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其庸
人品既高氣韻高—談周懷民的藝術和鑒藏
◇ 馮其庸
編者按:本期推出周懷民先生集畢生精力收藏的書畫精品。周懷民是一位汲古出新的中國畫家,同時也是一位獨具慧眼的古代書畫鑒藏家。二者兼備雖古已有之,然于今已不多見。因為這需要深厚的學養、洞徹的目光以及出入古今的書畫實踐。其山水南北宗兼容,尤其鐘情馬、夏,進而創變出獨具面貌的青綠山水。太湖蘆蕩風物又滋養其獨特的筆墨樣式,人稱“周蘆塘”。周懷民先生一生儉樸,卻傾囊收購了一批宋、元、明、清古畫,其中不乏珍品。1984年秋,他將這些寶貴的收藏無償捐獻給家鄉。得益于歷代書畫收藏家的悉心收集保藏,方使得書畫藝術在歷史長河中發出璀璨的光輝。今年是周懷民先生誕辰110周年,謹以此專題紀念周懷民先生,并對周先生的壯舉表示崇高的敬意。
周懷民先生,是我的同鄉前輩,我們在20世紀50年代就交往了,至今已將半個世紀。
據周老親自給我講,他年輕時家境清寒,很早就離開家鄉無錫。開始是學土木建筑,抗戰時,來到了當時的北平,一面在電報局工作,一面卻刻苦學畫。由于他刻苦學習,又由于他聰明穎悟,所以他的畫很早就出名了。那時他與張大千、黃賓虹、齊白石等畫壇的名流時相過從。他在28歲的時候,就被徐悲鴻聘為國立北平藝專的教授。
周老在中國畫上是下過苦功的,他早年和中年時期的畫,是宗的宋元北方畫派,特別是以馬遠、夏珪的畫派為自己追慕的目標。所以周老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的畫,具有明顯的宋元山水北派的神韻和風格。宋元山水是以風骨見長,用筆勁峭斬絕,無論是山石、樹木等都可以看到他獨立不群、風骨棱棱的獨特風貌。
周老的家鄉是無錫,就在太湖邊上,真是“觀海則意溢于海”,太湖的水給了周老以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大家知道,在宋元的山水大家中,馬遠是以畫水出名的,至今他留下了不少水譜。周老遠宗馬遠,近師太湖,以水為師,得水之神,所以他畫的水,無論是穀紋漣漪,春生微波,還是雨斜風驟,波濤連天,總能下筆如神,得水之理趣。以此功力,他畫的蘆塘小景,使江南水鄉的人民覺得如入畫圖,所以他很早就有“周蘆塘”的美稱。然而,他畫的北戴河海景,雨橫風驟,涵渾浩淼,而浪濤澎湃,氣勢逼人,面對這幅巨畫,使人有“天外黑風吹海立”之感。可見他之善于畫水,又何止蘆塘小景。記得80年代,有個夏天,我恰好與周老一起在北戴河海濱休養,我們天天一起領略大海無窮的變化,還一起到了老龍頭、長城入海處。那時的老龍頭還未修復,危墻斷磚,直伸入海里,恰真像一條巨龍在飲海。我忽然游興大發,卷起褲腿,光著腳,一直深入大海去尋覓殘墻的盡處。我無意中回頭,卻見周老和周師母正在岸上老龍頭的廢墻邊揮毫速寫,而且全神貫注,不知身外還有何物。古人說“曾經滄海難為水”,而周老先生卻是“曾經滄海好為水”了。果然回京以后,他畫了一幅山水,題為《飲海圖》送給了我,我至今還珍藏著。他畫的巨幅山水如《白帝城》《高山流水》《黃山始信峰》《百丈飛瀑》等畫,都是大氣磅礴、風骨棱棱的傳世杰作。
新中國成立以來,周老曾周游祖國的大好河山,以他的彩筆,為祖國山河傳神。他描繪的一組南國風物冊頁,共百余幅,用筆流麗工整,設色雅潔,構圖巧妙,新意迭陳,反映了南國的山川風貌和民情風俗。周老游覽陜北時,描繪了革命圣地延安的風光。北京十三陵水庫建成之時,周老為作巨幅,以紀其實。鄧拓為作長題,一時嘆為雙絕。
