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區人大工作研究會
人大工作的主體是代表,人大工作的潛力在代表。2011年以來,本市各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為各級人大代表依法履職提供服務,有效提高了代表閉會期間的活動質量,也逐漸顯露出人員任免機制、工作機制等方面的不足。
2015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地方組織法,明確“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在街道設立工作機構”。各區紛紛貫徹落實要求,積極推進區級人大常委會街道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街道人大工委)的設立,街道代表工作機制得到進一步規范與發展。
一、街道人大工委的定位與特點
(一)街道人大工委的機構定位
1、機構性質。地方組織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在街道設立工作機構。根據地方組織法的規定,徐匯區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明確:街道人大工委是區人大常委會的工作機構,接受區人大常委會的領導,向區人大常委會負責并報告工作。街道人大工委下設辦公室。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副主任、委員的人選,由主任會議提名,區人大常委會任命。
2、機構職責。街道人大工委作為區人大常委會的派出工作機構,非經授權不能行使任何權力。地方組織法第五十三條規定:街道人大工委負責聯系街道轄區內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組織代表開展活動,反映代表和群眾的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常務委員會交辦的監督、選舉以及其他工作,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工作。
(二)街道人大工委與代表聯絡室的區別
根據地方組織法和區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街道人大工委與代表聯絡室的區別表現為:
1、機構設置的依據不同。設立街道人大工委是由組織法規定的,設立代表聯絡室是由市委文件決定的。
2、人員任免的方式不同。街道人大工委成員由區人大常委會任命,人大工委辦公室主任由街道黨工委提名,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同意后,由街道黨工委任命;代表聯絡室主任由街道黨工委書記兼任,副主任由街道黨工委任命。
3、機構的領導關系不同。街道人大工委是區人大常委會的工作機構,受區人大常委會領導,同時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代表聯絡室是街道黨工委的工作部門,在街道黨工委領導和區人大常委會的指導下開展工作。
4、機構的組成人員不同。街道人大工委是由街道工作人員和人大代表組成的一個團隊,代表聯絡室僅由主任和副主任兩名工作人員組成。
5、機構的工作職能不同。街道人大工委除承擔原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的職能外,還承擔受區人大常委會委托開展專題調研視察,為區人大常委會會議開展審議監督工作,協助區人大常委會和選舉工作機構組織實施本轄區內的具體選舉工作等職能。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主要職能是為本轄區內的人大代表履職提供組織協調服務等工作。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街道人大工委的機構設置、職責設置由地方組織法規定,具有明確的法律性、權威性。街道人大工委作為區人大常委會的派出工作機構,每年要向常委會報告工作,工委組成人員、工作人員更穩定,有利于人大工作的規范化、常態化。
二、街道人大工委在開展工作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如上所述,街道人大工委有著比較明顯的優點,對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的開展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但研究下來,作為一個嶄新的工作機構,街道人大工委還有很多工作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很多工作方法需要探索。在開展工作中可能還會遇到以下問題:
(一)工作制度還不健全
地方組織法第五十三條只簡要地規定了街道人大工委的設置及工作職責。區人大常委會雖然對街道人大工委職責進行了明確,但相關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具體如何落實以上職責,暫無規范性程序。對一個由全新的工作人員組成的全新機構來講,開展工作缺乏一定的規范、程序和有效保障制度。
(二)具體工作任務不夠明晰
從現實情況來看,由于區常委會會議日程的限制,區人大常委會一般更多關注全區性的重大事項,而不會專題審議某個街道的事項。這就決定了內務司法、教科文衛、城建環保等其他區人大專委會、區人大常委會工委,在閉會期間直接承擔著區人大常委會日常監督的具體任務,每年都有非常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工作項目。同時,長時間以來,區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和工作監督的重點是“一府兩院”、區政府組成部門的工作,在這方面有比較成熟的機制和做法;而在監督作為政府派出機構的街道辦事處,以及政府部門在街道的派出機構,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依據和實踐經驗。
