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巖
(鐵嶺市土地開發整治管理中心,遼寧 鐵嶺 112000)
凡河流域農田徑流污染負荷分析及防治措施
馮 巖
(鐵嶺市土地開發整治管理中心,遼寧 鐵嶺 112000)
凡河是遼河一級支流,位于鐵嶺市境內,發源于鐵嶺縣白旗寨鄉東滾馬嶺,凡河流域地形復雜,東西長,南北窄,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以鐵嶺經濟開發區為界,分為兩部分。東部為低山丘陵,屬吉林哈達嶺的延續部分,海拔平均在200~300米之間,西部為遼河沖積平原,地平土沃。在距河源40.7公里處建有一座大型水庫——榛子嶺水庫。全長102公里,流域面積1180.5平方公里。凡河流域主要功能是為流域內農業灌溉及泄洪,農業經濟產業主要有水稻、玉米、畜牧業、蔬菜等.凡河水源主要來自上中游山區的降雨,流量榮枯相差很大,僅30余年統計,洪峰流量大則可達2390平方米/秒,而枯水時經常斷流。凡河流域內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針闊混交林地帶,植被種類繁多,共有植物50科115屬455種。
國外農業面源污染主要是種植業土壤侵蝕和化肥流失導致的面源污染,主要表現為:施肥方法較粗放,在春夏多雨季施肥,加劇流失量;農藥使用過程中,霧滴或粉塵微粒隨風飄移沉降進入水體以及施藥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污染水體等。
量
根據農田徑流污染物排放系數,凡河流域農田徑流污染物產生量COD為5706.9噸/年;氨氮為2853.5噸/年,具體計算結果見表1。
農業面源污染物入河量即農田徑流污染物流失量,有一個系數的概念,一般計算農田污染物流失量時取產生量的1%~10%。根據鐵嶺歷年暴雨出現的頻次,確定該系數為3%,以此計算農田徑流污染物流失量。凡河流域農田徑流污染物流失量COD為171.2噸/年;氨氮85.6為噸/年,具體計算結果見表2。

表1 凡河流域農田徑流污染物產生量(噸/年)

表2 凡河流域農田徑流污染物流失量(噸/年)
因降水沖刷、淋洗的損失。③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基于土壤測試技術和肥料田間試驗,通過采集土樣并進行分析,結合作物本身的需肥情況、土壤自身的供肥特點以及肥料本身的施肥效應針對不同區域提出肥料的配比量和建議施用量。因此,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引導農民自愿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能夠逐漸降低化肥施用量和流失量,降低農田化肥盈余。④耕作管理措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源頭控制措施,貫穿于整個農業生產生活中,對種植業污染減排作用貢獻最直接。大力推廣帶狀農作、秸稈還田、作物留茬、少耕或免耕等保護性耕種技術,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侵蝕,減少面源污染流失。⑤推廣水肥高效利用技術,如大田作物采用噴灌代替地表漫流灌溉系統、水稻采用間隙式節水灌溉模式,降低土壤侵蝕,減少農田尾水流出和化肥流失。如以太湖周邊武進區水稻種植為例,按照平均年份水稻生長特性情況,可確定水稻灌溉適宜水深上下限,這樣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降低田面水流出的概率,減少面源污染流失。
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會對其進行懲罰性罰款,數額非常巨大,直接會導致企業賠償不出而關門倒閉。所以,污染和罰款力度是直接關系,目前我國對此已高度重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21世紀的中國將不再用環境換發展,取而代之的是加大水污染處罰力度,全面實現我國環境向良好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