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薇
(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南寧 530001)
頭針配合實時認知功能訓練對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言語功能的影響
廖華薇
(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南寧 530001)
目的 觀察頭針配合實時認知功能訓練對阿爾茨海默病(AD)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言語功能的影響。方法 將100例AD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按住院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治療組采用頭針配合實時認知功能訓練,對照組采用銀杏葉提取物片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西方失語成套測驗(WAB)的自發言語、理解、復述及命名變化。結果 治療組治療后WAB的自發言語、理解、復述及命名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WAB的自發言語、理解、復述及命名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頭針配合實時認知功能訓練可改善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言語功能。
針刺療法;頭針;阿爾茨海默病;WAB;癡呆;認知障礙;語言障礙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種原因未明的、慢性進行性神經疾病。AD患者的臨床特征為隱襲起病的,持續進行性的智能衰退而無緩解[1]。本病屬于中醫學“癡呆”,又稱“癡證”“呆病”。是指意識清楚的病人由于各種軀體疾病而引起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的全面障礙,包括記憶力、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已習得的技能、正確的社交技能和控制情緒反應能力的障礙,最終導致精神功能衰退的一組后天獲得性的綜合征。AD患者常伴有語言障礙,隨著病情發展癥狀愈發嚴重,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巨大的生活、社會壓力。筆者采用頭針配合實時認知功能訓練治療 AD患者50例,并與口服銀杏葉提取物片治療50例患者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00例病例來源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住院AD患者,按住院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治療組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最小55歲,最大83歲,平均年齡(68±8)歲;病程最短12個月,最長50個月,平均病程(35.00±7.16)個月;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下12例,初中24例,高中13例,大學1例;簡易智能狀態檢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2]評分≤17分 3例,18~20分 10例,21~22分35例,22~23分2例;改良長谷川癡呆量表(HDS-R)[3]評分<10分2例,10~19.5分19例,20~29.5分29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最小56歲,最大84歲,平均年齡(67±8)歲;病程最短11個月,最長 51個月,平均病程(36.00±7.85)個月;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下11例,初中25例,高中12例,大學2例;MMSE評分≤17分3例,18~20份11例,21~22分34例,22~23分2例;HDS-R評分<10分2例,10~19.5分20例,20~29.5分2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MMSE評分及HDS-R評分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的診斷標準(ICD-10);②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經頭顱CT或者MRI檢查,合并有嚴重的腦血管疾病的患者;②無法進行語言溝通的患者;③無法堅持配合完成治療的患者;④有嚴重的并發癥和其他基礎性疾病的患者;⑤使用 Hachiski缺血量表(HIS)評定總分≥7分的血管性癡呆患者;⑥其他不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⑦使用治療藥物以外,對認知功能有影響的其他藥物。
取頭部頂中線、額中線、顳前線、顳后線為治療區,每次取 2~3組治療區,在選取的治療區部位常規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一次性毫針平刺,針尖向穴線方向刺入25~35 mm,快速捻轉針柄200次/min,行左右捻轉手法,讓患者針刺的部分有酸、麻、脹等針感后留針30~45 min,留針期間行針3~4次。每星期針刺5次,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患者在進行頭針留針期間由專業康復治療師進行認知功能訓練。包括刺激導向療法、情感導向療法、回憶性治療、認知導向療法等認知功能性恢復及功能代償性功能訓練,實行訓練計劃個體化、不斷重復化、長期化的認知康復訓練。
口服銀杏葉提取物片,每次3片,每日3次,連續服用3個月。
