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利挺
文/上海實業馬利畫材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文富
廣博攜旗下品牌高調亮相Paperworld China
文/利挺
第十三屆Paperworld China中國國際文具及辦公用品展覽會于9月21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
本屆展會由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及廣州外貿華南展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展出面積超12萬平方米。Paperworld China是當今紙制品及辦公文具界首屈一指的貿易盛會,每年都會吸引眾多國際一線品牌參展和世界各地專業人士的翹首觀展。
今年,來自德國、印度、英國、瑞士、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共有超過500家企業參展。廣博文具作為中國第一家文具上市企業、國內綜合文具實力供應商,攜旗下時尚文具品牌kinbor、fizz驚艷亮相。
kinbor,廣博文具旗下時尚文具品牌。自2016年初推出第一批手賬產品后深得粉絲喜愛,被熱衷的粉絲稱為“國內手賬領軍品牌”。同年參加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文具及辦公用品展覽,那也是kinbor第一次以完整的產品體系亮相于Paperworld China。相比去年,今年的kinbor以更豐富的產品內容、更成熟的產品設計出現,不可謂不驚艷。
秉承“真誠造物”的理念,kinbor延續一貫走心的風格特點,本次展會仍然以系列化、場景化的展示形式呈現:
kinbor“明星產品”:與黃油相機app的聯名產品黃油手賬展示區、kinbor與迪士尼《美女與野獸》套裝展示區在展會三天始終圍滿了慕名而來的專業觀眾。據悉,黃油手賬以其獨特的書衣手感設計,自8月產品上線即成為“爆品”、“明星產品”,本次展會現場也是引得體驗的觀眾尖叫聲不斷,吸引圍觀的觀眾一波接著一波。
值得一提的是,kinbor與電影《加勒比海盜》的聯名產品也在此次展會亮相,博得現場專業觀眾的好評連連。其他的聯名系列產品還有kinbor與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寧波博物館)、HelloKitty、知名畫家李知彌先生、九口山等國內外知名ip、品牌的合作產品,充分體現了kinbor打造有故事、有內容的文創產品的決心與發展一年多來累積的強大的品牌號召力。
為滿足不同場景下粉絲的消費需求,kinbor設計師團隊圍繞不同的主題故事設計開發了多種規格的手賬結構,包括常規A5/A6、活頁手賬、拉鏈款手賬、旅行款手賬、week……通過文具與消費者建立情感溝通,傳遞和引導新的生活理念。
“門系列”、“九點后系列”、“有溫度的相冊”等新品,以及經典款晚安主題手賬也是本次展會觀眾討論的重點。
和紙膠帶因材質特殊,與普通膠帶有幾點不同:徒手撕拉、反復粘貼、可書寫等。kinbor和紙膠帶設計囊括了多種景物和插畫師原創設計,材質緊密,持粘力佳,相比日本進口膠帶,又在價格上更勝一籌。
通過kinbor的數十款紙膠帶產品,向觀眾呈現一個龐大的kinbor和紙膠帶王國。從基礎款到動物、人物、食物、建筑等主題圖案,對此,kinbor相關設計師還透露,這里并沒有展示出全部的和紙膠帶產品。即使這樣,和紙膠帶展示區也成為觀眾駐足討論的熱門區域。
“跳躍的色彩是我的標簽,蓬勃的朝氣是我的精神”。不僅kinbor在時尚文具領域風生水起,廣博旗下的另一時尚辦公品牌fizz自成立以來,也迅速在辦公用品領域掀起了一陣絢麗多彩的風潮,甚至在各種熱播電視劇里頻頻“客串露臉”。在Paperworld China 2017,fizz將仍舊延續其豐富的顏色和簡潔的設計風格,用大色塊的形式傳遞新一代年輕人時尚辦公的新理念。
kinbor和fizz的母體公司廣博文具自1992年成立發展至今,從單純的外貿型企業到如今成功轉戰國內文創市場,從傳統的制造企業到適應當下經歷消費升級聚變的新市場的創新型企業,廣博文具始終走在轉型發展的路上,期待廣博文具迎來更好的發展。

文/上海實業馬利畫材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文富

