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西貴
摘要:很多初中生在面臨數學題時缺乏獨立的思考,特別是舉一反三的能力較差,大多只能通過例題去機械性的模仿,一旦變換題目或者形式,就會無從下手。為了讓學生能夠提高數學的應變能力,可以通過變式訓練來實現,其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解題的樂趣,進一步提高數學能力。因此,本文對初中數學教學中變式訓練的方法進行分析,以提高變式法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變式訓練
在不改變數學題目本質的前提下,通過變式訓練可以讓數學問題從多個角度來呈現,其能讓學生學會問題的多層思考,并提高大腦的靈活度,快速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通常情況下,變式訓練會通過幾種途徑實現,比如變換例題和情境等,通過一題多變的形式來實現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1]。
一、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展開訓練
學生的認知規律會因為年齡、年級的變化而產生變化,但即使是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其也會因為性別、學習能力等因素而影響認知規律。所以,教師需要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合理采用變式法。比如一些數學能力較差、連數學概念都無法掌握的學生,教師則需要從基礎知識開始展開訓練,包括基本的定理等,并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適當鞏固舊知識。而本身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將重心放在知識的遷移和拓展方面,并通過相關的題型來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比如在講解“分式”時,分式的意義應當是重點的講解內容,當分式值為0和非0時,講解分式的不同意義;分母、分子和分式之間的相互關系,比如分母為0時,任何值的分子存在,都不會使分式有意義。而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分式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使用除法來轉變分式,凡是除以0的任何數字都不會產生意義,這種變式方法更能讓學生掌握到重點。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首先應當以教學大綱為基本前提,通過變式教學來不斷提高教學經驗。同時,數學教學中正確使用變式訓練,能夠實現學生減壓的作用,不必為了同一種題型而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2]。
二、有效突出教學重點
重點的突出是變式訓練的關鍵,通過多選、多練習重點知識,能夠讓學生掌握的更加牢固,對于一些較為簡單和普通的知識,可以點到為止。同時,教師必須選擇一些代表性的習題來進行示范,并能盡量起到鞏固舊知識的作用,通過例題的變化起到全面帶動的效果。另外,數學公式和定理是數學中的重點,也是變式訓練必須重視的內容,教師需要通過正確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靈活的使用定理和公式,而不是僅僅只會理論上的記憶,一用到習題上就束手無策。所以,教師可以將公式和定理通過變式訓練向學生進行仔細分析,進一步培養并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辨析能力。比如在學習“垂徑定理”時,其包括了直徑的定理知識和圓的直徑平分弦兩大知識,而學生需要在該環節學會兩者的區分,以及相關的公式。該知識的學習涉及多個方面的推論:第一,平分弦的直徑與這條弦相垂直,且平分其對應的兩條弧;第二,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且平分其對應的弧,等等。因此,其對學生的想象力有一定要求,如果平面想象力不足,則很難理解直徑垂直平分弦及弧的定理,學生連初步的理解都難以實現,更無法掌握和記憶,在面臨這方面習題的時候也只能蒙混過關,甚至很多學生一直到初中畢業都沒有領悟到該定理。所以,在學習不同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反復變化定理的方式,讓不同的變化去帶動學生的思維,通過重點教學的方式,才能引導學生將定理進行正確的判定。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通過自我領悟到知識重點,還能將該定理進行有效的運用。[3]
三、通過條件變化提高解題技巧
初中數學中的條件變式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其通過對已知條件的改變,讓問題的形式產生一定的變化,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進行思考,并能通過這種變化進一步掌握題型[4]。通常情況下,數學概念教學是引用條件變式最多的時候,其能讓學生對重點概念和內涵全面掌握,并能在實際運用時更加靈活的進行,對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很大作用。比如某練習題,“已知方程X2-AX-3=0的一個根是B(B≠0),學生需要計算出A=?方程的另一根為?經過對題的初步解讀可以發現,其主要是對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進行檢測,要求出A的值,需要通過代入法來計算,然后解出另一根。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將題進行變化,如果將B代替常數項-3,變式題便能引出,即X2-AX-B=0的一個根是B(B≠0),讓學生求出A+B=( ),教師可以給出四個答案讓學生選擇,第一是-2;第二是-1;第三是2;第四是1。雖然對原題進行了轉變,但該題依然圍繞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只是變化了其中的條件,問題和難度也會更大一些。通過接下來的變式可以知道,如果B為方程X2-3X+1=0的根,可以求出B3-2B2-5B+1/B2+1的值。通過這種變化條件的方法,可以將根的定義從不同角度來呈現,并能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更加容易。
另外,練習題是初中數學的主要學習方式,而很多題表面看上去毫無關系,不管是引用的公式還是定理都找不到實際聯系。但如果經過深入分析卻能發現,很多題在解題的思路以及內在本質上是大致相同的,解題的方法也大同小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的收集這類有關聯的題型,讓學生去相互比較,并通過解答方法來發現彼此存在的相互關系,這也是一種新型的數學思想方法,能對快速解答數學題產生有效作用。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的過程中,采用變式訓練的方式,其能讓學生通過多種思路去找到解題的方法,有利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不同形式的變式訓練,學生的課后作業也能大幅度降低,不需要在對同一類型的題進行反復、多次的練習,能在真正減壓的過程中領悟數學的含義,并有效提高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淑萍.變式訓練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的運用[J].神州(下旬刊),2014,(3):191-191.
[2] 蔣華,郭春蓮.初中數學變式訓練教學的探究[J].神州(下旬刊),2015,(11):61-61.
[3] 蘆霞.變式訓練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5,(32):183-183.
[4] 王慧靈.從初中數學變式訓練中激發學生思維能力[J].新課程·中旬,2015,(1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