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雪霖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關于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這個問題也一直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大熱點問題, 這一現象的存在極大地損害了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 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負擔過重的奧秘一方面在于浪費時間去背誦那些不需要背誦的東西,另一方面在于那些用來掌握必須牢牢保持在記憶里的知識的時間沒有正確的加以利用,并提出了想要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以及我國關于減輕小學生學業負擔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負擔;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 已成為困擾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上海、北京等地的調查組的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大量的“超綱”“超量”“超時”現象。過重的學業負擔壓制了學生的實踐活動, 剝奪了學生的時間和空間, 損害了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 必須把學生從過重的學習負擔中解放出來, 讓學生有自主學習、全面發展、發展個性的機會。
二、學生負擔過重的原因
關于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這一個焦點問題,教育部此前已經做出了相關的規定,但是這一規定具體落實下來需要我們一線的老師們去進一步的細化,要在保持學習效率的前提下去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那么就必須清楚造成學生負擔過重的原因。在學生的學習階段中,越到后面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就越少,而自由支配時間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他們的興趣,孩子們獲得的知識越來越多,但是他們的學習卻并沒有變得越來越輕松,而是越來越艱難了,而這根源要到教學過程本身中去找。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背誦那些不需要背誦的東西,例如有的知識不需要學生去背誦,在于去理解和運用,學生卻在背誦它,結果使得記憶負擔過重,以致在學生的頭腦里連那些為了進一步順利學習而必須記住的材料也無法保持。還需要注意的是對知識的學習應避免機械識記和死記硬背,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將背讀交替進行、背寫結合。對于用來掌握那些必須牢牢保持在記憶里的知識的時間沒有加以正確的利用,忽略了由深入思考事實向熟記規則的過渡,理解不是一下子實現的,而是逐漸達到的。如果一條規則是沒有經過透徹思考過足夠數量的事實而硬背下來, 卻不懂得它,那么就連記憶也是不會牢固的。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的識記,實質上就是知識的運用。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時候運用它們,又在運用知識的時候掌握它們,學生的腦力勞動成為創造性的勞動,因而就變得更為輕松了。
三、解決策略
學生的學習日被各種學校功課塞得越滿,給他們留下的可供思考與學習的時間越少,那么其負擔過重、學業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們應該給予學生適當的自由支配的時間。當然給予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就需要教會學生如何支配安排自己的自由時間,需要教師和家長的逐步引導。
學生的學業負擔的減輕不僅體現在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上,還體現在教師作業的布置上,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內容應符合課程標準要求,超范圍、超標準的作業盡量不布置。考慮不同學生的能力范圍,作業的難度以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為準,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適當布置有一定難度的參考作業。作業數量適宜,難度適中,不搞“題海戰術”,使學生負擔過重,更不要把作業當作懲罰的手段,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在王榮生老師《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中曾提到關于把作業當作懲罰的手段這個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些微小的方式都會影響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例如,我們一直在強調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贊美和欣賞,而我們有的教師卻以罰抄生字詞之類的行為來懲罰學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將被日漸消磨,不過只剩下機械的抄寫;同時也要注意作業題的難度要依次增加;形式要多樣,要求要明確,布置作業要提出明確的要求,規定具體完成的時間,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以及完成作業的方法可進行必要的指導。
四、結語
學生學業負擔的減輕也意味著教師教學活動的改變,那么我們教師又該如何去適應這一轉變?我們既要學生學業負擔得到減輕,學業的質量和效率也需要得到保障,這是值得去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蘇 珍.小學生學業負擔問題的對策研究與理性思考[J].科教文匯,2008(5).
[2](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