我還曾與周老和周師母同游過清西陵,道出易水,即昔年燕太子丹送荊軻入秦告別之處,其旁至今尚有荊軻塔矗立山巔,而易水蒼茫,落日如胭脂,令人仿佛看到漸離擊筑、荊卿長歌之景。周老有感于此,曾擬作《易水圖》,惜諸事匆匆,至今尚未命筆。
周老還喜歡畫葡萄,而且自出新意,不落常套。他的葡萄既不是潑墨,也不是工筆,而是介乎工筆與寫意之間。特別是他畫的葡萄串,適當采用或參考了西洋畫的用色法,使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具有鮮明的立體感,簡直就像一串串掛在藤架上的真實的葡萄,使你感到飛鳥可啄、霜粉可觸。因之,“周葡萄”之名又復大噪于世,收藏家們以得到他的葡萄為榮。周老近四十年來,居西海之西,日對煙波,蒹葭蒼蒼,周植葡萄,秋來碩果累累,紫玉霜藤,秋意無窮,無怪乎他的葡萄有瓊漿欲滴之感。
除了上述山水、蘆塘、葡萄以外,我還喜歡周老的梅花,他的畫法一宗宋元,霜干如鐵,花紅如丹砂,令人感到真正是鐵骨丹心。
周老的書法宗文徵明,尤其是他中年以后的小字,可以說文意十足,非功力深厚者,不克臻此。

[明]董其昌 平林秋色圖軸109.8cm×54cm 絹本墨筆 無錫博物院藏款識:只應三竺溪流上,獨木為橋小結廬。玄宰。鈐印:董玄宰(白)
周老于書畫鑒定,亦是大家。我于鑒賞古書畫時,常常向周老請教,總能得到他切實的指點,于此獲益不少。周老鑒定古書畫的經驗、眼力,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而不是搬弄書本知識,所以他的鑒定多實踐經驗,多真知灼見。原因是周老自己歷年來收藏了不少宋、元、明、清的古字畫,例如他藏有宋人的《四喜圖》、郭熙的《松溪歸棹圖》、元人的《圉人曳馬圖》以及趙孟頫的真跡,還有明代沈石田、文徵明、董其昌,清代八大、石濤等人的作品。前些年他將這批書畫珍品無償地捐獻給了家鄉無錫市,無錫市專門為他修建了“周懷民藏畫館”。周老的這種愛祖國、愛家鄉的舉動,贏得了崇高的聲譽。
由于周懷民先生在中國畫創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崇高的聲譽,周老的畫一直被國內外的博物館作為收藏的對象。1950年毛澤東主席訪問蘇聯時,周老與其他幾位畫家合作的巨幅山水畫《岱宗旭日圖》就成為國禮。周老的畫還曾贈送給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日本的幾位首相中曾根康弘、竹下登、海部俊樹等。
1991年5月,周老和夫人計燕蓀應美國丹佛大學的邀請赴美作藝術和學術交流,并舉行展覽。周老的訪問獲得極大的成功,丹佛大學為此頒贈給他“榮譽教授”稱號。之后,周老又應聯合國的邀請,在聯合國舉行了畫展,一時引起了轟動。不少人想買周老的畫,為了展覽,周老都一 一謝絕了。周老在圣若望大學講學時,當場揮毫,畫了一幅水墨葡萄,一位老太太堅請要買,周老辭謝不得,即以畫款交給我國大使館作捐贈國內救災之用,周老的愛國熱忱于此可見一斑。
1992年,周老又為江澤民總書記訪日作《碩果累累圖》,贈日本前首相竹下登。1992年10月,周老和夫人又應日中文化經濟交流協會會長三浦一志先生的邀請,為紀念中日恢復邦交二十周年,在東京國際俱樂部舉行畫展,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周老已經是年近九旬的高齡,依然不斷追求中國畫的新意境,依然不斷為國家和人民作奉獻。周老的這種高尚情操和品德,實是畫壇的碩德,后學之楷模。
1994年2月2日夜1時于寬堂
責任編輯:歐陽逸川 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