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建男
占領藍海市場 發展農村電商
文/郭建男
“互聯網+”所代表的新經濟形態下,農村電商已成為必爭的藍海市場。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電商都在以裂變的速度入駐。國家也在加大改善農村電商發展環境、培訓農村電商人才、農村電商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力度。廣闊的市場前景充滿了吸引力,無論是農企或者個體都希望能夠分得一杯羹。

在當前經濟進入新常態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主要是農業增效、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城鎮化深入加快縣域經濟建設的發展,由此產生的農村電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產業方方面面,創業就業、創新政企工作、助農增收等,都可以通過發展農村電商來實現。但美好前景下依然存在著各類問題。
農村電商服務領域沒有巨頭出現。農村電商平臺有阿里、京東、蘇寧等占據半壁江山,不管是賣農產品還是買工業品,80%的農村消費者都會選擇這三大平臺。然而,在農村電商服務端,比如物流服務、技術服務、設計服務、冷鏈等方面還沒有出現這樣的巨頭公司。
線下實體店煥發生機。傳統電商已死,“互聯網+”實體店將成為電商平臺搶食的重點。其實,目前農村實體店,包括大小超市、店鋪、連鎖店也已經飽和。但實體店的轉型依然沒有完成,如果出現一家“互聯網+”實體店的商超或許會破解農村買賣的尷尬。
微商模式不可小覷。微商模式尤其是農特微商的模式把農特產品賣給城市用戶,還有一些在農村做微商的人通過微商模式把化妝品、工業品賣給農村的人。當前還有一些從事微商的人已經開始布局線下了,這也就是微商+實體店的模式。未來這套模式將會在農村非常走俏。
近年,食品安全環境堪優,降低偽劣產品混入網購平臺,全面保障食品品質,捍衛消費者權益,已成為當前食品電商亟須解決的問題。食品安全是食品電商最重要的命脈,把握住食品安全就等于把握住食品電商的命脈。電商做食品應把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低價”的食品作為謀求生存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對食品安全要有完整、嚴格的檢測標準、管理制度和處罰措施。電商要做好食品制度的完善,應在供應商審核、產品入庫檢查、存儲配送管理、售后產品質量問題處理及追溯4個階段進行監督保障。
食品電商更應倡導“先溯源、再購買、保安全”的新消費理念,持續不斷地對商城內部員工、入駐商城的商家灌輸這一經營理念,堅持為國人提供安全、放心、健康食品。基于此,食品電商應建立完善相應的食品安全保障機制。
發展電商就是增強地區經濟綜合實力,贏得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也是農民增收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和升級,從而推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大力發展中國農村電商,為工農業等物質能源產業的信息化改革服務,更好地促使它沿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形成信息化、數字化、商務化。現在,農業經濟增長對物質投入的依賴趨于減弱,而越來越依靠信息勞動,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識的投入。
農村電商的出現和發展對農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電商的發展使農村的產業發展網絡化、在線化。產品的銷售、售后服務都在線上進行,改變了農業以前的生產和銷售模式,促進了農產品按照市場的規律生產、定價和銷售,農村電商的發展吸引了一大批農民以及新生代農民。回鄉創業就業,提高了農村居民的就業率以及農村社會結構的不斷更新,使農民的收入不斷增長。農村電商的發展將極大地提高農村的經濟競爭力,有利于實現城鄉經濟的均衡發展。
電商扶貧,顧名思義就是把“互聯網+”納入到扶貧工作體系。這項工作對拓寬貧困農戶的增收渠道,增加收入,進而推動貧困地區的產業升級換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講有五點:
一個是客觀形勢的需要。貧困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就要通過電商。貧困地區已經錯過了工業化的班車,但是需要通過搭上信息化的班車讓貧困群眾增加收入,讓它有可能趕上全國的平均發展水平。另外,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和經濟結構的重大變革,如果錯過這次機會,貧困地區會進一步被邊緣化。
二是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的需要。副總理汪洋在2015年年初視察浙江臨安淘寶村的時候指出,“農民電商要把更多的山林寶貝放上網”,意思就是拓寬農民的收入渠道,關鍵要解決好農副產品的銷售問題。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2015年兩會的時候,與福建的容中村簽署了一個非常特殊的協議,他每年自掏腰包兩萬塊錢購買福建省寧德的一個貧困村的一畝茶園,每年這個茶園給他一部分茶葉,他就去推銷。這也是對消費貧困地區的農副土特產品的一種扶貧,叫消費扶貧。
三是增強農戶致富能力的需要。通過電商扶持以后再培訓農戶,有助于解決農戶的脫貧問題。
四是電商的發展會促進當地的公路、交通、物流各方面的建設,對整個貧困地區的發展會帶來很大的好處。
五是更新換代的作用。貧困地的產業通過扶持以后,使小而全的產業逐漸變成大而強的產業,這樣貧困地區的產業,農民的增收就有幾大支柱產業在支持,農民的增收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傳統農產品的產銷過程環節多、復雜且透明度不高,其交易市場集中度較低,買賣主體眾多,交易信息的對稱性較差。而農村電商跨越時空限制的特性,使得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非常適合分散的買賣主體從網絡上獲取信息并進行交易。尤其對我國地處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的西部落后地區意義更為重大。我國地域遼闊,個別地區地形地質條件又不利于交通,信息不靈通,這就造成了產銷脫節及資源、產品無法輸出的問題,而商品只有賣出去才能得到社會承認,其價值才能得到實現。因此,有必要在農產品生產中導入農村電商,充分發揮其所具有的開放性和全球性的特點,打破傳統生產活動的地域局限,使農產品交易成為一種全球性活動,每一個網民都可以成為目標顧客,擴大農產品市場空間,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增產不增收”問題,為農民創造更多的貿易機會,擴大他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