上海實業馬利畫材有限公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的美術顏料和各類配套畫材的專業生產經營企業。馬利品牌是創牌已達98年的國貨老牌,也是我國藝術類商品中的國貨名牌,并先后榮獲了“中國馳名商標”、“上海市著名商標”、“中華老字號”等榮譽。近年來,馬利公司堅定實施“專業提升品牌,品牌推進市場”的整體發展思路,強化品牌經營,進一步拓展國際國內市場,做大做強馬利品牌,連續多年銷量穩步增長。雖然馬利近幾年發展勢頭不錯,但是“居安思危”這四個字是馬利人時刻牢記在心的。目前在國內外經濟環境顯著變化、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們的企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轉型升級是企業永恒的主題,也是企業永恒的難題。有什么樣的時代就有什么樣的企業。現在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快,企業的淘汰率越來越高。時代變化成什么樣,企業就要跟著變化成什么樣。借用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里的第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在我們這個時代里,互聯網不斷的改變著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掀起了一個又一個浪潮。互聯網對于企業來講也是這樣,如果我們能跟上互聯網的步伐,互聯網時代對我們就是最好的時代;如果跟不上,互聯網時代對我們來講就是最壞的時代。美國公布的資料顯示,1937年美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70年,現在的平均壽命僅為15年。中國企業的壽命更短,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為2.75年。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壽命的變化更快。很明顯的一個案例發生在手機行業。手機行業原來的老大是摩托羅拉,后來的老大是諾基亞,現在變成蘋果了,這就是時代造成的。因為摩托羅拉代表的是模擬技術時代,而到了諾基亞當老大的時候,時代從模擬技術變成了數碼技術時代。蘋果的崛起是在互聯網時代,蘋果手機已經不再是一個通訊工具,而是云計算的終端。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對于創業創新做了進一步的工作指示,同時多次提及了要利用“互聯網+”的力量來進一步深化改革。“互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升級版,不僅僅是工業化,而是將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來,并與工業、商業、金融業等服務業的全面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互聯網+”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前幾年隨著電商的攻城略地大肆蠶食,傳統企業的危機感與日俱增。有不少企業開始主動“觸網”,多途徑學習“互聯網+”時代企業如何轉型。目前,就美術行業來說,大多數屬于中小企業,自身的局限無法對繁雜的銷售渠道進行管控,雖擁有品牌卻無法真正掌握網上渠道,即便觸網做電商,也只是網絡零售;中小規模企業進駐電商平臺,多元市場渠道初見規模,但規劃不足,還停留在賣貨階段,僅將電子商務等同網絡營銷和銷售輔助渠道。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傳統企業只有順應潮流,打造一條互聯網+制造業生產供應鏈,方能站在時代的潮流上,順勢而上。
眾所周知,馬利也是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企業,馬利要做大做強不僅僅需要與時俱進的思維,更需要做好產品做好創新的毅力,在互聯網+的大背景影響下,馬利必須具備雙線思維。