(三)人大代表工作量的增加幅度較大
閉會期間,區人大常委會圍繞增強監督力度、提升監督效果,逐步擴大代表對區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的廣泛參與,代表參與調研視察的總數顯著增加,同時進一步擴大了代表列席區人大常委會會議的人數。在聯系社區方面,“滿意”組團走訪活動,也使代表集中聯系社區活動由一年兩次變為四次,少數街道由于居民區數量較多,每位代表需要聯系2-3個居民區的情況也不少見。因此,街道人大工委組織開展代表活動,勢必會增加工作量,這對代表處理好執行代表職務與本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工委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目前12個街道人大工委中,有較豐富人大工作經驗的工委主任3人,工委副主任1人,工委辦公室主任8人。作為一個嶄新的機構,本身如何開展工作就需要不斷探索,要盡快熟悉掌握人大制度、工作方法等。
三、進一步規范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建議
區人大常委會要高度關注街道人大工委這個“新生兒”,從工作制度、任務安排和人員培訓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促進其健康成長。
(一)完善工作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
街道人大工委的職責,應當通過一定的規范性文件予以明確,使服務對象深入了解并廣泛接受。對其工作方法,也應當進行明確。因此,僅以議案說明的形式,并不能夠適應街道人大工委開展監督工作的實際需求。endprint
建議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條例,或者由區人大常委會通過街道人大工委工作規則,對街道人大工委的職責、開展工作的方法等進行明確,使工委在成立之初就有具體的操作規范,職責定位清晰,工作開展有章可循。實際上,全國各地在這方面已經有成熟的經驗,比如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就制定了《重慶市區縣(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街道工作委員會工作條例》,浦東新區人大就制定了《浦東新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街道工作委員會工作規則》。
(二)明確機構定位,圍繞大局發揮作用
街道人大工委接受區人大常委會、街道黨工委的雙重領導,因此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緊扣區人大常委會、街道黨工委工作的節拍,使街道整體工作有機融入全區工作,從參與全區性工作的角度開展街道工作。工作中重要問題或重要事項的處理,應及時向區人大常委會和街道黨工委請示,以便于上級人大常委會和街道黨工委及時實施領導和支持。
此外,要進一步明確街工委工作定位。在已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把握好街工委與區人大各專(工)委、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人大代表之間的四方面關系:一是與區人大各專(工)委之間,要注重協同與聯動。二是與街道黨工委之間,要注重請示與匯報。三是與街道辦事處之間要注重整合與支撐。四是與市、區人大代表之間要注重服務與保障。
(三)以聯絡服務保障為主,做好常委會監督工作的助手
由于街道人大工委不能作出決議、決定等,因此應當明確街道人大工委以代表聯絡服務為主、接受常委會委托開展監督為輔的機構定位。
在聯系服務代表方面,要進一步堅持、完善監督工作征詢代表意見的工作機制,由代表根據自己的特長、時間安排來選擇參加監督的工作項目、列席的常委會會議。街道人大工委要通過走訪代表及其所在單位,幫助代表解決履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通過代表定點聯系居民區、報告履職情況,密切代表與選民、群眾的聯系;通過組織視察調研,加深代表對區情區政的了解;通過提供后勤保障等,為代表依法履職當好助手,從而保障代表依法行使好各項職權,發揮好代表的主體作用。
在接受委托開展監督工作方面,街道人大工委可以組織代表對法律法規貫徹實施,對區人大的決議、決定執行情況以及相關代表議案、建議落實情況進行調研,并將調研情況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為區人大常委會提高監督實效提供依據和參考。
(四)注重街道人大工委專職人員的能力建設
堅持和完善區人大常委會領導分片聯系、指導街鎮代表工作的工作制度,定期以走訪、座談的形式提出工作要求。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人事代表工委、其他專委會及工委要理順與街道人大工委的關系,既要分清職責,又要防止多頭發布,形成以辦公室、人事代表工委聯合指導,其他工委互相配合、共同開展工作的機制。
對街道人大工委的專職工作人員,要通過年度培訓、專題交流、組織研討等途徑,進一步加強他們對人大制度的了解、對區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的參與、對代表服務聯絡工作的重視,不斷提升工作能力,為代表依法履職、發揮主體作用夯實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