質量200公斤,最大裝載質量180公斤,駕駛人員質量75公斤)等。而現在快遞企業使用的電動車,幾乎沒有符合新標準的。所以新規定出臺后,各大快遞企業只能換成符合標準的電動車,這將是一筆很大的開資。
深圳交警表示,目前深圳一線收派員數量已經增長至5.5萬人,假設一輛電動三輪車的成本是3000元,每個收派員都配備一輛電動三輪車,總的成本是1.6億元,在大規模的“禁摩限電”的情況下,這部分的資金就會變為沉沒成本。如果選用其他配送方式,成本的增加也不容小覷。
●如果改快遞運輸工具為新能源汽車:一輛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在6-7不等,載重大約在500公斤左右,新標準下電動三輪車最大載重量是180公斤左右。如果在運輸量一定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配備量也要1.8萬輛,那么在購置車輛的成本上也會是原來的7倍。再加上為了使用新的車輛和設備還需要給陜遞人員開展相應的培訓和進行資格考試等,也會一定程度的加大企業的培訓成本和人力資源的支出。
●如果按照新的標準重新購置電動車:新標準規定,快遞電動三輪車標準動力電池將采用鋰電池、安裝衛星定位車載終端等,導致成本上升。與目前市場上在用的快遞三輪車相比,按新標準的快遞三輪車每輛價格大約高出4000元。按照國家郵政局統計,目前全國快遞三輪車的總量不超過50萬輛。這意味著行業每年僅購置合規的電動三輪車,其行業總成本就將上升20億元。對于快遞企業來說,這筆換車費成為沉重的負擔。
2)降低快遞配送效率
受到車輛配額和新行業標準的影響,快遞企業的配送效率將會大大降低。以深圳市為例,快遞行業的電動車在備案之后可以上路行駛,不過配額僅有1.8萬輛。4月5日,在輿論壓力下,深圳交警部門又宣布增加5000輛備案電動自行車的配額,目前備案配送車也只有2.3萬輛,距離5.5萬輛的實際需求,尚有2.2萬輛急需補充,而且隨著行業的發展,這個“缺口”會越來越大,在部分區域將會出現無車送貨的局面。
而新的國家三輪車標準在限速和載重方面的規定與現實的情況有所沖突。據報道,申通深圳華強北站點共有40名快遞員,每天的送貨量在10噸以上,假設40個人平均分配,每人250公斤,運送的線路往返里程大約為30公里(假設所有的貨物運往同一地點),過去,一般電動車的時速是25-30公里/小時(這里取30公里/小時)。按照過去的標準,一人最多2個小時就可以配送完全部貨物(車輛空間允許的情況下甚至一個小時就可完成);改為新標準后,一人將全部貨物送出則需要4個小時。由此可以看出,“禁摩限電”整治行動后新標準的推出大大降低了快遞的配送效率。
新標準還對三輪車的車身尺寸進行了詳細規定:車寬不超過1米,高度不超過1.4米,車長不超過3米,并且要求“箱體頂部、左右側面不應安裝有外凸物”。現在的快遞異形非常多,對尺寸做出要求的情況下,其實也實實在在的降低了整車的載重,使其一次性運輸的快遞包裹量再度下降。
2.長期影響
1)倒逼快遞企業經營模式改變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預測,2016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34%,低于2015年的48%,將終結此前連續四年保持超50%增長的紀錄。據申通、圓通公布的借殼上市方案也顯示,其盈利能力正在逐漸遞減。由此可見過我國快遞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結構調整期。原來在行業高速發展背景下被掩蓋的很多企業的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在這一階段將會集中的爆發。
電動三輪車的問題表面上看來是配送工具的選擇問題,但實際上這反映出來的是我國的快遞行業在運營規范、設備設施、人員培訓和安全體系建設上面的缺失。“貨的”到底配什么樣的車、怎么用?是統一由快遞公司來運作還是專門有一個公司來運作?這些問題現在很多城市也在研究。而本次政府強力推行“禁摩限電”政策,正視快遞企業的運營問題,通過提高行業的經營門檻,保留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淘汰不具有規范運營能力的企業,能夠抑制快遞野蠻式發展,提升行業整體運營水平。
2)資本壁壘高筑,加速快遞業整合
當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發生整合將是必然的市場規律,這樣會有更多的資源優勢、更高的服務質量和安全性。
最新出臺的政策都將加速快遞行業的整合,尤其是“禁摩限電”后的實名制、全面安檢等規范的實施也將迅速提高快遞業的門檻。這對大型企業而言來說是絕對是強有力的興奮劑,但對中小型企業來說意味著更加艱難的生存甚至淘汰。
所以長遠來看,受“禁摩限電”整治行動影響后出臺的各項政策規范提高了資本市場的聯動性,促使快遞業的整合和規范。
三、“禁摩限電”應兼顧利益平衡
在當前“禁摩限電”的現象下,政府、快遞業都應作出相應的措施來將這種現象轉化為對自身有積極作用的事件,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平衡。
1.政府相關部門的措施的調整
快遞業迅猛發展,對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政府部門在達到執法的目的前提下,應該為快遞企業營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其次由于新的國家標準的推出,就應盡快研究出臺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符合國家標準以及使用、生產和管理規定,各地結合實際的情況來制定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用于城市收投服務的管理方法,實現利益最大化;最后在交通規劃中應該正視快遞運營車輛的需求,給與快遞車輛更多的路權。
2.快遞業的調整
在國家新的標準出臺后,物流成本增加和配送效率的降低短期內肯定得不到太大改善,所以快遞企業要內部挖潛,在再盡可能不增加消費者成本的前提下,通過運營模式的調整和精細化的管理提升經營績效。
●實行共同配送。挑選一個物流公司牽頭組建股份制企業,統籌規劃使用相關快遞公司的設施設備。實現資源共享和業務兼容。進行集中分揀,再統一配送到各快遞企業在市內設置的營業網點。充分利用各企業的現有設施,提升配送的效率。
●橫向聯合。利用互聯網思維,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有效運用先進的管理模式、靈活的經營機制,鼓勵社區物業公司和社會資本合作加盟,積極參與終端配送網點運營,支持快遞物流業科學發展。
四、總結
本次“禁摩限電”行動的初衷是好的,能夠被大眾和快遞企業所理解,但是在行政執法的形式和手段上柔性不足。所以這更加要求政府和快遞業做好協調配合,政府給予快遞業一定的過渡期;快遞企業也應該做出積極的改革創新。這樣政策的實施才會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