對于像馬利這樣的企業來說,產品為王,只有做出讓消費者愛不釋手的產品才是王道。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的運用,可以精準快速的反映大多數客戶的需求。企業可以有目標的進行開發、生產,從而降低風險,最終就是降低成本。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好的產品,更需要好的平臺。互聯網時代,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就是做平臺型企業。因為只有在平臺上,所有資源才可以快速配置。傳統經濟時代,企業的方向用一句口號概括就是“做大做強”。但在互聯網時代,這個口號應該審慎考慮。因為互聯網時代不是“做大做強”,而更應該是做平臺型企業。互聯網時代,工業資本主義的原動力變成了平臺。所謂平臺,美國有一個定義非常好,就是快速配置資源的框架。因為只有在平臺上,所有資源才可以快速配置。平臺具有兩個特性:第一是開放,第二是資源。在營銷行業里面,電商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傳統商業的發展速度,因為電商有三大平臺:第一是信息交互平臺,第二是支付平臺,第三是配送平臺。在信息交互平臺上,所有的購買者、銷售者、其它廠家的所有信息都在這個平臺上可以見到。但如果到一個商場去,就不可能獲得這么多信息。原來,只要商場做得非常大,做到第一,別人就很難跟你競爭。淘寶網早就可以做到一萬億,而一個實體店要做到一萬億很難。淘寶網還在繼續成長,原因在于它搭建了平臺讓所有資源都在上面運行。
馬利目前的狀態是產品種類繁多,在線下有近千家專賣零售門店,未建立統一的產品、庫存及訂單體系。實體門店由于商品眾多,大多為手工分類銷售收銀,銷售數據與商品無法打通;無法精確統計單品銷售情況。馬利線上雖建立了網購渠道,但沒有建立統一的訂單及分配體系。
我們意識到制約馬利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已經開始解決這樣的痛點和難點,目前馬利智慧門店的構思正在論證階段:
·單品化體系建立,構建馬利標準產品庫;
·銷售體系建立,構建馬利零售管理系統,實現商品,庫存,訂單,支付監控管理;
·會員營銷體系建立,通過App實現電子會員體系,實現會員營銷及線上的會員服務體系;
·智能POS售賣體系,構建線下門店的智能POS系統,實現業務開單,融合支付,智慧營銷及網絡訂單的處理。
在此基礎上,企業的交易、服務和企業的傳播結合在一起,形成行業化的解決方案。在此之上,交易數據、社交數據、行為數據結合在一起形成消費者完整的畫像以后,未來就是經馬利的消費者。隨著企業價值鏈互聯網化之后,在服務的交互環節形成全渠道,目前馬利門店提供的僅僅是售賣功能,未來的體驗可能有服務、教育、場景化一系列增值的服務,同時終端的環節不再是單獨門店,它能給消費者帶來綜合的感知。傳統企業互聯網化,在當下可以通過三個步驟進行互聯網化路徑的延伸:一是傳統企業內部價值鏈的碎片化,就是數據化。這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可以用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可以用數據完全進行延伸。二是在數據的基礎上跟企業價值融合,形成片斷化的優化。三是在此基礎之上,有些傳統企業升級為平臺化的企業。
傳統企業的競爭力,更多地體現在產品上,誰能夠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誰就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勝利。相反,用戶服務在很多時候被企業視為一種成本,在整個企業的價值鏈中并不處于最重要的地位,一般說來,生產和研發環節才是企業視為價值產生的重心。
但是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信息可以無障礙地流通于企業內外,消費者能夠以更廣泛的角度和更快捷的方式了解企業的信息,彼此能夠跨越地域和時間的隔離,頻繁地把對產品和企業的評價進行互動,形成對企業前所未有的影響力。過去基于一切信息不對稱下的企業優勢資源,在互聯網讓世界扁平化的過程中,越發顯得弱化甚至于消失。這個時候,企業的競爭優勢,實際上已經從專注于內部產品的生產制造,開始向外轉移至對用戶的分析與服務,以及對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的構建及合作上,價值的內涵依舊是企業的產品,但牽動價值的引擎不再專屬于企業和生產制造部門,而是同屬于與用戶建立最終聯系的客服部門。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要想存活,其專業化能力不僅僅體現在具備產品競爭力,還體現在更好地建立和維系與用戶的互動關系的能力,更好地為行業合作伙伴帶來商機和共贏價值的能力。也就是說,企業首先要具備的不是產品競爭力,而是全新的流量競爭力和平臺競爭力。