兩組治療前后分別進行西方失語成套測驗(the western aphasia battery, WAB),從自發言語、理解、復述及命名4個方面進行測驗評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由表1可見,兩組患者治療前WAB的自發言語、理解、復述及命名4方面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WAB的自發言語、理解、復述及命名 4方面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WAB的自發言語、理解、復述及命名4方面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WAB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WAB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自發言語 理解 復述 命名治療組 50 治療前 10.0±2.15 112.0±8.97 61.0±5.27 63.0±4.31治療后 14.0±2.251)2)131.0±6.891)2)75.0±6.131)2)77.0±3.981)2)對照組 50 治療前 11.0±3.85 110.0±7.87 60.0±5.35 63.0±3.83治療后 11.0±2.55 113.0±7.59 59.0±4.17 63.0±3.47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臨床特征為隱襲起病的、持續進行性的智能衰退無緩解。神經原纖維纏結及老年斑選擇性地累及皮質,以顳頂枕結合區最嚴重,且主要累及顳葉邊緣區和叩帶回后部。AD對于高級智能的損害是相繼發生的,首先表現在記憶力障礙,尤其是表現在近期記憶力的障礙;語言障礙是腦功能障礙的一個敏感指標。患者的語言障礙發生特殊模式及變化,具體在 AD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找詞困難,出現命名性失語,隨著患者的病情進展,出現錯語,流利性失語的表現;繼而出現理解障礙,語言能力下降,以致于患者不能與他人交談;到 AD疾病的中期閱讀和書寫能力障礙;到晚期,患者除模仿語言外不能交談,語言功能進一步惡化,患者發音愈發不清楚,只有低聲自語或者簡單喉音,語調愈發低,最終失去語言功能。AD的發病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直接造成患者語言高級腦功能的損害,使其喪失和家人、外界的交流溝通,嚴重影響其生活能力和社會交流能力[4-5]。
AD在中醫學稱“癡呆”,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為主癥的病癥,又稱呆病。本病多由稟賦不足、痰濁阻竅、肝腎虧虛等病因引起[6-9]。其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其病變多虛實夾雜,病機是髓海不足,神機失用,引起神智功能障礙。有文獻報道,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存在一定的可逆性,有效的治療可以延緩其病情進一步的發展,近年來中醫藥在探索改善認知功能障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10-15]。
《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頭者,精明之府。”現代中醫家認為,AD的基本病機特點是本虛標實,而督脈陽氣虛衰所致的臟腑功能低下更是 AD發病及進展的主原因之一[16]。對認知功能受損的AD患者取頭針的頭穴線治療區頂中線、額中線、顳中線、顳前線、顳后線,這些治療區是根據中醫臟腑經絡理論和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的[17-19],與督脈的穴位重疊。有研究報道,頭部穴位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AD患者腦內海馬區代謝物的含量,可能促進該區域內神經元細胞數目增加或神經元修復,從而延緩腦萎縮進程,進而使空間學習記憶能力得到相應改善[20]。通過通督調神、補腎益髓,對AD患者的認知、語言等高級腦功能有促進和改善的作用。
AD患者的臨床主要癥狀是認知功能減退(包括記憶力下降、言語功能障礙、解決問題等執行功能障礙),及其伴隨的社會生活功能減退癥狀。AD患者的早期一般性的社會交往性語言能力相對保持較好,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找詞困難、語言功能減低,語言交流時存在內容空洞、用詞單調、詞語重復、語言理解力障礙,嚴重時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思想交流,最后出現語言功能的喪失。研究[21]發現頭針配合實時認知功能訓練可有效改善 AD患者腦部的血液循環,提高腦血流量。血流量的提高可直接增加腦細胞的供氧量,改善腦循環和腦代謝[22-25]。通過本研究,在對認知功能受損的AD患者進行頭針治療的同時,針對AD患者出現的認知功能問題,康復訓練師采用個性化的認知功能訓練治療,通過記憶功能訓練、認知功能訓練等幫助患者適應、減輕、改善因腦部受損而導致的記憶和認知功能障礙。有研究[10]結果肯定了康復訓練可以增加及增強與細胞之間的神經網絡正確的神經傳導,并顯示腦損傷后開始康復訓練愈早,認知功能恢復也越好。通過記憶、認知功能等的改善,改善AD患者在語言功能障礙方面存在的找詞困難、理解能力下降、詞義錯語、音素錯語和新語等,提高其自發言語、理解、復述及命名的語言能力。
本研究中治療組WAB的自發言語、理解、復述及命名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語言交流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其社會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頭針治療配合實時認知功能訓練的療法具有簡便靈活,不良反應少、成本低、易于被接受等優勢,其治療應用的前景廣闊。
[1]陳清棠,余宗頤.臨床神經病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59.
