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雙麗
“正規持證整形注射師,無痛、無疤,一針瘦臉,立刻圓你美女夢……”,諸如此類的微信朋友圈廣告,你可知有多少是靠譜的?2017年6月28日,上海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對一起打肉毒素進行微整形案件的當事人曉娜以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同年7月10日,靜安區人民法院對該案公開審理,法院當庭作出一審判決,以銷售假藥罪對曉娜判處拘役四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以下幣種同)八千元,繳獲的假藥及違法所得均予以沒收。
【案情回放】
2017年3月2日14時,曉娜與中間人微信約定在本市火車站附近的一家快捷酒店內,以每人1800元的價格為三名客戶各注射微整形液體。正當她在酒店內舉著器械準備給其中一名客戶注射時,被民警當場抓獲。一并查獲的還有標注各種英文的藥品如“HUTOX注射液”等,共計十多瓶。經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研判,涉案的“HUTOX注射液”等均未取得國家批準文號,以假藥論,后經相關機構鑒定,涉案的注射液均系假藥。
另查明,曉娜曾以每人1000元的價格給“徒弟”小花、客人曉玲各注射過上述注射液一瓶。審理過程中,曉娜退出違法所得2000元人民幣。
經訊問,曉娜自述高中畢業,從未學過醫,也無醫生資質,查獲的藥是她通過微信采購來的,每瓶進價400多元,藥品來路是否合法正規她不知也不管,瓶身上的韓文、英文說明她看不懂,但為了多賺錢,她不僅使用這些來路不明的注射液,還收費教“徒弟”怎么打針。
【以案說法】
本案中,曉娜的行為構成銷售假藥罪。
首先,藥品銷售的特點決定了成年人對銷售藥品的合法性須有注意義務。作為一名成年人,曉娜對藥品屬于特許經營應當明悉,但其主觀上無視藥品真偽,對微信購來的藥品可能系假藥采取放任態度,客觀上更是將涉案藥品給客戶注射并收取高昂費用。其次,根據我國刑法第141條的規定:“生產、銷售假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條所稱假藥,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規定屬于假藥和按假藥處理的藥品、非藥品。”經鑒定,涉案藥品確系假藥,曉娜不僅提供藥品,又提供注射服務,并從中牟利,其行為觸犯了銷售假藥罪。
鑒于曉娜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可以依法從輕處罰;曉娜已著手實施了犯罪,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系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處罰;因其退出違法所得,亦可酌情從輕處罰,最終靜安法院作出了如上判決。(文中人物均系化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