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中華”夢之隊之追尋志愿軍?オ?
摘要:出生于戰爭年代的單思良,參加過解放戰爭,又積極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不管身在何處單思良都不忘學習,在光榮退伍后,單思良努力進修,完善自身,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1.參軍伊始
說起往事,老爺子一下子陷入了回憶之中,爺爺從他當兵之時說起,說他當時來到部隊說自己想參軍,但是年齡太?。ó敃r只有十七歲),部隊上說不收,爺爺只好一直哀求招兵的人,那時爺爺的連長過來看參軍的小伙子,看到爺爺一直哀求招兵的人,參軍的意愿非常強烈,又加上爺爺會識一些字,于是破格招收了單思良。連長說,這個小伙子很好,會識一些字,很不簡單。
2.一次迷茫的征途
單思良爺爺興奮的踏上出征的火車,可是出發的方向卻讓他摸不著頭腦,本來是向北出發,怎么卻向著相反的方向行進。直到到達的那一天,他的疑惑才得到了解答。當劉伯承元帥上臺為大家發言,說為什么抗美援朝的戰場在北方,而我們卻來這里,因為我們是來學習軍事知識的,為以后的上戰場做準備。單思良爺爺明白了原來他們不是直接開赴戰場,而是為以后指揮作戰做準備。
3.永恒的感動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時,有一次老父親過來看望單思良爺爺,當劉伯承元帥知道后,親自拜訪單思良爺爺的老父親。有了這樣的元帥,我們的軍隊怎么可能不贏得最后的勝利。這一件事讓單思良爺爺感動到現在,跟我們談起這,單思良爺爺非常激動,話語已經變得顫抖起來。
4.艱苦條件不忘學習
出生于戰爭年代的單思良,在吃不飽飯的條件下,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學習的征程。父母省吃儉用盡可能為給單思良爺爺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單思良爺爺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最后考上了安徽大學,在安徽大學時,因為沒錢,單思良爺爺經常一天只吃一頓飯,即使在這樣條件下,單思良爺爺依舊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學業??吹絿疫€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于是果斷參軍,為祖國的解放做出自己的貢獻。在解放戰爭結束后,單思良爺爺又在毛主席的號召下,積極響應,參加了抗美援朝,最后有幸能去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繼續深造。戰爭結束后,單思良爺爺投身到長春一汽建設,由于表現突出,被調到北京工業干部學校學習,經過努力學習,爺爺于1955年順利畢業。爺爺沒有選擇工作,而是選擇繼續深造,一番努力之后,單思良爺爺于1956年9月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經過四年踏實努力的學習,于1960年7月完成全部教學計劃。之后他放棄優厚的待遇,到十堰支援三線建設,1985年來到湖北省十堰市,在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工業學院擔任歷史系教授。
5.教書育人的典范
每次給同學上課之前,單思良爺爺總是這樣跟同學們說,“要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成才先成人,我的學生不要求有多大才能,但首先要成人?!眴嗡剂紶敔敻墙o重新我們上了一堂《禮記大同篇》的課,讓我們受益匪淺。每當說起孔子的《禮記大同篇》,他總是感慨激昂的說孔子乃是大圣人,孔子的思想應該廣為傳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八十八歲的單思良爺爺全程背誦,沒有一絲停頓,也沒有看書。這與老爺子上課時的情形類似,老爺子上課從來不看課本。老爺子說:“一個上課時時看課本的老師,不是一個好老師。下課做好功課,上課才能從容”。
6.緊跟時代潮流
活到老學到老,單思良爺爺每天保持著看報紙和看書的習慣,爺爺說:“如果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就會被時代所淘汰,他還不想被時代所淘汰,還想為社會做一些貢獻”。更讓人吃驚的是,老爺子為此還向孫子請教網絡通訊工具的使用,讓孫子教會了他使用網絡工具。單思良爺爺說:“達者為師,要善于請教,不懂的知識一定不要留著,要不恥下問。”爺爺還就最近的時事政治,跟我們進行了一番交流,在說起薩德導彈系統部署的問題,爺爺義憤填膺的說:“我們要堅決抵制,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能退步!”最后,爺爺多次強調,要求我們努力學習,跟上時代的節奏,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祖國的未來寄托在我們這一代的身上。單思良爺爺臨別贈言,送給我們的梁啟超爺爺的少年中國說中的一段“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毕M覀儕^發圖強。
親愛的老兵
也許、你步履蹣跚,腰腿佝攣。
也許、你面容滄桑,神色黯淡。
鬢角岑嶺連山。
但是——共和國不會忘記!
你也有過青春浪漫,
可都是、戰火紛飛,生命把玩。
啖食吮露,
卻爆發雄獅怒吼!
眥裂熾焰——逐莽神州、
驅敵寇、除佞奸!
你的身上也留下無數刀痕,幾多彈片。
也許你的白發——無力再生長,
敬禮的手早已曲彎。
但是你也曾颯爽英姿、揮刀引彈。
讓敵寇的狼腿兒打顫。
你保衛家國、父母同胞,
為后輩守住了沃土尊嚴,捍衛過藍天。
當你從天安門前經過,
億萬雙眼睛把你敬仰,
用心兒掃描你們每一張容顏。
最模特的耄耋老人,
也許你的歲月不再久遠,
可能就在明天和千千萬萬的——
開國先烈、民族英雄,
一起化做不朽長城、魏巍群山。
(作者單位: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