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筑 夢
農產品觸電都被物流“拍”過
文/筑 夢
20世紀90年代中期,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活動在美國出現,成為國際電子商務發展的起點。我國電商起步雖晚,但勢頭不可小覷。據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2016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6.1萬億元,同比增長19.8%;網上零售交易總額達5.16萬億元,同比增長26.2%,我國世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地位進一步穩固。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與普及,遠居鄉村的農產品也開始逐漸“觸電”上網,期待搭載互聯網的順風車走出鄉村。此時,農產品電商儼然成為電商領域的又一片“藍海”。人們看“藍海”是充滿利潤和誘惑的新興市場,從業者看“藍海”則大多有點遭遇“風浪”的滄桑。這“風浪”之一,便是物流。農產品觸電都無一不被物流“拍”過。
電商給了農產品“出名”的機會,但卻沒有給它“獲利”的實惠,這是很多農產品電商從業者面臨的共性問題。6月在遼寧開的一場電商討論會上,一位來自營口的稻米種植戶的發言讓在場所有人心情沉重。1 100畝稻田,精選優質品種,進行改良土壤,標準化生產,“我不敢稱第一,但我敢說自己是全省前十”,生產者朱宏威對于自己的管理和產品有這樣的自信。但當優秀的大米觸網銷售,與產品等價的物流費用讓原本令人興奮的交易“利潤為零”。面對著生產付出與利潤收益的巨大反差,這位不畏生產苦累的種植者在面對物流時哽咽了。種植紅薯的李遷在嘗試“紅薯南下”的時候,同樣面臨物流成本過高的問題,“農產品電商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物流的問題,我的紅薯如果往南方城市賣,物流成本太高。”
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普貨農產品大多都面臨著嚴重的物流問題。單價優勢不明顯,重量卻占用了物流的大部分費用,最終結果是要么商家不敢賣,要么消費者不敢買。大眾型的農產品如大米、果品等是否就不適合電商來銷售呢?也不盡然。沈陽農業大學教授楊肖麗認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商確實提供了突破區域限制的途徑,但農產品一定是有半徑的。大型企業可以得到更優惠的物流成本,所以在整個商業系統里面,有較好的成本優勢。而一些中小農戶,雖然有高品質的產品,卻因為成本問題,沒辦法得到好的溢價。建議農戶可以嘗試小范圍的品牌化,小區域的品牌化,或小群體的品牌化,盡量減少物流成本對利潤的消耗。新農商學院創始人、中國農村電商引領者辛巴建議,“營銷平臺首先要解決物流問題。農民承受了太多的社會成本,而這些社會成本讓農民買單,就會降低農民的收益。降低農產品的物流成本,政府可以考慮采取補貼生產主體等手段降低農民的物流投入,采取多種方式為優質優價背書。”

在生鮮電商圈子里有句話“得物流者得天下”,可見物流對生鮮電商的重要。據統計,我國生鮮品類的損耗約為20%~30%,大部分是在產品流通過程中發生的。如何保質準時保鮮,將商品完好無損地送到消費者手上,是生鮮電商物流中的難點。
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接近4 000家,其中僅有1%盈利,7%巨額虧損,88%略虧,4%持平,總體上95%的都在賠。上文說農產品“普貨”物流價格高昂,但與生鮮電商的物流問題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生鮮電商一般運送的都是對保鮮具有很高要求的產品,在運送過程中需要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但要自主建設完善的冷鏈物流往往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這樣的巨額投入讓一大批生鮮電商企業在燒錢擴張的路上倒下。同時如缺乏良好的行業規范及標準、物流配套設施落后、服務差強人意等問題也成為制約生鮮物流發展的主要原因。菜管家創始人、上海農業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長占錦川坦言,生鮮電商的路十分艱難,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冷鏈物流運輸問題。菜管家運行中在冷鏈物流上也做過多次嘗試,如嘗試自己去建設冷鏈物流等,但投入成本都非常高,而且效果也并不理想。對于菜管家來說,冷鏈的配套體系必須非常完善。最終菜管家選擇了光明公司,借助光明送奶體系來做菜管家的冷鏈運輸。
雖說農產品電商中的物流難題“拍”得從業者有點暈頭轉向,但有難題就有破解,人們依然對“藍海”充滿向往與渴望。
一些大的電商企業已經開始謀劃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
菜鳥——整合、共享冷鏈資源,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完整的B-B-C冷鏈物流模式。菜鳥負責把控品質、冷庫準備、末端配送等相關環節,專業的第三方冷庫服務商來負責冷庫的日常運營。從而形成一個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

京東——京東自建了強大的物流系統,包括智能物流中心、大型倉庫、配送站點等。同時,京東嚴格把控標準,實現標準化運營,為整個物流環節提供了保障。

國家在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也特別提出要“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也會“支持農產品電商平臺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商貿、供銷、郵政、電商互聯互通,加強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完善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加快構建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強農產品產地預冷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完善鮮活農產品直供直銷體系。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支持,將成為其發展前進的有力推手。
農產品電商遭遇物流難題,是產品、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執行等多方面的原因,但無論問題有多難,從業者們仍然滿懷希望,因為有問題才有進步的空間。農產品電商的藍海雖然滿是風浪,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來前景依然十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