[2]Folstein MF, Folstein SE, McHugh PR. “Mini-mental state”. A practical method for grading the cognitive state of patients for the clinician[J].J Psychiatr Res, 1975,12(3):189-198.
[3]Hosokawa T, Yamada Y, Isagoda A,et al. Psychometric equivalence of the Hasegawa Dementia Scale-Revised with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in stroke patients[J].Percept Mot Skills, 1994,79(1 Pt 2):664-666.
[4]Samanta MK, Wilson B, Santhi K,et al. Alzheimer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 a review[J].Am J Ther,2006,13(6):516-526.
[5]Chinthapalli K. Alzheimer's disease: still a perplexing problem[J].BMJ, 2014,349:g4433.
[6]王華,杜元灝.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250.
[7]常誠,王昕,符為民,等.癡呆的中醫病名探析[J].中醫雜志,2014,55(24):2078-2080.
[8]周曉卿.血管性癡呆中醫病機理論及證治規律探析[J].中醫學報,2012,27(2):181-182.
[9]于明秀,孫西慶.血管性癡呆中醫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1):101-103.
[10]李明妍,李巖,趙桂君.針刺療法配合益智飲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4):15-17.
[11]陳立典,勵建安.發展中的中國康復醫學[J].康復學報,2015,25(1):2-5.
[12]梁慧英,游國清,廖琳,等.針灸配合認知訓練治療顱腦外傷后認知障礙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15,35(9):865-868.
[13]王莉娜,馮曉東,劉承梅,等.溫針灸對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療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2):199-201.
[14]張田麗,安紅梅 輕度認知障礙的中醫藥防治[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2):333-335.
[15]林慧,丁曉娟,付斌.針灸配合藥物治療對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36-37.
[16]武峻艷,王杰,張俊龍.從督脈論治不同腦老化疾病異病同治的理論基礎——以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為例[J].中國針灸,2015,35(5):489-492.
[17]李虹霖,徐飛,夏昆鵬,等.頭穴叢刺療法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氧化應激相關指標的影響[J].吉林中醫藥,2016,36(1):88-90.
[18]廖華薇,紀家寧,蔣紅焱,等.頭針結合實時認知功能訓練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醫外治雜志,2015,24(6):32-34.
[19]黃東挺,盧琰琰,黃洪,等.頭針叢刺對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10):888-889.
[20]張穎錚,卓沛元,林如輝,等.電針百會穴改善 APP/PS1轉基因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及對磁共振波譜的影響[J].康復學報,2016,26(5):44-45.
[21]廖華薇,紀家寧,伍春鳳.頭針配合實時認知功能訓練對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腦血流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11):1031-1033.
[22]M.R.Benedictus,A.E.Leeuwis,M.A.A.Binnewijzend,等.阿爾茨海默病低腦血流量與認知快速下降相關[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7,40(3):359.
[23]陳雅靜,程焱,張楠.應用經顱多普勒探討阿爾茨海默病腦血流量的研究[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3,19(4):305-308.
[24]高永哲,章軍建,吳光耀,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局部腦血流量及腦血管反應性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3,30(2):120-123.
[25]竇祖林,姜志梅.作業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55.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plus Real-time Cognitive Training on Speech Function in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Alzheimer Disease
LIAO Hua-wei.Nanning No.8People’s Hospital,Nanning530001,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plus real-time cognitive training on the speech function in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Alzheimer disease (AD). Method A hundred patients with AD cognitive impairment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by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ccording to hospitalization order, 50 cases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scalp acupuncture plus real-time cognitive train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inkgo biloba extract table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the Western Aphasia Battery (WAB)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spontaneous speech, comprehension, repetition and naming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scores of spontaneous speech, comprehension, repetition and naming of WAB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the treatme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pontaneous speech, comprehension, repetition and naming of WAB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calp acupuncture plus real-time cognitive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speech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D cognitive impairment.
Acupuncture therapy; Scalp acupuncture; Alzheimer disease; WAB; Dementia; Cognitive impairment;Language disorders
R246.6
A
2017-05-01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9.1065
1005-0957(2017)09-1065-04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研課題項目(Z2014453);南寧市西鄉塘區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項目(2014801)
廖華薇(1971—),女,副主任醫師,Email:xiaokaola99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