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網絡化和數據化的逐步推進,青少年在網絡中扮演著越來越關鍵的角色,話語權和決定權大幅提升。大數據日益滲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未來決定社會轉型和發展,也會對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舉止產生深刻影響。本文通過數據統計、數據共享、數據分析來研究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發生的特點規律,為預防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 大數據 青少年 互聯網 網絡越軌
作者簡介:劉韞暄,首都師范大學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305
2017年7月8日,馬云的第一家無人超市在杭州開業。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無人超市,一方面節約了超市的運營成本,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大數據掌握了顧客的購物方式和習慣,通過數據分析進行精準營銷,前所未有地了解自己的店鋪以及客戶的情況。比如客戶逛超市最喜歡走哪條路線,哪個貨物架的客流最多最密集,哪個貨架客戶停留的時間最長等等。相應地,在大數據背景下研究青少年越軌行為發生的特征方式,研究數據統計與行為表現的相關性,就能更精準地把握越軌行為發生的特點規律,進而從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發生網絡越軌行為。
一、大數據時代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的特征
(一)行為表現的隱蔽性
大數據的技術手段使得青少年可以對任何熱點事件和敏感問題進行隨心所欲地討論,獨立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幾乎不受任何的行為上的約束和道德的制約。同時,用戶的匿名性和行為的虛擬性決定了網絡行為的隱蔽性。青少年在網上可以擺脫學校的監管,父母的督促,同學的監督,多數情況下對于自己的網絡行為后果不承擔責任。因此,青少年在無監管、無代價的環境下發布謠言、虛假信息、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的可能性加大。
(二)行為發生的快捷性
相對于傳統的越軌行為,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更為快捷,對行為人的影響更為直接。在大數據時代擁有海量的信息,點點鼠標就能將信息迅速擴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有攝像頭,可以隨時隨地將各種信息在第一時間公布在網上。發生速度快,處置時間短,防范難度大,決定了往往對于青少年的隱私權、名譽權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三)行為效果的現實性
盡管網絡越軌行為的發生是鍵盤對鍵盤,所有的行為都是虛擬的,但是網絡越軌行為對青少年的影響卻是現實的。青少年的辨別能力弱,控制能力差,自我調節能力不強,在大數據的海量網絡信息面前,極易迷惑迷失,不加思考、不計后果地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青少年這種行為特點,通過各種網絡虛擬行為來影響青少年的現實決策。
(四)行為對象的開放性
大數據時代最鮮明的特征之一就是誰都可以參與,誰都是主角,而且討論話題廣泛。較之傳統的青少年越軌多發生在校園里,對象多為同學。而大數據時代的沖擊下,各個領域和階層的人都參與盡來,在網絡面前,年齡、性別、身份、職業屬性都淡化了。任何人都可以發起對事件的討論,也可以發表不同的觀點,使得網絡越軌行為對象非常廣泛,覆蓋全員。
二、大數據時代對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的影響
(一)能夠更精準地分析越軌行為發生的規律
亞馬遜的一個工程師曾經語言,“如果大數據系統運轉良好的話,亞馬遜應該只推薦你一本書,而這本書就是你將要買的下一本書。”筆者認為,當前青少年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就是對越軌行為特點規律把握不足,對青少年的教育針對性不強。隨著數據挖掘技術的成熟,通過廣泛收集數據,更能客觀反映越軌行為的特點規律,相對于憑借以前的經驗積累,通過大數據進行決策更為客觀和真實。通過對青少年越軌行為發生時間、發生地點、行為方式、參與對象進行廣泛數據搜集、數據分析、情節模擬,進而精準摸索新形勢下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的規律,從而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依據。
(二)能夠針對青少年網絡越軌采取差異化措施
青少年往往通過微信、QQ、微博、論壇等手段,將暴力信息在網絡進行傳播。大數據可以細致分析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所使用的傳播途徑,通過技術記錄青少年的各種數據:對群體暴力的傾向、網絡攻擊的模式、不良信息的來源、學校管理的影響力等, 從而預測青少年的行為習慣和態度,以及通過對青少年網絡線上線下各種大量數據的挖掘,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網絡越軌行為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傳統上,我們只是憑借經驗對青少年越軌進行判斷,實踐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弱,在大數據時代下,利用大數據認真分析青少年真正的關注點和心理需求,然后不失時機的進行心理疏導和針對性教育。
