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霞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自2007年7月1日起實施。10年來,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帶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但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個新興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現就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周口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發展建議
1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
1.1取得的成效
截至2016年底,周口市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4395戶,出資總額46.01億元,擁有社員129483人,帶動農戶16.28萬戶,遍及全市各個鄉鎮,2000多個行政村。業務范圍從最初的種養業擴展到現在的特種養殖、水產、苗木、農產品加工、營銷、運輸、種草植樹生態保護、農業生產資料等16個種類,經營范圍也由原來單一的農產品營銷服務擴展到當前的生產基地建設、加工冷藏保鮮、信息咨詢等各項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組織農產品年銷售收入達6.9億元,統一銷售農產品比例達80%以上的合作社1528個,統一購買生產資料比例達80%以上的合作社599個,擁有注冊商標的合作社136個。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52個、綠色食品3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8個,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6個。
1.2主要模式
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形式多樣,聯合型特征明顯。允許農民根據自己的生產特點、當地經濟條件和市場發展情況,選擇適宜的合作方式,從而形成了“公司+專業合作社”“協會+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形式多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這種靈活聯合型的專業合作社在數量上占到60%以上,而且集中在種養殖領域和土地流轉等服務領域。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性強,特色產業逐漸凸顯。積極幫扶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當地的特色產業密切結合,商水縣興農蔬菜專業合作社、淮陽辣椒專業合作社、西華核桃專業合作社、扶溝泡桐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突出了當地的產業優勢,目前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當地的示范專業合作社,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三是專業合作社多以訂單形式與農戶連接,保農措施不斷增強。合作社與涉農龍頭企業簽訂購銷合同,合作社與農戶成員以訂單的形式簽訂合同,并對農戶成員在產前提供良種和技術培訓,產中提供種養管理技術和指導,產后提供統一收購銷售等服務,同時向農戶以簽訂合同形式保護價收購。四是土地合理流轉促進了設施農業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把農戶分散的土地通過租賃、承包、入股等形式集中經營,盤活了土地,促進了土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土地流轉已成為上升趨勢,比較典型的是西華苗木,淮陽水產養殖,扶溝棉花,商水蔬菜等農產品種植。
2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強抵御市場風險、提高參與市場競爭能力等方面都產生了促進作用。但從總體情況看,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2.1設立登記后運作不規范,內控形同虛設。農民專業合作社初始登記時資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但在運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吸收成員未按法律規定和專合社的《章程》規定運行,未召開成員大會,無成員簽字,無成員變化完整資料記錄,無新增成員身份證明等;二是未按法律規定于成員變化后自本財務年度終了之日起30日內,將法定代表人簽署的修改后的成員名冊報送登記機關備案;有部分專合社到工商部門備案,但提交的資料不符合法定形式,未予備案;三是成員出資發生變化,未按規定辦理變更登記;四是成員發生變化、出資發生變化后,按《專合社法》應當對《章程》進行修改,但基本未作修改,也未到工商部門備案。
2.2商標意識不夠強,商標總量不夠多。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商標意識仍很淡薄,受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和思想的影響,缺乏市場觀念和“商標興社”意識,認為只要產品有銷路,商標注冊與否、用與不用問題不大,滿足于現狀,對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仍停留在提供初級農產品或半成品的階段,沒有依托商標戰略提升產品知名度、擴大銷路和增加附加值的意識。目前已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僅有136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商標,注冊商標率較低,與發達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商標擁有量還有一定的差距,大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商標,甚至有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靠貼牌入市。
2.3缺乏資金扶持,發展難有后勁。從目前運行的合作社看,不僅數量少、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還缺乏外部力量的扶持,尤其是各大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10年來,就動產抵押登記融資來看,僅有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機器設備等動產抵押從銀行獲貸款180萬元。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科技水平較低,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不完善,再加上缺少資金,在信貸、稅收、用地等方面均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使農民專業合作社難以成為實施農業項目的重要載體。
3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建議
3.1結合農經、工商等職能部門,加強指導服務。進一步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章程,加快出臺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機制,幫助建立一整套企業化管理制度和規模化管理模式,健全組織機構和內部管理制度,增強專業合作社的吸引力,增加農民入會的積極性。通過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在工商機關登記注冊窗口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咨詢服務處,并公布服務電話接受村民咨詢。結合登記職能,把握關鍵點,實施全方位全程指導。積極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三會”制度,切實發揮“三會”功能,指導建立健全內部規章制度,依法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落實登記回訪制度,對已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定期進行走訪,對于登記后的事項變更情況,要求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重大事項變更時,履行報告義務,對不符合登記原則、不滿足登記條件、要素不全、抽逃資金等情況,及時進行變更、撤銷登記。endprint
3.2引導實施商標戰略,注重宣傳培訓,按照“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社一標”的思路,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化品牌建設,積極培育、扶持農畜產品商標,切實提高農畜產品市場的競爭力和知名度;推進“訂單農業”發展,以契約化管理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戶的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強化合同監管,倡導誠信經營,推進合同幫扶。加強商標法律法規宣傳培訓,進一步普及商標法律法規知識,宣傳農產品注冊商標的好處,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用商標策略開拓市場的典型事例,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樹立“品牌就是市場,品牌就是效益”的觀念,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將有特色的農副土特產品申請商標注冊,引導培育具有地域資源優勢和特色的農產品申請注冊地理標志商標。安排專人定點聯系重點農民專業合作社,全程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申請注冊商標,從商標取名、名稱查詢、圖案設計到申請注冊、填報材料、實際使用等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 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克服畏難情緒,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商標的積極性。
3.3搭建融資服務平臺,拓寬融資渠道。建議從省級層面加大財政、金融、稅務等部門在資金、貸款和減免稅等方面的扶持落實力度。對帶動農戶多、輻射力廣、生產經營形成規模的專業合作社,在技術培訓、辦公設施和經營場地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和資金幫扶;簡化擔保手續,支持其低息貸款和小額貸款;進一步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整村推進項目的資金投放力度,實行項目資金捆綁式集中投入扶持,促進集團模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發展,不斷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后勁。大力宣傳《合同法》、《擔保法》以及《動產抵押登記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同時,充分利用送法上門、舉辦講座等方式做好宣傳工作,提高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動產抵押的優勢和便捷,拓寬融資渠道,除傳統的原村料、成品、半成品作動產抵押外,還可將將有的財產納入抵押物范疇,鼓勵其運用動產抵押融通資金,盤活資產,使其真正意識到動產抵押是幫助其提高融資能力、增強發展實力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和渠道。充分發揮工商部門的“橋梁作用”,主動與金融機構等部門共同搭建融資優質服務平臺,組織開展金融產品發布會、座談會、對接會、現場簽約儀式等活動,擴大融資雙方的交流和了解,架起金融部門與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的橋梁,促進金融部門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給農民專業合作社帶來融資利。如對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可通過現有的資產等做抵押,發放貸款,解決其經營中的資金短缺問題等。
3.4完善和落實相關優惠政策。要求各縣區認真落實周口市《關于切實促進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加強宣傳引導,建立規范、科學的工作機制,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從稅收、信貸、用地、用水、用電、融資等方面給予支持。
3.5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服務平臺。建議從國家層面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服務網絡平臺,促進各省市之間農民專業合作社相互交流、探討,實現信息共享共贏,及時為專業合作社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以及農畜產品等需求信息,不斷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市場的對接能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