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由



今年年初,我在上海音樂廳看男中音歌唱家張峰教授的新春獨唱音樂會,當音樂會即將落下帷幕,主人公張峰攜手其藝術指導、鋼琴伴奏但莉合作聲樂作品《老夫老妻》時,臺上臺下歡呼聲熱烈,因為大家知道他們是一對八十年代結識于中央音樂學院且恩愛多年的音樂伴侶。
為唱歌愛好者義務教學
據說這臺音樂會籌備了很多年,因為張峰雖然已經“落戶”成都的四川音樂學院多年,但他每年春節必定回上海寶山探親。因此,寶山的許多歌唱愛好者紛紛前去求教,張峰也是來者不拒,多年來已經形成習慣,這次音樂會也是眾多經過他輔導的歌唱愛好者籌辦的。
之前,我參加過張峰給社區歌唱愛好者上的輔導課,他讓男中音李先生演唱,一邊演唱一邊糾正他的氣息與語言、節奏的運用,要求他盡量放松,讓每一個音準確地傳達給觀眾,特別是對音樂性與音符演唱的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使李先生能夠以音樂和角色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歌唱。下課后,李先生告訴我:“過去我也曾在不同場合聽過一些大師課,但這次不一樣,張峰教授的指導讓我放下包袱演唱,使我了解到自己的聲音還有很多發揮的空間。”
從汽修工到音樂人
張峰的家鄉寶山離上海市區比較遠,但張峰從小特別喜歡唱歌,因此他每星期都會去石門路的上海樂團藝校學習聲樂。經過兩年的系統學習,張峰決定報考中央音樂學院,可是當中央音樂學院招生辦打電話通知他報到時,張峰卻沒有拿到錄取通知書,事后了解到當年高考一定要單位同意,而張峰所在的鋼鐵廠是個幾萬人的大廠,一個車間就有幾千人,張峰所在的車間是汽配修理車間,車間主任同意他去報考,但廠部并不知道此事,所以當錄取通知書發到廠部時,張峰還因此受到違紀處分。
張峰懊喪不已,但骨子里倔強的他化悲痛為力量,次年繼續報考,因此他也成為兩次報考中央音樂學院都被錄取的特例。
張峰的鋼琴彈奏技術高超,這或許與他畢業就當汽修工有些關系,而且他還是個航模愛好者,他說:“手是人類認識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雙手上分布著豐富的神經末梢,使其能夠完成感知、運動的任務,鍛煉手的功能或許就是開發腦的潛能,促進腦的最優發展。”
現在看來,鋼琴、手風琴、笛子、黑管等樂器的演奏,手工航模的制作,繪畫、書法、陶藝、雕塑等愛好,都能夠訓練手指、眼睛和耳朵的協調性。據專家研究,對拉小提琴的音樂家采用腦磁圖觀察,發現他們按弦的左手所對應右腦的反應比非音樂家大,更有趣的是,經過科學實驗證明,在音樂家之間相比,這一反應的大小與他們開始音樂訓練的年齡相關。
將教育變成終生事業
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后,張峰成為了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一名聲樂演員,九十年代,他又前往新加坡留學深造。
張峰說:“和許多出國的人一樣,打工開啟了我在新加坡的生活。好在我有手藝,于是社區、教堂、學校,反正需要我的地方都去,除了為了生存問題,還為了我的愛。”
在新加坡,張峰很幸運地遇到了歌唱大師阿拉加爾。帕瓦羅蒂曾說:“在六十年代末,有幾位非常出色的男高音,我、普拉西多和阿拉加爾,而阿拉加爾或許是我們中最出色的。”張峰說:“阿拉加爾給我上課的情景我至今記得,他總說聲音不要刻意去做,美聲做了就不美了,阿拉加爾改變了我許多對聲音的運用和處理方式。”
阿拉加爾的一句話一直影響著張峰:“我們做的工作就是讓學生能夠在音樂里歌唱,這需要對語言的準確演唱和對音樂的準確演唱,特別是在音樂的連貫性上,無論是中國的年輕人還是其他國家的年輕人,都應該在練習演唱作品時熟悉語言和音樂,這是很重要的。”
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的四川音樂學院院長敖昌群對張峰說:“希望你來川音為青年教師講課。”于是,張峰與妻子但莉來到了四川音樂音樂學院搭檔教學一直到現在。
張峰認為:“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和老師。從學生來講,天分、才能和學東西的快慢是不一樣的,我看學生比較看重人品,對人對事都要真誠,不能虛頭滑腦。其實國內不乏有才能的學生,但是僅有才能遠遠不夠,還要有勤奮努力和做事的執著認真以及較高的藝術修養、文化內涵,如果你的腦子是空的,不了解音樂的背景和內容,你的演唱怎么會有說服力?”
張峰回憶道:“我剛當老師時,學生的問題我也說不清楚,于是我直接給他們做示范,唱出正確的聲音,這樣一天下來,我等于開了兩場音樂會,我的嗓子機能也就這樣保持下來了。我教學生,學生學唱的曲目我自己必須要熟練,學生是一面鏡子,學生的問題我也可能會出現,所以在糾正學生的同時也等于自我糾正了。”
我問張峰的一位學生:“張峰教授第一節課是怎樣上的?”學生回答:“張教授特別重視細節,對我們嚴格要求,比如對于歸韻的理解、對中文歌曲韻腳的理解。他還說歌唱的自然原理就是美聲不是做出來的美,哼唱要像穿過飛機機翼的氣流輕而柔,讓聲音自然流動才是美。”
張峰平時基本不在教工食堂吃飯,而是喜歡到學生食堂吃飯,他覺得這是接觸學生最好的方式。他經常詢問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身體狀況,有一次發現一個學生聲帶有小結,他馬上要求學生“禁聲”,隨后那名學生每次上課,張峰都不讓他唱歌,還用自己年輕時做聲帶手術的經歷寬慰他。那名學生告訴我:“直到現在我每次去上專業課,只要我說今天不唱,張教授就知道是我身體出問題了,然后那一節課他就會詢問我、開導我、關心我,我會敞開心扉和他聊天。”
我采擷了張峰在教學上的生動比喻:“聲帶就像一個燈泡,很刺眼,你要用一個燈罩把它罩住,光線就變得柔美了”、“意大利美聲的感覺就像奶油一樣細膩潤滑”、“喉位是基礎,想致富,先修路,喉位問題就像一條路,路修不好就無法致富”、“基礎打不好,喉頭問題不解決,以后聲樂這條路就很難走下去”。
唱歌是動詞,指以抑揚頓挫、節奏分明的音調發出美妙的聲音,給人以享受,而歌唱是名詞,是個人或者團隊經專業或者非專業訓練后由聲帶發出的優美動聽的聲音,不用于日常交流,僅僅用于抒情和藝術的表達。張峰以實際行動給予了這兩個詞最好的詮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