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朝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綠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眾的期盼。試問?誰不想生長在一個富強安定的國度?誰不希望有一個舒適優美的環境?民有所呼,黨有所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本屆中央領導精準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中國航空城——閻良積極響應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成立了以區長王育選為組長,副區長樊增文為副組長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領導小組,本著“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的宗旨,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建森林城市,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乘風破浪、奮勇前行!
一、青山綠水也是政績
習總書記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對此,中國航空城——閻良要走出生態困境、跳出資源缺陷,實現可持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是綠色發展。因為綠色發展是一種包容性、生態型的發展。正所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早就強調:“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故而,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藍天、碧水、青山、綠地,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環境融合,是古今中外人們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可這并不是一件容易實現的事,因為人們總會由于這樣那樣的緣故,對環境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壞。
區委班子領導以“高瞻遠矚、縱覽全局、深思熟慮”的戰略目光,為航空城——閻良的發展把其脈,斷其癥。工作犧牲了大家的休息時間,“5+2”“白加黑”地進行工作策劃布置,督促早日實現森林化城市,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起初,被同志們誤解時有發生,但他們為老百姓創建一個舒適優美環境的熱情依舊沒有減退。隨著時間的推移,領導班子憑著“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頑強毅力,贏得了同志們的信任與贊同。鮮花雖然美麗,掌聲固然醉人。但領導班子們一點也沒有因此而驕傲松懈,反而與同志們工作在一起,吃在一起,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風雨無阻、晝夜兼程”的精神,萬眾一心、拼搏進取,終是“荊山不磨千秋畫,川河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重現航空城。
二、低碳經濟促進綠色發展
“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種理想,而是一種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習總書記曾指出:“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來,閻良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 “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積極落實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在當前資源能源日趨緊張,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時代,低碳經濟為我們提供了轉變的方向與途徑。對此,閻良區順應時代之發展,人民之所需,實現了城市綠地覆蓋率57%,建成低碳環保公用自行車點33個,擁有上線低碳環保公交車22輛,劃建停車位1685個,節水、節電標志處處可見,禁止了一次性餐具,使用上了環保袋,城市各條主次干道實行一天3掃時時保潔,灑水治污減霾車輛早、中、晚各噴灑一次。處處可見的黃馬甲環衛工,不但成為捍衛城市環境衛生的守護神,同時也成了航空城——閻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付出總有回報,而今整個城市日行無礙、夜眠無噪,看得到四季,留得住歷史,形成了一個人在城中走園中游的“花園式城市”,真正的回應了老百姓的期盼。
三、法治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古語云:“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要建設“美麗閻良、和諧閻良、富裕閻良、生態閻良”,實現綠色發展,必須要有健全的法制作為保障。時代催人奮進,使命激蕩人心。對此,閻良區政府連夜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抽調城管、衛生、安監、防疫、藥監、公安、交通、農林、水務、工商十大部門的精兵強將,組建了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2017“亮劍”行動支隊。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開展2017“亮劍”行動,既是對“2016”行動的延續,更是進一步打出了促進綠色發展的政策“組合拳”,以“信仰堅定、紀律嚴明、作風過硬、清正廉潔”的意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嚴格按照以《環保法》為核心的環保法律法規為標準,落實了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加大了對破壞生態環境的打擊力度,讓法治成為保障綠色發展的一把“利劍”。
漫漫生態路,美麗新閻良。綠色是大自然的最美顏色,是生機活力和生命健康的最好體現,更是現代社會文明的最靚標志。閻良全體人民從我做起,久久為功,砥礪奮進,經歷了各種嚴峻考驗,創造出了一個藍天常有、青山常在、碧水長流的新閻良。歷史的縱深,鑄就了戰略的高度。中國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渴望傾聽閻良;中國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渴望走近閻良。事實勝于雄辯,實踐的成功,是我們自信的依據。
作者簡介:
蘇 朝,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干部。endprint