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鄭 丹
戰略驅動“金山”升級—專訪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曉軍
○ 文/本刊記者 鄭 丹
上海石化的管理創新源于對優良基因的傳承、對身處環境的清醒認識和“謀定而后動”。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石化”)副總經理郭曉軍看來,老牌石油化工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僅在于資金和技術。這些巨頭們在企業戰略管理方面也具有不輸于常人的戰略眼光。上海石化能在強手如林的行業競爭中保持優勢、贏得未來,關鍵在于敢于創新、積極變革,以戰略管理創新再造“金山”。
中國石油石化:郭總,您好!在您看來,上海石化戰略管理創新的基礎是什么?
郭曉軍:牛頓常常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傳承與創新的關系也是如此。任何創新都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它源于對企業歷史和文化積淀的良好傳承。只有在傳承中勇于創新,在創新中勇于發展,企業才能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
上海石化的戰略管理創新源于對優良基因的傳承。上海石化的建立是對新中國改善民生國家戰略的實現。1972年,為了解決全國8億人民的穿衣問題,經毛澤東主席圈閱、周恩來總理批準,一個新興石油化工、化纖基地在杭州灣畔破土動工。當時的建設面臨著沒有土地、不能占用國家用于種植糧食和棉花的耕地的難題。5萬多建設者就在沒有現代化施工機械的艱苦條件下,肩挑背扛、頂風踏雪,在8.4公里的海岸線上圍海造田,拉開了繪就上海石化宏偉藍圖的序幕。在建設過程中,上海石化形成了優良基因—以艱苦創業、科學求實、團結進取、忘我獻身為核心的“金山精神”,并在以后的發展中不斷得到傳承。
中國石油石化:在上海石化的戰略管理創新中,“金山精神”的優良基因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郭曉軍:在上海石化45年的發展歷史上,經歷了6期工程建設。每一個建設階段都體現出上海石化人對國家戰略的積極實現,體現出上海石化對石化行業和企業未來發展新思路的實踐,傳達并實現了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創新發展的新理念。經過6個階段大規模持續發展,上海石化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孕育了“金山精神”,創造了“金山速度”,開創了“金山道路”,奉獻了“金山效益”。上海石化最近3年來的盈利水平在中國石化集團子公司中名列前3位,去年實現利潤77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目前,上海石化綜合加工原油能力為1600萬噸/年,乙烯70萬噸/年,有機化工原料428萬噸/年。
中國石油石化:您認為,企業戰略管理創新的核心問題是什么?上海石化如何在企業經營中運用戰略管理創新?
郭曉軍:企業戰略管理創新的核心問題是重新確定企業的經營目標,包括如何確定客戶、競爭對手,評判自身競爭實力,并最終決定企業的競爭策略。成功的企業戰略管理創新者會根據企業的競爭實際、所處的競爭環境和競爭因素,“謀定而后動”,謀求企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
上海石化的戰略管理創新源于“謀定而后動”。在綜合分析內外部環境后,為了更好地適應“十三五”期間石化產業的發展,上海石化提出“用最好的回報社會”理念—即用最先進的環保指標、最嚴格的質量指標、用最高效的用能指標來引領區域發展,打造石化經濟,創建行業標桿,實現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

●供圖/上海石化
中國石油石化:在實施“十三五”發展戰略中,上海石化如何“謀定而后動”?
郭曉軍:進入“十三五”以來,上海石化按照既定目標,積極促進“十三五”各項戰略目標實施,重點包括七個方面:一、有序推進,深化煉化一體化、清潔化改造,如成品油質量升級和熱電鍋爐超凈排放改造和“上大壓小”項目;二、集成節能與環保技術,促進能源低碳綠色使用;三、增量帶動存量,公用工程、公共設施集中優化,優化布局;四、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化工主動轉型;五、完善信息化,突出智能化,實現兩化融合;六、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加大科研投入,營造創新環境;七、結合國家和中石化打造基地化戰略,積極融入并推進上海地區的基地化建設。與此同時,上海石化還將積極完善管理創新、人力資源保障和HSE管理體系等各項戰略管理輔助措施。
中國石油石化:您認為,認清所處環境對企業戰略管理創新具有怎樣的重要性?
郭曉軍:企業發展如同水中行舟。只有清楚認識內外部環境和行業發展大勢,企業才能發揮優勢、趨利避害。當技術不斷革新和市場競爭持續變化時,過去成功的企業戰略未必總能保持在競爭當中的優勢。企業戰略管理創新,就是要企業認清發展的內外部環境,處理好與內外部環境的關系,使企業能夠適應環境和變化,謀求可持續發展。
上海石化的戰略管理創新源于對身處環境的清醒認識。在對企業發展環境和行業發展大勢進行綜合分析的前提下,上海石化統籌規劃制定了“十三五”發展戰略:堅持“增量帶動存量,內涵拓展外延,低成本兼顧差異化,規模化和精細化并重,加強管理與鼓勵創新同行”,做強煉化,做精化工,走集約、清潔、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道路,用一流的規模、技術、管理、隊伍和企業文化,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安全、低碳、高端、智能型煉油化工企業。
中國石油石化:上海石化的發展面臨怎樣的環境?上海石化如何應對當前環境下的機遇和挑戰?
郭曉軍:當前,從能源資源環境看,石化能源仍占主導,但比例略微下降,新能源發展迅速;原油供應可能長期處于寬松狀態,將有力支撐煉化行業發展。從行業發展環境看,煉油產品出口空間受到擠壓,國內需求放緩,產能嚴重過剩;成品油市場化加快,質量升級和環保要求提高,發展環境壓力加大。
上海石化東鄰上海化學工業區,西鄰浙江獨山港經濟開發區石化產業園,產業上下游銜接條件良好,發展石化產業的區位優勢明顯。經過45年的發展,上海石化利用區域內和毗鄰的資源優勢實現了產業集群良性發展。公用工程條件、環保總量空間、管理體系不斷成熟和完善。在發展機遇面前,上海石化應充分發揮競爭優勢,在營業收入、技術經濟指標水平方面實現重大進步,向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煉化企業邁出堅實的步伐,促進經濟、社會、員工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責任編輯: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