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黎
摘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群眾工作面臨錯綜復雜的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隨著群眾工作對象、內容、環(huán)境、問題、方式等改變,基層領導干部要做好群眾工作,應當探索提高工作能力的多種路徑。
關鍵詞:基層領導干部; 群眾工作; 能力
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群眾工作則是黨聯系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的重要方法和途徑。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在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群眾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矛盾,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作為基層領導干部,長期從事基層工作,面對普通群眾,在新形勢下,要做好群眾工作,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有利于”四個全面”戰(zhàn)略的有效實施。
一、新形勢下基層領導干部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基層領導干部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緊緊圍繞“兩個一切”來著力闡釋。
(一)提高溝通協調群眾的能力
1、提高聯系群眾的能力。首先要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疾苦。基層領導干部長時間在基層工作,大部分的時間與老百姓打交道,做好群眾工作,必須親自深入基層,聽群眾的聲音,掌握基層的實際情況,增進對群眾的感情。領導干部要放下架子、擺正位置,與群眾進行面與面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從而獲得第一手資料。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正確對待,要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
2、提高溝通群眾的能力。一是在溝通中要有平等的態(tài)度,不能打官腔,講官話、空話、套話。二是用群眾的語言,要求通俗易懂,大眾化,能讓群眾聽得懂,聽得明白。三是溝通時要投入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四是創(chuàng)新溝通方式方法,在傳統交流的方法上運用新的技能,充分運用互聯網進行交流,建立微信公眾號,發(fā)揮電子郵箱、微博、博客等平臺作用。
3、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首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及時的發(fā)現問題,主動服務,微笑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其次要與時俱進,不但要創(chuàng)新服務方法,化解各種矛盾,維護群眾政治權益、經濟權益、文化權益,而且還要按需服務,細化需求類型,掌握需求特性,預測服務需求、按需制定服務決策并加以貫徹執(zhí)行。除此之外,應當具備良好的心態(tài)和堅定的信心,能迎難而上,不厭其煩的與群眾溝通交流,說服群眾。
(二)提高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的能力
提高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的能力,必須善于學習這項新技術、運用這個新媒體,把握互聯網的發(fā)展趨勢,把互聯網的技術優(yōu)勢轉化為黨和政府的執(zhí)政優(yōu)勢,通過網絡媒體,正確引導輿論導向,構建良好的網絡秩序。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實現“互聯網+政務”,“互聯網+黨務”,“互聯網+醫(yī)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文化”,“互聯網+就業(yè)”等系列服務功能,做到線上知民情,線下解民憂。
(三)提高應對突發(fā)性事件的能力
近年來,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突發(fā)事件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社會秩序。提高應對突發(fā)性事件的能力,一是思想上要有充分認識。基層領導干部時刻保持對各種突發(fā)事件常備不懈的精神狀態(tài),在思想上高度重視。二是要有敏銳的鑒別能力。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現象,把握真實的信息,在此基礎上作出準確分析判定,將事情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三是提前做好應急預案。制定具體、周密、細致的應急方案,避免事件發(fā)生時慌了陣腳。四是要有駕馭全局的能力。要多角度的分析問題,不能急于求成,一味的采用強制粗暴的處置辦法。五是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快速反應,處變不驚,隨機應變,掌握處置突發(fā)事件的主動權。六是能夠快速決斷。基層領導干部在處置突發(fā)性事件時要頭腦清醒,快速摸清狀況,群策群力,因情施策,科學做出決斷,不浪費一分一秒。
二、新形勢下基層領導干部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的有效路徑
(一)建立健全群眾工作的溝通機制
用制度來保障群眾“話有地方講、怨有地方訴、難有地方解”,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加強信訪工作服務到位,對合理訴求及時處理,對無理訴求教育答復,完善領導接待制度,按時按點接待面訪群眾,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工具建立完善群眾信訪平臺,與網民實現網上交流,網上互動,充分發(fā)揮市長熱線、群眾投訴電話等訴求載體功能,鼓勵群眾講真話、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另外,充分發(fā)揮社會組織等第三方的作用,實現更有效的溝通。建立群眾對黨和政府深厚的感情,支持群眾工作順利開展,盡量使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
(二)完善群眾參與,多向互動機制
搞好群眾工作,一定不能忽視群眾的能動作用。一方面,群眾受教育程度不同,面對問題和矛盾時的態(tài)度也會有差異,這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群眾工作開展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群眾法律意識淡薄,有時被別有用心的人或是不法組織利用,采取過激行為,訴求欲望高,導致上訪、纏訪、鬧訪不斷。完善群眾參與機制,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發(fā)揮基層領導干部的教育主導作用,實現多向互動,通過貫徹群眾教育實踐活動,拉近群眾與干部之間的聯系,在群眾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鼓勵群眾提意見,獻計策,來監(jiān)督。
(三)強化基層領導干部學習機制
一是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基層領導干部應當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將學習教育和黨性鍛煉、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使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學習群眾工作理論知識。領導干部有選擇的閱讀群眾工作理論方面的書籍,積極參加群眾工作專題培訓,牢固樹立“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三是學習宗教文化知識。了解宗教文化,宗教信仰,引導群眾正確認識宗教思想與宗教極端思想的區(qū)別,加強民族團結。四是拓寬學習途徑。基層領導干部要有學習的自覺意識,從書本上學,從電視上學,向同行學,到群眾中去學。endprint
(四)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
一些基層領導干部在決策過程中獨斷專行,忽視民意,違背群眾意愿、損害群眾利益。要杜絕類似情況的發(fā)生,必須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在決策過程中,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收集有效信息。制定的決策預案要經過嚴格的咨詢論證,對涉及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的重大決策事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行調研;對專業(yè)性、技術性較強的決策要建立專家認證、決策評估制度,推行重大決策事項公示、聽證制度。集思廣益,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使黨的政策、組織決策在群眾中得到落實和認可。
(五)完善基層干部監(jiān)督考核機制
要提高基層領導干部群眾工作能力,需要進一步完善基層干部監(jiān)督考核機制。細化考核原則,明確考核標準,落實到位,講實效。領導干部到基層,不能走馬觀花,做樣子,必須真心為基層服務,服務過程中還需把握工作重點。加強群眾的監(jiān)督,讓群眾參與基層干部的考核,不定時訪談群眾,了解基層領導干部的工作情況,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加強基層領導干部的黨內黨外監(jiān)督。
(六)建立健全基層干部激勵機制
要搞好群眾工作,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建立健全基層干部的激勵機制是一條有效路徑。基層領導干部在不斷的激勵中激發(fā)自身的活力,有效促進群眾工作的開展。加大對基層干部的業(yè)績考核力度,提拔工作扎實、勤勞優(yōu)秀的年輕干部到領導崗位上來,委以重任,充分調動基層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強基層干部異地交換,使有效的群眾工作經驗和辦法得到廣泛傳播和應用,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密切干群關系。加強體制內與體制外優(yōu)秀基層干部的交流,通過公開招考、聘任等形式讓更多優(yōu)秀人才進入到公務員隊伍,將更多的智慧、辦法運用到群眾工作當中去。
三、小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群眾工作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挑戰(zhàn),提高基層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已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一項重要課題,領導干部堅持群眾路線,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是群眾工作有效開展的強有力的保障。搞好群眾工作,加強干群聯系,構建和諧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和社會條件。
[參考文獻]
[1] 李春華.關于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的幾點思考[J].理論導刊,2011(1).
[2]劉雅靜.新形勢下提高領導干部群眾工作能力的思考[J].福州黨校學報,2013(5).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州市委黨校,山東 青州 262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