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慧++陶磊
摘 要:現代社會中的大學生面對著更多的外在誘惑,與此同時,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就業競爭壓力巨大等社會問題,他們也面對著各種心理問題。文章旨在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學生心理面臨的問題以及誘因,并提出解決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一、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內心感到孤獨寂寞,不合群。步入大學的學生,由于進入陌生的全新環境,離開了父母,內心對于外界事物存在恐懼,導致其不愿接觸新的事物、結交新的同學。很多學生在原本的高中是尖子生,但由于高考成績或報考學校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等問題,對所處的環境保持敵對狀態,不愿與人交流,不愿融入集體中。
(2)由于貧窮、外貌等原因而產生自卑感。進入大學的學生,經濟情況、個人外貌等都存在著差距。也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不錯,但與一些家庭教育良好、社交能力或才能出眾的城市學生仍然會有不小的差距,這些人由于內心的自卑不愿與其他人一起參加活動,不善言辭。也有的學生由于外貌的缺陷、過于肥胖或瘦弱等原因被其他學生嘲笑,自己感到十分自卑。
(3)沉迷上網和打游戲。電腦游戲可以說是男生的最愛,在學生宿舍往往可見不少大學生沉迷游戲。沉迷于虛幻的世界,最終會使大學生失去理想和信念。大學應當是學生讀書以獲取更多專業知識的地方,但現在的大學生早已沒有在圖書館讀書的“閑情逸致”。
(4)就業心理壓力。有的學生雖然成績好,各方面都很不錯,但由于受專業、性別以及社會關系等因素制約,就是找不到合適的單位,從而使內心焦慮,對于自己的未來充滿迷茫。
二、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1)自身因素。大學生的一般年齡都在18至25歲,在這一時期,大學生顯示出對陌生事物的極大求知欲,他們對于自己的未來充滿著憧憬和期待,朝氣蓬勃,不知疲倦。但由于他們涉世不深,沒有經歷過大的挫折,因而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
(2)環境因素。環境的影響主要指社會環境以及學校環境的影響。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變革之中,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從原本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型為市場經濟體制,就業也從政府分配轉型成自主就業,這在無形中給予大學生機會的同時也施加了不小的競爭壓力。學校環境主要影響是不少高校在招收學生的過程中,只注重量,而不注重學校文化環境的塑造,這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
(3)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于大學生心理素質而言,家庭對于學生的教育至關重要,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和睦、幸福,對于學生的心理會有著滋潤作用;相反,如果一個家庭中充斥著暴力甚至父母離異,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政府有關部門要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對其進行政策方面的支持與指導,及時下發政策指導和綱要,以指導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在政策和財政方面支持鼓勵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學校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充分利用機構的作用,塑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防止并治療學生的心理疾患,關系到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通過心理咨詢機構,學生有任何心理問題都可前來進行咨詢,從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心理咨詢機構也要幫助學校老師提高其心理指導能力。
(3)學生個人也要自覺學習心理方面的知識,預防心理疾病。大學生要自覺了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心理期的正常波動,不斷增強自身心理素質;另一方面,有助于促進學生心理成熟,調控自身情緒波動,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結語
對于大學生而言,擁有健康的心理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不管是政府、學校還是學生自身都要高度重視各種心理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1]溫永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探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48.
[2]羅 西,陳國榮.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石油教育,200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