流量競爭力包括創造流量和了解需求兩個切入點。在過去,流量可以理解為人流量,靠的是店鋪的地理位置,所以黃金地段永遠是企業競爭的焦點戰場,因為那里的人流量最多,帶來的商機最大;但是在網絡經濟中,即使企業以高價贏得市區最繁華的商業地段,也不見得就能讓巨大的人流量轉化為利潤價值,用戶可以在線下商店試用商品,然后通過手機尋找到最便宜的網店,一鍵實現購買。同樣,過去靠降價促銷的手法引來的搶購一陣風也不可能持續。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思想革命,是“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敢于不從產品本身賺錢,才有了免費思維的出現。后來大家發現,免費才是最能獲得流量的武器,免費思維是提升用戶競爭力的至關重要的一步。當然,企業必須學會更準確地了解用戶需求,這里面包含兩個誤區,一個就是通過傳統的問卷調查方式獲取用戶需求,但用戶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產品,而是關心是否有產品可以解決問題。當年福特的名言:假如我問客戶想要什么的時候,得到的答案可能是速度更快的馬車。另一個就是堅信創造客戶需求的理念,以技術領先為導向,相信自身能夠預判用戶需求,當年IBM早于微軟研發Win95之前推出了OS2操作系統,功能更強大,占盡天時地利,但最終敗北,原因在于自身在做市場調查之前已經給用戶設置了一個產品框架,用戶只能在1和2之間選擇,但其實用戶想要的是3。所以開放式創新和參與式互動才成為現今很多企業的目標,讓用戶參與到產品的制造過程中,能夠最有效地與用戶需求吻合。
互聯網讓傳統的產業鏈變成了彼此連接的產業生態系統,優秀的企業一定是能夠為生態伙伴提供價值的,打造平臺就是最好的與人合作的方式,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從產品化走向了平臺化。平臺競爭力包括大數據能力和基礎服務能力。平臺賴以生存的基礎一定是大量的用戶群體,所以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夠做成平臺,必須是已經有了穩定的用戶規模的企業才會進行平臺化轉型。用戶數背后就是用戶的大數據,騰訊通過微信、阿里通過淘寶、百度通過搜索掌握了大量的互聯網用戶數據,通過數據的挖掘,企業能夠真正了解用戶的偏好,能夠有針對性地定制營銷服務,這就是平臺最大的財富。正因為有了大數據資源,才會吸引更多的中小商家和行業外企業加入平臺,提供各種各樣的產品,平臺提供者需要做的就是維護好這些進來做生意的企業,給他們最基礎的服務資源,比如支付能力、計費能力、宣傳渠道、廣告位等,幫助這些商家賺錢的能力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最后,企業還是要回歸產品本身,做好一個產品專家,思考怎樣的產品能夠為自己帶來價值,這個價值一定是滿足了前面兩者之后帶來的,而不是一開始就有的。產品競爭力包括極致的產品功能和良好的體驗服務,傳統工業時代的產品是以功能取勝的產品,功能越多越全才好。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明星產品,恰恰不是那些大而全的產品,往往就是靠一種核心功能打動了用戶,獲得了市場,所以才會有專注極致的產品思維以及由此構建的企業定位。
另外,服務越來越成為產品價值的核心部分,上世紀90年代,IBM就已經開始轉型為服務提供商,將硬件投入大量減少,將PC業務出售給聯想,收購普華永道和幾十家軟件公司等等。現在服務的內涵進一步擴大,用戶越來越重視良好的使用體驗,比如簡單易上手的產品,遠勝過說明書厚厚一本的產品。
在企業的競爭力重構上,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側重,但是一定離不開流量、平臺和服務的維度。互聯網帶給企業的生存法則,就是從傳統的“以我為出發點,以產品引導顧客”的思維中跳出來,轉型為“以用戶為中心,打造用戶需要的產品服務”為目標。歸根到底,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如何重構自身的競爭力,可以總結為三句話:首先要考慮的是我能為用戶創造什么價值?其次要考慮的是我能為行業提供什么價值?最后要考慮的是我能為自己帶來什么價值?
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馬利要正確審視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滲透、改變甚至顛覆,擁有互聯網的思維(即不斷更新思維),同時也不要忽略自己的線下優勢,在堅持做好產品、服務和管理的同時,借助互聯網+大數據進行精準的營銷推廣,打造企業線上線下互動營銷的O2O閉環。“互聯網+”時代,作為國內美術顏料行業的龍頭企業,馬利人相信通過傳統制造實業與互聯網新經濟的深度融合,將為馬利插上騰飛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