(三)大數據分析能夠時時調整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大數據的特點是實時性、動態性和預測性。如今,網絡滲透到社會家庭社會的各方各面。通過大數據,對青少年參與網絡越軌的行為習慣、行為預測都能夠及時的調整和更新,以相應地提供反饋和預防。學校和家庭也能從反饋的數據中,尋找青少年各自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特點,從而調整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大數據的來臨會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和習慣,對網絡越軌的管理也會帶來改變,比如,男女學生偏愛哪些社交軟件來上傳照片、視頻,是哪些因素決定了青少年選擇加入校園亞文化群體,同樣的教育內容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能更被學生接受,這些都有利于從深層次分析越軌行為。
三、大數據時代防范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的對策建議
(一)利用網絡技術進行防護,建立物理屏障進行控制
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是雙面的,關鍵在于如何利用。青少年網絡行為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在各個環節都需要有專業的技術手段進行把控監督。例如時下最潮流的游戲《王者榮耀》就上線了“健康游戲系統”,基于游戲累計時長或者單次時長對玩家進行相應提醒、下線等操作,實現防止沉溺游戲的目的。建立網絡輿情監控系統,對于當前社會的敏感事件、熱點問題,及時關注,通過篩選、屏蔽等技術手段凈化網絡空間。結合網絡越軌行為,環環相扣、層層疊加設置各種監督手段,組建一個全方位的防護體系,有效預防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endprint
(二)利用大數據系統及時進行引導,爭取正確的輿論導向
如今運用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的基本技能,因此要建立相應的實時溝通交流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的結果,使青少年之間以及與成年人之間能夠及時交流互動。建立青少年QQ群、微信群,適時對青少年關注的話題以及新聞事件進行及時引導。當校園暴力和網絡暴力事件發生時,盡可能站在青少年角度客觀公正的進行分析,使得青少年在復雜的事件面前,具有一定的辨別力,提高青少年對網絡越軌的免疫力,降低越軌行為的發生概率。大數據系統的預測作用可有效將網絡越軌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對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分段區分、細化統計、對比分析,可精準預測青少年越軌行為發生的概率,從而完善相應的預警機制,及時糾正不良行為的發生。
(三)完善相關網絡法律法規,從制度層面進行有效控制
我國目前已經有了關于網絡犯罪、網絡安全的相關法律,但是對于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缺乏相應的具體規定,可操作性不強,不能在制度層面有效預防青少年越軌行為發生。法律的具體實施需要進一步的普及,因此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還要認真進行法律宣講,增強青少年法治理念,進一步提高對網絡越軌行為的辨識力。
四、大數據研究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的局限性
大數據是一個技術,是一個工具,如果完全依賴大數據來應對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必然具有一定的弊端。大數據不能覆蓋所有的青少年越軌現象,就算能夠完全數據化,也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另外大數據的研究也會帶來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青少年性格的培養塑造,需要通過“人-人”、面對面的交流,需要有情感的交流和影響,這才是防范發生的根本因素。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一方面,要積極利用先進技術來為我們分析社會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人文關懷,突出人性,突出情感交流,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預防青少年網絡越軌行為。
參考文獻:
[1]徐杰.大數據時代的少數民族教育思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0).
[2]陳曦.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對青少年亞文化的影響.理論研究.2016(11).
[3]唐冰寒.網絡暴力對青少年越軌行為的影響:以風險社會理論為考察視角.中國青年研究.2015(4).
[4]陳美華、陳祥雨.網絡欺凌現象與青少年網絡欺凌的法律預防.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
[5]眭海霞、孫清.大數據時代下的網絡文化傳播分析.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6]衛欣.基于社會化網絡的農村青少年越軌行為研究.當代青年研究.2015(4).
[7]尹亞輝.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傳播形態與引導戰略.新聞知識.201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