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 旭
植保無人機企業的順勢時代
文/紀 旭

近年來,在遼寧參與植保無人機經營和作業的企業越來越多,植保無人機從概念到現實雖然短短幾年,但是發展十分迅猛,大量企業投入資金希望分而食之飛防植保的“蛋糕”,但是縱觀無人機企業,其技術水平和經營水平參差不齊,經營理念模糊不清,終端用戶更是存在選擇上的難題。
首先就水稻植保來說,機械化植保是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的薄弱關鍵,現在植保的方式大概有三種,人力背負式噴藥機、噴桿噴霧機和無人植保機。背負式噴藥機容易引發打藥人中毒,而且作業環境惡劣,在當下農村勞動力緊缺的情況下,沒人愿意從事廉價的噴霧工作。噴桿噴霧機作業,若是在激光平地作業過的水田地里工作會減少壓苗量,若是小田塊增加轉彎,會壓到更多水稻苗,農民也存在接受問題。而無人機作業不僅可以減少中毒事故發生,而且不傷苗,降低勞動強度。
其次,很多企業是只具備航空技術,從事遙感、電力架線、高空攝影等行業經驗,將自己的機器加上藥箱和噴霧系統,就跨行業搞農業植保飛防,對植保一無所知,對作物農藝知識不了解,更對飛防藥物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作業時,農民要噴什么藥物,飛防服務需要給農民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和建議,想通過無人機飛防植保賺錢,企業是需要知識“深耕”的。
當前,植保無人機企業批量涌現,但個別植保無人機企業管理較為混亂,不管農藥是否適合植保機噴施,最終導致藥效表現不理想。根據本人了解到的,遼寧省有些人在2016年用某品牌植保無人機在南方承攬植保作業,專門挑急活干,采用手動操作,達到極限速度,不顧噴灑作業效果,一味圖快,而且多地流動作業,作業效果農民無法接收,干完活,找不到人,“黑鍋”就實實得背到了植保無人機自身質量上。這此個例給本來正在發育階段的植保無人機作業市場抹了黑,也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障礙。
首先,建議企業整合形成無人機生態聯盟。
植保無人機企業是無法單獨完成植保作業,懂電子、航空的人未必真的了解農業植保,很多無人機企業是從其他行業起家,看到無人機能拓寬產品使用用途,就紛紛入行。而農民需要的植保服務就像病人去醫院看病一樣,醫療器械再高級,開藥方的還是大夫。而植保藥劑企業也要針對無人機作業,調整藥劑濃度,專門研發適合飛防的藥物和懸浮劑等。只有這樣多家技術專業融合才能實現無人機植保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多企業聯合形成生態聯盟非常有必要。
其次,不忘初心 遵循市場規律。

農民是植保無人機的目標客戶群,那么就必須研究農民的消費心理,農民更加注重口碑,如果鄰家的地用了無人機服務,效果不錯,那么在價格合理的情況下,自然也會選擇植保無人機。這也是為什么農機技術推廣要設立示范田,只有好的效果才最有說服力。這也是為什么反復強調無人機企業找相關部門扶持意義不大的原因。農民種地是行家,他們已經積累出一套農業實踐經驗,若沒有實際的例子,即使利用行政手段也干預不了農民的種地模式以及已形成的固化思想,所以應該以遵循市場規律前提。
最后,創新改革 服務應適時轉型。
植保機企業若想獲得可觀效益,在改變運營模式的同時,更應該在作業服務上改革創新。推崇高工效農藥、高工效植保、高工效用肥,依靠高效服務種植戶來降低作業成本。目前植保機常規使用的噴霧量都屬于常量噴霧,特點在于噴霧量大,霧滴粒徑大,但在作業成本上明顯不占據優勢。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大量試驗研究后,研究出與設備配套的超低容量液劑及低容量液劑產品,如殺蟲劑、殺菌劑、營養調節劑及除草劑產品。廣西田園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登記飛防超低容量劑型的企業,同樣也是國內率先利用無人機參與農業植保的企業。利用無人機掛載超低量噴霧設備和高工效農藥制劑,該服務項目已經廣泛應用于水稻、甘蔗、玉米、棉花、小麥、蔬菜、果樹等農作物及林業病蟲防治。
植保機利用超低容量和低容量施藥技術,可大大降低施藥時水的用量,降低勞動強度及節省工時等優點。該技術用于蔗田、玉米田苗后除草,每畝僅需施藥液7~8 kg,減少用水近90%。草甘膦超低容量除草,每畝僅需要200~300 ml,無需兌水,在山坡林地除草可極大提高工效。
最后也給無人機企業一些建議,首先是要系統對機手培訓,可通過手機App進行技術學習,再通過實際操作積累作業經驗,做到小問題自己能解決,學習對無人機的保養,要懂藥劑調配和使用。其次要有健全的售后服務體系,由于植保作業有嚴格時間限制,一旦無人機出現故障,即便免費返廠維修,也會拖延工期,而病蟲害的防治如果錯過一天就會造成極大損失,所以企業最好能有備用機,幫助飛防隊完成作業任務。無人機企業需要幫助植保隊聯系業務,在陜西,無人機已經可以通過支付寶網頁“一件下單”業務呼叫無人機作業隊,農村淘寶也開放了類似的功能。農民使用支付寶的習慣正在培養中,便捷的服務方式將會改變無人機作業效率,同時也會改變農業機械化作業的服務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