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欣
“從來沒有我想要而得不到的酒!”唐英年說得如此自信,甚至有些狂妄,但這也的確符合他亞洲第一紅酒收藏家的身份。
沒人知道唐英年到底有多少瓶酒,有多少個秘密酒窖。他自己不愿透露具體數字,但說是最起碼幾千瓶,多到這輩子都喝不完。這些酒,是對他的品味和人生觀的折射,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他生活的一種記錄。
佳士得曾為唐英年舉行過紅酒專場拍賣,第一次大規模展現了這位政治家的勃艮第收藏,刷新了單場拍賣的最高成交紀錄——622萬美金。總共180批次的紅酒收藏,囊括了71個酒莊,從1949到2010年共61個年份。其中的6瓶1995年份的大瓶裝羅曼尼·康帝,被拍到了15000美金,12瓶裝的1979年份蒙哈榭以19000美金成交。這些酒的真假,被一些西方媒體質疑,認為如此大規模的頂級佳釀,不可能落入單個收藏家的手中。
而唐英年的表態是:我就是要通過這場拍賣告訴全世界,亞洲人一樣擁有世界級的葡萄酒收藏!佳士得紅酒部總監譚耀明這樣評價唐的舉動:短短10年間,亞洲葡萄酒收藏家已為全球矚目。他們不僅將最稀有的年份納入囊中,更是倫敦、紐約各大拍賣會上最有力的競投者。他預計,未來若干年內,亞洲買家的國際地位將有進一步提升。
唐英年的辦公室在中環置地廣場,他的桌上陳列著各種色彩和質地的紡織樣品——他也是紡織業巨頭唐氏集團的繼承人。富家公子的形象讓人相信,唐英年收藏大規模的頂級佳釀,自然有其財務保證。
對于大自然與酒之間的微妙聯系,唐英年充滿了好奇,為此他一次次地飛到法國葡萄園里去尋找答案。漸漸地,他也養成了習慣,在做出買酒決定之前,去一次產酒的葡萄園,親身感受酒的風土。
唐英年坦陳買酒需要很多錢,但若是提升到收藏的境界,錢的作用是有限的,貴的不見得是好的,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想要的。他認為,好的酒是誠實的,毫無保留地訴說著它從哪里來,釀酒師所付出的心血,甚至葡萄收獲的那一年有多少個晴天。舉例來說,那些老酒倒入杯中,其邊緣便會呈現一圈橘色的光暈,那是歲月的痕跡;勃艮第產區的酒就是有股優雅的花香;而波爾多的酒一定會透著那份攝人心魄的陽剛。他一點也不喜歡那些人為痕跡明顯的、所謂完美而貴到咋舌的酒。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他的收藏里,既有羅曼尼·康帝這種號稱世界上最昂貴的酒,也有Simon Bize這種在歐洲售價才30歐元的酒款。
葡萄酒是靠天吃飯的行業,若是碰到一個糟糕的年份,多下了幾場雨,無論釀酒師再怎么努力,酒都不會好喝,也就失去了其市場價值。很多收藏家盡可能地搜羅年份好、產量稀有的名莊酒,這些酒的增值空間是難以估量的。唐英年卻經常是好壞年份的酒照單全收。“這是出于對釀酒師的尊重。無論是好年份還是壞年份,他們投入的心血是一樣的。”唐英年不經意間說的這句話,令人動容。如此的不功利讓他獲得了眾多酒莊和釀酒師們的尊重,他們總是會把最好的酒留給他。唐英年最喜愛的釀酒師是Henry Jayer。這位法國釀酒師會在好年份釀出令人驚嘆的作品,而在壞年份仍然保持住一定的水準。全球最負盛名的酒評家之一James Suckling曾回憶道:“Henry很多時候扮演著一個老師的角色,他總能啟發引導我們去捕捉和體驗葡萄酒細膩到讓人容易錯過的美。”從20世紀80年代到2006年Jayer去世,唐英年堅持每年都買入一定數量的他釀制的葡萄酒,那是迄今為止他自認為最偉大的收藏。他曾幾度飛到法國,就為了和Jayer分享品酒心得。

香港的葡萄酒業內人士都愛稱呼唐英年為師傅,一來是因為他藏酒30年,喝得比誰都多,擁有著難以企及的品酒功力;二來他作為一個長者,對后輩和朋友非常慷慨。唐英年對自己的品酒能力頗為自信,分享了自己在法國一家餐廳的經驗。當時,他點了瓶很昂貴的酒。法國侍酒師拿來一瓶壞掉的酒,想在眼前這張東方面孔前蒙混過關。結果可想而知,那個法國人為此付出了賠償一瓶的代價。“目前還沒有哪瓶酒能逃過我的鼻子。”唐英年說到這件事,顯得很是得意。對酒的選擇,他向來不受外界因素干擾,只相信自己的味蕾判斷。比如,30年前,一個沒人聽說過的新酒莊Le Pin把它1982年產的酒賣到了600鎊一箱,當時一箱木桐莊才300鎊。唐英年品嘗后,視其為滄海遺珠,毅然買了好幾箱。今日,即使花6萬鎊,也不一定買得到這款酒。
唐英年的自信和驕傲在佳士得為他舉行的紅酒專場拍賣會上受到了公然的挑釁。他的一款1959羅曼尼·康帝和1978蒙哈榭被西方媒體質疑是假酒。平時一臉笑容的他沒有了好脾氣,甚至以誹謗罪對質疑者進行起訴。“如果買新酒,我會直接從酒莊購進,或是en primeur(期酒)。對于老酒,我都會追溯其出處,詳細到它被經手的每一任買主,被存放過的每一個倉庫。買到假酒的可能性,幾乎是可以排除的。”唐英年強調。
他的大方是出了名的,他一直奉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原則。在擔任香港財政司司長期間,他曾帶領香港電影代表團參加戛納影展,當場打開好幾瓶珍藏的1983年份Petrus招待媒體。在香港,要是受邀參加唐英年的酒局,那比中六合彩還要令人興奮,因為他一定會拿出最好的酒,并為之配上頂級的佳肴。他的最愛是牛排配赤霞珠,披薩配意大利Barbaresco,還有黑品諾,可以和所有的食物完美共存。他覺得,這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莫過于分享。
香港的普通百姓更喜歡稱呼他為財爺,不僅因為他擔任過香港財政司司長,更因為他發起并促成了特區政府2008年廢除葡萄酒關稅。這使得如今的香港超越了紐約和倫敦,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紅酒交易中心。唐英年這樣評價他當年的舉措:“其實,我的初衷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來增加香港的經濟活力。我的目標也達成了,零關稅政策為香港創造了最少5000個新崗位,涉及拍賣、物流、展覽、餐飲、貿易等行業。”但是,財爺覺得自己的作用是有限的,零關稅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的先天優勢,尤其是先進的物流管理,發達便捷的交通,以及對于外來文化固有的開放與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