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濤
關于發揮高校工會橋梁紐帶作用的思考
文/張 濤

高校工會服務教職工,需要工會干部切實領會并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真正走到教職工當中去,探索服務高校教職工的方法和內容,從而成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團結和激勵廣大教職工參與到推進高校的改革發展中來,為高校發展貢獻力量。
高校工會在服務學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緊密結合高校實際,把工會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不斷研究和創新高校工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的方式方法尤為重要。
高校工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1.以對教職工的高度責任心架起“橋梁”。高校工會干部是黨的政策的傳遞者,心系職工,為民造福,要把教職工當親人。如今,一些工會干部感慨“時代變了”“民情變了”,群眾工作難做,感覺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好用、硬辦法不能用。一些工會干部抱著“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的心態,凡事“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這不是工會干部應有的工作態度。我們必須把竭誠為教職工服務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教職工的需要作為工會的工作,將責任牢記心中,用實際行動服務教職工。
2.用職工易于理解的語言作為“紐帶”。高校的職工以教師群體為主,但從工會會員的角度看,還有臨時用工、勞務派遣員工等各種人員,知識層面的跨度比較大,工作內容的分工比較細。因此,在與教職工交流上,工會干部需要有針對不同的文化層次、不同的接受能力對同樣的問題做出解釋的功夫。學會用“易于理解的語言”來表達,這是擺在廣大工會干部面前的一大課題,應當悉心體悟、仔細琢磨它的特點和規律,讓教職工“聽得懂、記得住”,讓教職工“想聽、愛聽”,聽起來入耳入腦、入心入神。
3.以務實的工作態度贏得教職工的信任。工會干部深入群眾展開調研,真實掌握第一手資料;找到思想上有疙瘩的教職工主動“解疙瘩”,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要始終抱著全心全意為教職工服務的態度解決問題。只有把教職工的事放在心里,教職工才會把你記在心里,才能激勵廣大教職工貢獻聰明才智的積極性;才能架起黨和群眾心連心的橋梁;才能使工會工作適應深化改革發展的步伐。工會干部要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就要努力成為“知心干部”,用“走心”的方式,去感受教職工的冷暖訴求、呵護教職工的切身利益。
創新群眾工作模式,探索發揮高校工會橋梁紐帶作用的方法
充分重視小家建設,讓職工之家成為教職工的心靈歸宿。職工之家建設是中國工會事業長期堅持的一項工作,在高校開展職工之家建設是落實教職工主人翁地位、切實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加強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推進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舉措。教育工會通過在高校中開展小家建設考核評比,使得高校在建設小家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校風。評比中納入人文關懷、文化建設、創先爭優、弘揚勞模精神等內容,使得“以評促建”的工作得到提升。
加快網絡平臺建設,開通教職工知情交流的微空間。高校工會基本上是以各分工會為單位組織會員開展活動的。由于教師的工作時間不固定,會員的交流與溝通以及信息傳遞,通過網絡平臺就非常有效,尤其是微平臺的建設,拉近了會員間交流溝通的距離。一次投票,一份問卷,甚至一次網上討論,會員間的距離就能大大縮短,心就能迅速地拉近。
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拓展高校工會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對高校工會職能提出了新要求?,F代大學制度是高等學校的內部治理結構,包括大學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等。作為代表和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群眾性組織,從服務的深度來看,高校工會應積極發揮作用,向服務型、維護型和學習型工會轉變,努力成為參與學校決策的重要力量,要充分搭建好教職工民主參與和民主管理的平臺,引導教職工參與學校改革與發展,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從服務的廣度來看,高校工會發揮職能作用必須以服務和促進教師成長、學校改革與發展為目標。圍繞教育教學大局,開展職工素質教育,扎實推進暖心工程等工作。
高校工會服務教職工,需要工會干部切實領會并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真正走到教職工當中去,探索服務高校教職工的方法和內容,從而成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團結和激勵廣大教職工參與到推進高校的改革發展中來,為高校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