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文章針對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首先教師要鉆研文本挖掘文本的魅力,然后精心設計展現文本魅力,讓學生潛心會文感悟到文本魅力,從而激發學生文本閱讀的興趣。
關鍵詞:語文;興趣;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確,通過大量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厚的感情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沉淀,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才會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一、潛心引導,培養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1、從課本內容誘發閱讀興趣。學生閱讀最多的就是課本,教師要根據課本內容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書中人物、內容梗概或精彩片斷,激發學生“欲知詳情,請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學《卡羅納》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先介紹《愛的教育》這本書。在教《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教師課前向學生介紹三國的形成、對峙、衰敗的歷史,還介紹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點,并且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有關三國的故事,說對的同學給予表揚。這樣學生就會被興趣推動,紛紛要求借書閱讀,在讀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燦爛文化的藝術所在[2]。
2、教師以身作則,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本身要熱愛閱讀。無法想像,一個自己不愛讀書的教師怎能叫學生愛上閱讀。知識不是通過灌輸獲得的,而是學生通過自己領悟習得的。教師要成為積極參加閱讀的表率。小學生學習習慣具有模仿性,模仿的過程是:羨慕—需要—效仿。教師的言行具有極強的示范作用,如果我們的老師時常跟學生談談自己閱讀的內容、心得體會,那將會引起學生效仿的濃厚興趣。看到老師博學多才,成為閱讀的受益者,孩子們是多么羨慕啊!課外時間,教師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教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教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教師再給學生講一些名人少年時期是怎么學習的,并給學生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有趣。這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一旦興趣培養起來不僅眼前受益,還將伴隨整個人生。
3、巧定計劃,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對教材進行認真分析后,以周為單位時間,和學生一起擬定下周課外閱讀計劃。讓學生明確:為了完成好下周學習任務,可閱讀哪些書籍,參閱哪些資料,獲取哪些信息,思考哪些方面的問題。比如,下周將要學習《草船借箭》和《景陽岡》這兩篇課文,就可建議學生看《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少兒讀本,了解一下與故事有關的歷史背景,同時,初步弄清楚人物的特點和故事發展的前因后果,并就自己最感興趣的方面加以思考和研究,為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指導,教給閱讀方法
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而課外閱讀書籍的種類不同,且題材豐富,文章的內容深淺不一,學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別。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節,忽視文章中心及語言描繪,我注重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指導:
1、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級摘抄詞句、仿句練習;中年級摘錄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級摘錄時要注明出處,寫讀后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根據不同體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讀;略讀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幾行,意在了解大概內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常常只看看標題。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閱讀能力以后,以上三種讀書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
3、指導學生進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練習。如閱讀介結竹子的文章,可引導學生為各種竹子編寫標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或為文章內容“空白”處作擴充、填補,不但訓練了學生閱讀能力,還進行創造想象力的訓練。
三、創設環境,養成閱讀習慣
1、在學生有了強烈的閱讀要求之后,教師應及時開展獻書活動,積極建設班組級圖書角。在建設圖書角的過程中,教師要多花一些心思,帶頭獻書,借此引導學生獻出各類書籍:科普知識類、寓言故事類、散文隨筆類、詩歌類、小說類……指導學生分門別類進行管理,實行“流水圖書”制度,倡導分享好書的做法,隨時吸收學生捐獻的新圖書,使圖書角不斷得到充實,書籍內容不斷得以豐富,從而使班級圖書角成為學生閱讀的“源頭活水”,讓學生有書可讀。當然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家里設立個人閱讀小天地,買好書,讀好書,收藏好書[2-3]。
2、為學生留下課外閱讀時空。時間是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根本保證。小學生自覺性較差,在他們對課外閱讀產生濃厚興趣之前,是需要老師為他們創造各種有利條件的。一方面,學校可利用學生自由活動時間鼓勵學生走進圖書館、閱覽室;另一方面,老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應少布置一些機械重復性的作業,多布置一些操作性強、具有思考價值的作業,促使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語文實踐完成學習任務。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就是立足學生終身發展,讓學生在閱讀大量優秀文章,涉獵廣泛信息的過程中,學習人類創造的文化成果,同時也積淀人類永不熄滅的智慧之光。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用愛心將孩子們早日帶入知識的殿堂,讓他們去接受文明、智慧的洗禮,讓他們的潛能得到更好的開發,個性得到充分發展,讓他們去延續歷史,讓他們去創造世界,創造未來。
參考文獻
[1] 于雙雙.論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18):215.
[2] 陳明明.培養閱讀興趣,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3,(14):39.
[3] 王明春.讓興趣引領閱讀—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2(7):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